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严辰
本名:严汉民 | 别名:严辰 |
出生年:1914 | 逝世年:2003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武进人 |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
诗人简介
1927年考入苏州中学附属吴江乡村师范,开始写诗。1930年起在小学任教,编辑诗歌副刊《怒涛》。1933年入上海私立正风文学院学习。1934年与蒋锡金等创办《当代诗刊》。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加入全国文协。1938年到重庆,在编译馆工作。1941年3月抵延安,在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3年到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1944年调中央党校第四部任教。1945年加入华北文工团,在张家口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艺报》、《新观察》、《诗刊》、《人民文学》、《北方文学》主编、副主编或编辑部主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著有诗集《唱给延河》、《生命的春天》、《迎新曲》、《劳动花》、《小沈庄》、《战斗的旗》、《晨星集》,散文集《在城郊前哨》等。
CF女士
本名:张近芬 | 别名:CF女士 |
出生年:不祥 | 逝世年:1939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翻译家 |
祖籍:江苏嘉定人 | 流派:文学研究会 |
诗人简介
毕业于江苏第二女师,曾任该校附属小学教员多年。后在上海同德医校学习。由于成绩优秀,又到德国柏林大学专研公共卫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文学领域,张近芬和老舍、冰心、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顾颉刚、刘半农、丰子恺等172人一起参加文学研究会,是国内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著有诗集《浪花》(阳光社文学小丛书之一),译作《梦》(南非须莱纳尔的小说)、《纺轮的故事》(法国孟代的童话)、《旅伴》(丹麦安徒生童话,与林兰合译)等,散文有《游德的观察》《行善的人》等。从19世纪20年代初,张近芬开始在《民国日报・觉悟》《民国日报·妇女评论》《民国日报·妇女周报》《学生杂志》《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文,同时也是《学生杂志》的首位女投稿者。就诗歌而言,张近芬的诗充满时代精神,特别是表现被凌辱者的反抗,如《雾露》《理性和事实》等。此外她亦投身于诗歌翻译,如刊载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晨光》《我心的孤独》《黄色中的谐音》等。在翻译介绍外国诗歌的同时,她也竭力将中国诗人及自己的诗作品介绍到海外。
阿垅
本名:陈守梅 | 别名:陈亦门,SM、圣木、人仆、方信、思猛、怀潮、文祥、师穆、圣门、斯蒙、魏本仁、张怀瑞等 |
出生年:1907 | 逝世年:196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文学理论家 |
祖籍:浙江杭州人 | 流派:七月诗派 |
诗人简介
1925年到绸庄做学徒,后考入上海工业专科学校。1931年毕业,时值“九一八”事变,考入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十期。结业后在军队服役。1937年在淞沪战役中负伤,写出第一部文学作品。1939年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野战演习时受伤,赴西安治疗。其间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征稿,创作长篇小说《南京》并获奖。后考入重庆国民党陆军大学,毕业后任战术教官,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提供军事情报。1946年在成都编文艺刊物《呼吸》,受国民党政府追捕。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作协编辑部主任。1955年因所谓“胡风案件”被捕。1967年病逝于狱中。1980年获平反。著有诗集《无弦琴》,报告文学集《第一击》,诗论集《人和诗》、《诗与现实》、《诗是什么》等。
艾黎
本名:路易·艾黎 Alley Rewi | 别名:艾黎 |
出生年:1897 | 逝世年:1987 |
性别:男 | 职业:作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 |
祖籍:新西兰 | 流派: |
诗人简介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斯普林菲尔德镇。1916年末,参加新西兰远征军赴欧作战,曾两次负伤并荣获军功章。1927年来中国,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任防火督察、工业督察长等职。在此期间,他目睹了许多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和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残暴镇压,更促使他决心投入中国人民变革社会的斗争。1934年他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抗战爆发后,和斯诺一起制定了在国统区搞工业合作化运动的计划。1942年在陕西办学,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于北京。1982年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主要作品有诗集《工合》(1948)、《山丹笔记之页》(1950)、《充满生气的北京的片断》(1955)、《今日中国》(1957)。此外,艾黎还翻译了不少中国优秀作品。计有诗作18部,翻译诗11部和散文等34部。
艾青
本名:蒋正涵 | 别名:OKA、莪伽、克阿、鹿文、纳雍、林壁等 |
出生年:1910 | 逝世年:199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浙江金华人 | 流派:七月诗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诗人协会,延安诗会,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
诗人简介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主攻美术并喜爱现代派诗歌。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东方支部并开始发表诗作。同年离开法国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与江丰等人组织“春地艺术社”,举办“春地画展”。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1936年到上海任《天下日报》编辑。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8年初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文化教员,继任陕西抗日艺术队队长。同年3月赴武汉,与茅盾等人联名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文艺阵地》编委。1939年初抵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南方》编辑,与戴望舒合作编辑诗刊《顶点》。1940年任重庆育オ学校新文学系主任。1941年去延安,被选为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诗刊》。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北方文化》编委。1948年到农村参加“土改”。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并被遣送到北大荒和新疆达10余年。1979年获平反。同年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大堰河》、《向太阳》、《火把》、《她死在第二次》、《旷野》、《北方》、《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吹号者》、《雪里钻》、《海岬上》、《黑鳗》等20余种,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多种;译有诗集《原野与城市》等。
安娥
本名:张式瑗 | 别名:何平、张菊生、左平、张瑛、丁娜,苏尼亚等 |
出生年:1905 | 逝世年:1976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剧作家 |
祖籍:河北获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5年在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加入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大连从事女工运动。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特工部工作。1933年开始从事文艺工作。3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歌词《渔光曲》、《卖报歌》影响较大。1945年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任教。1948年到解放区。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员。著有诗集《燕赵儿女》、《高粱红了》,歌剧《战地之春》、《洪波曲》,另有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翻译多种。
巴金
本名:李尧棠 | 别名:佩竿、巴金 |
出生年:1904 | 逝世年:2005 |
性别:男 | 职业:作家 |
祖籍:四川成都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浙江省嘉兴市。 “五四”运动期间,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 。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中篇小说《灭亡》。巴金的《控诉》于1938年出版,为“烽火小丛书第一种”,为巴金的小说、诗歌、杂感、书信集,其中收录了《自由快乐地笑了》《给死者》两首诗。
巴牧
本名:屈声 | 别名:巴牧 |
出生年:1923 | 逝世年:196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四川泸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巴牧,1938年随兄屈楚赴成都。早年参加革命,做随军记者。1946年任重庆《民主报》副刊编辑,并开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重庆、北京文联工作,1961年调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1968年因车祸身亡。著有诗集《三门峡的黎明》、《南行集》等多部。1947年2月,巴牧等著的诗集《细细茅草开白花》出版,为“诗工作者丛书”之一。收有沙鸥《美国兵》、巴牧《细细茅草开白花》、刘岚山《夜中国的歌》等诗。
白采
本名:童汉章 | 别名: |
出生年:1894 | 逝世年:192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小说家 |
祖籍:江西高安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15年至1918年先后三次离家远游,到过南昌、九江、武汉、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过着漂泊生活,常住山村寺庙。1918年至1922年曾在高安女子学校任教。1922年进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4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25年任上海立达学园教授。1926年初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著有小说集《白采的小说第一集》、诗集《羸疾者的爱》、文论集《绝俗楼我辈语》等。
白得易
本名:严志道 | 别名:江凤、江峰、天明等 |
出生年:1919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南通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时期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参加苏北解放区文化宣传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苏皖边区九分区新华书店编辑主任。194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48年任苏北九分区文化协会理事、编辑部长;《大众文化》副主编。1950年任苏北文联编辑部副部长、《苏北文艺》副主编、苏北文联常委。1951年去华东文联从事创作。1953年任《文艺月报》编辑室主任。此后,曾在江苏电影制片厂、江苏歌舞剧院和省文联从事文艺创作。1975年起任江苏电视台副台长。著有诗集《徐可琴翻身当县长》、《白得易诗选》、《解放战争诗钞》、《钢水沸腾》等。
白蕉
本名:何旭如 | 别名:白蕉 |
出生年:1907 | 逝世年:1969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书画家 |
祖籍:上海金山人 | 流派: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
诗人简介
1925年入海澜英专就读,1927年由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失学。1935年任《人文月刊》编辑,1937年执教于上海光华大学附中,1939年任上海地方协会秘书长。1940年任上海市私立师承中学国文教员,举办“白蕉书画金石展”。白蕉诗集《白蕉》1929年1月由上海励群书店出版,李云岩作封面及插画。分为两辑:第一辑收《白蕉》《寄白云之歌》《中秋之夜》等诗25首;第二辑收《爱,你现在忘了我多好》《献给处女之诗》《我不知细雨的心事》等诗22首。
白金
本名: 文淦 | 别名:白金 |
出生年:1937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辽宁凤城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白金自幼喜诗,自学书画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在多处工厂基层工会工作,其诗作多以工业题材为主。1960年到1966年间,白金以工业为题材,先后发表了《十根钢轴》、《夺金匾》、《工厂人物速写》、《东望朝阳》、《海河欢歌》等组诗。其中1963年,国家级权威刊物《诗刊》连续发表了白金《铁工厂的歌》、《血铸的檄文》和《堤上人物速写》三首组诗,令全国诗坛大为瞩目。白金曾任天津画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理事。著有《海的音响》、《山的依恋》、《五月原野》等9部诗集。
白刃
本名:王年送 | 别名:王馈生、 ANTONIO(安东尼奥)、王寄生、屯冷、王爽等 |
出生年:1918 | 逝世年:201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小说家 |
祖籍:福建晋江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2年去菲律宾做工,后入华侨中学学习。1936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1937年回国,入厦门集美中学学习。次年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新闻干事。1940年任鲁南《时报》总编辑。1941年任一一五师政治部《战士报》主编。1943年后,任《民兵报》总编辑、《山东画报》副主编。抗战胜利后,任安东广播电台台长。1947年主编《反攻报》。1948年任新华社记者。1949年任中南军区编辑科长。建国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从事文学创作。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著有诗集《敬礼、亲爱的勇士》、《前进的回声》,小说《三禿的冤仇》、《战斗到明天》,剧本《兵临城下》(与洛汀等合著),长篇唱词《沉冤记》,特写集《无敌英雄》等,共20余种。
白杨林
本名:陈陇 | 别名: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1979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河南汝南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陈陇,现当代诗人、美术理论研究家。抗战期间创作了很多抗战题材的诗歌作品。如《青纱帐》、《我有一枝花》、《阴湿的地方需要太阳》、《炮楼谣》等。叙事诗《第二颗子弹》,载1941年晋东《华北文艺》第1卷第4期;诗《赞美太阳,赞美你——斯大林》。出版诗集《黎明之歌》、《路》、《地球在大翻身》等。1946年7月,陈陇诗集《黎明之歌》由中苏友好协会出版,印刷2000册。收《小鹰》《寄》《鹰之歌》《火之歌》《灯之歌》《十年》《打打鸭绿江边》《春天就该来了》《这里的春天来得早》《黎明的歌手》等诗21首。书前有作者写于1946年5月27日的《自序》:“从生活斗争的大的波澜里钻出来,我摄取的不过是一点点,我珍惜这可怜的一点点新生的活力,我歌唱着。……我知道它是幼稚的,但它却是生活的歌。”
包白痕
本名:包崇章 | 别名:包白痕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200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编辑 |
祖籍:浙江台州三门县人 | 流派:火星文社,怒江文艺社 |
诗人简介
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十三期工兵科,1938年毕业分配到武汉抗日前线作战。1939年进西南运输处人员训练所工作。开始给诗刊《战歌》投稿,结识诗人罗铁鹰、雷石榆,并加入“文协”昆明分会。1944年出版诗集《无花果》,1945年与吴朗、海涛、白路等组织成立火星文社。1946年编辑出版《火星文艺》,任主编。1947—1949年与人合编《诗播种》。1948年与马乎、矛戈、金康祥等成立怒江文艺社,出版《文秧》《怒江文艺丛刊》《怒江诗丛》等书刊,包括他自己的《火山的爆炸》。1949年出版诗集《蛾的追求》。同年,因昆明“九九事件”被国民党当局判处死刑,于云南起义时出狱。1992年,包白痕出版诗集《抱砖之歌》。
卞之琳
本名:卞之琳 | 别名:季陵、林之、么哥、人也、大雪、林达、薛里安等 |
出生年:1910 | 逝世年:200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学者 |
祖籍:江苏海门人 | 流派:现代诗派 |
诗人简介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开始写诗。1933年大学毕业,出版第一本诗集。1934年秋到1935年春,与靳以一道编辑《文学季刊》、《水星》,同时从事文学翻译。1937年去成都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并与何其芳、朱光潜等出版《工作》半月刊。1938年8月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任教。1940年赴昆明,在西南联大外文系任教。1946年到天津,任南开大学教授。1947年9月赴英国,任教于牛津大学拜理奥学院。1949年3月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调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历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诗刊》编委、《世界文学》编委。著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雕虫纪历》以及与何其芳、李广田的诗合集《汉园集》,论著《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等;译有《西窗集》、《阿左林小集》等。
斌菲
本名:于一平 | 别名: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199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如东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5年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中文系,其诗1930年代常载于《诗帆》《诗之叶》《西北风》等刊。于一平诗集《页篇集》1937年5月由诗屋社出版,收《黄昏看落叶》《四月的歌》《雨后看黄昏》等诗25首。前有朱维基《致于一平先生》、汪铭竹与赵景深的序,后有《书后》。
冰心
本名:谢婉莹 | 别名:谢珠瑛,男士等 |
出生年:1900 | 逝世年:1999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小说家 |
祖籍:福建长乐人 | 流派:文学研究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
诗人简介
1918年毕业于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不久,随协和女大并入燕京大学。“五四”时开始创作,用冰心笔名发表小说和新诗。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赴美国留学。1926年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国文系。1930年在女子文理学院任讲师。1933年任清华大学讲师。1936年去欧美。“七七”事变前夕回国。1938年抵昆明。1940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1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赴日本。1948年在东京创办中国人子弟小学,任校长。1949年受聘于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1951年回国,专门从事创作。曾被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散文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南归》、《关于女人》、《樱花赞》,诗文合集《闲情》,小说集《去国》、《冬儿姑娘》以及《冰心小说集》、《冰心诗集》、《冰心散文集》等20余种,译有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等。
曹葆华
本名:曹宝华 | 别名:曹保华 |
出生年:1906 | 逝世年:197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 |
祖籍:四川乐山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7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30年12月出版第一部诗集。1931年大学毕业即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5年毕业。其间,曾任北平《晨报》副刊《诗与批评》编辑。1937年秋到成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61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工作,曾任俄文翻译室主任。1962年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著有诗集《寄诗魂》、《落日颂》、《灵焰》、《巉岩集》、《无题草》等,译有梵乐希的《现代诗论》、高尔基的《苏联的文学》、《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普列汉诺夫的《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等数十种。
曹雪松
本名:曹锡松 | 别名:曹雪松 |
出生年:1907 | 逝世年:198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编剧、导演、演员 |
祖籍:江苏宜兴人 | 流派:中山主义学会 |
诗人简介
5岁丧父,经济困顿,几度中断学业。后考入苏州江苏第二农业中学,不久因参加反对学阀校长的学潮被开除。1925年秋以论文《中国私生子问题》(后由群众书店出版)以同等学力考入上海大学文艺学院中国文学系,为三年级插班生。1925年起,他曾用曹雪松、曹锡松、雪松、江峰、凤凰等笔名,发表各种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歌词等。1926年,曹雪松加入“中山主义学会”,该会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曾参加五卅周年纪念大会和示威游行。1926年底,因病回家乡宜兴休养。1929年春开始从影,先后在孤星、月明、强华、天一、新时代、大中华等影片公司任编剧、导演和演员,还在明星歌舞团、新时代剧团、群莹剧团任职。1984年7月逝世。著有:诗集《爱的花园》、诗选集《恋歌——中国近代恋歌选》(丁丁、曹雪松合编,1926年9月泰东图书局出版)。曹雪松的同学兼好友丁嘉树,曾在一篇题为《曹雪松》的文章中写道:“曹雪松,原名曹锡松,是一位背叛了封建家庭的流浪诗人。”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