【文献卷】大众化、民族化诗歌理论 研究资料汇编
目 录
新诗“大众化”理论关键词的生成与流变(1917-1949)...... 吴 昊
诗底进化的还原论...... 俞平伯
去向民间...... 云 菱
论普罗列塔利亚诗 ......郁永言
普罗的诗歌...... 张季平
一九三零年中国普罗诗歌概评...... 朋 淇
大众语与诗歌...... 陈子展
大众语与大众诗歌...... 罗 伦
“诗”要大众化?...... 夷 兵
关于诗歌的通俗化...... 梅 雨
关于国防诗歌...... 关 露
国防诗歌应走的路线...... 雷石榆
关于国防诗歌...... 袁 勃
国防文学中的诗歌...... 李 磊
诗歌大众化的再认识...... 蒲 风
诗的国防论...... 林 林
谈国防诗歌 ......戴望舒
关于国防诗歌的一个问题...... 林 火
我对于国防诗歌的意见...... 万湜思
新文字与国防诗歌...... 渥 丹
国防诗歌的几个要件...... 史 轮
与“纯诗”人戴望舒谈国防诗歌...... 江 离 、一 钟、方 殷
谈国防诗歌...... 曲 他
诗的语言...... 江 离
我对国防诗歌的观点...... 魏精忠
我对国防诗歌的一点意见...... 邵冠祥
关于国防诗歌...... 紫 扬
读戴望舒的《谈国防诗歌》以后...... 任 钧
国防诗歌的两三问题...... 林 林
展开我们的诗歌的阵线...... 穆木天
大众化的诗歌与旧调子...... 穆木天
诗歌朗读与诗歌大众化...... 穆木天
大众化与方言街头诗歌...... 可 非
目前的诗歌大众化诸问题...... 蒲 风
关于街头诗运动...... 林 山
怎样发展沦陷区之诗歌战斗 ......马子华
诗的战斗历程...... 端木蕻良
关于街头诗...... 史 塔
诗歌大众化与旧形式的利用...... 萧 岱
蒲风的“明信片诗”...... 袁水拍
我们需要讽刺诗...... 海 燕
行动的街头诗与政治底煽动诗...... 鲁 萍
大众化与“诗歌的斯泰哈诺夫运动” ...... 茅 盾
展开我们战斗诗歌的运动...... 溅 波
谈抗战诗歌...... 梁忠岱
关于诗歌大众化...... 穆木天
抗战诗短论...... 水草平
谈抗战诗...... 孙毓棠
诗歌与民众 ......荒 草
建立民族革命的史诗的问题 ......穆木天
论诗歌的民族形式...... 萧 三
诗到底是民众的还是少数人的...... 林焕平
抗战诗之诸问题
——读孙毓棠:《谈抗战诗》...... 黎 央
目前抗战诗歌上的二三问题 ......穆木天
叙事诗,政治讽刺诗...... 力 扬
诗歌的口语化...... 锡 金
关于抗战诗歌运动
——对于抗战诗歌否定论者的常识的解答...... 穆木天
诗歌民族形式问题之我见...... 黄药眠
关于诗的民族形式...... 力 扬
谈谈诗歌的民族形式...... 铁 夫
诗人与群众...... 周钢鸣
关于诗歌的民族形式...... 林秀桑
论中国民歌...... 柯仲平
略论诗的“民族形式”...... 宫 草
诗·大众化...... 宁 婴
论街头诗歌...... 高 咏
论诗歌大众化...... 龚 炯
诗歌的民族形式,口语化,形象化...... 溅 波
中国民间歌谣与新诗...... 王亚平
怎样写街头诗...... 田 间
关于诗歌大众化及其他...... 伯 石
创造诗歌的民族形式:新诗辨草之十七 ......王亚平
开展街头诗运动
——为《街头诗》创刊而写 ......艾 青
歌谣与人民 王亚平
方言、歌谣与新诗
——兼评沙鸥《农村的歌》及索开《荒原的声音》...... 王亚平
诗人·人民...... 力 扬
农村诗及其发展方向...... 王亚平
展开新诗的群众性运动...... 野 曼
通俗诗歌的创作...... 袁水拍
苏北墙头诗运的回顾和前瞻...... 陆维特
盐阜的墙头诗运动...... 钱 毅
诗歌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任 钧
诗歌与人民结合...... 臧云远
论新诗大众化的现实意义...... 王亚平
关于方言诗
——这是一个大众化的问题 沙 鸥
广泛开展方言诗运动...... 怀 淑
战斗诗歌的方向...... 冯乃超
人民喜见乐闻的诗...... 庄 稼
略论工人的诗...... 方 纪
论工人诗的写作及其他...... 萧 殷
参考文献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