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著作 > 正文

【文献卷】 武汉抗战诗歌与研究汇编

袁仕萍

目  录

第一部分:武汉抗战时期文艺期刊中诗论汇编

1苏雪林《北风——纪念诗人徐志摩》(1931《新时代半月刊》第二卷第三、四期)

2均戬《评<志摩的诗>》 

3白石《给武汉青年作家》(1932《武汉文艺》二卷一期)

4袁式伊《丁尼孙诗之特点》(1934《珞珈月刊》第一卷第六期)

5陈嗣音《诗之题材论》(1935《文艺》第一卷第二期)

6赵景深《新诗的形式》(1935《文艺》第二卷第一期)

7丁韬《中国新诗坛的检讨》(1935《文艺》第二卷第三期)

8史紫忱、丁韬、沙家鼎等74人《武汉文艺作者共同宣言》(1937《文艺》第四卷第一期)

9史紫忱《一九三七年青年文艺家的责任》(1937《文艺》第四卷第一期)

10蒋山青《新诗散议》(1937《文艺》第四卷第六期)

11冯乃超《关于诗歌朗诵》(1937《时调》第三期)

12穆木天《诗歌朗读与诗歌大众化》(1937《时调》第三期)

13穆木天《致地方文艺工作者》(1937《文艺战线》第四、五期)

14林路《怎样朗诵》(1938《文艺》第五卷第四期)

15田间《论我们时代底歌颂——一个诗歌工作者向中国诗坛的祝福》(1938《七月》第八期)

16雪韦、沙可夫、柯仲平《关于诗歌朗诵:实验和批判》(1938《七月》第九期)

17丁玲《序<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1938《七月》第三集第三期)

18田奇、艾青《怎样才能读懂新诗?》(1938《七月》第三集第四期)

19艾青《诗论掇拾》(1938《七月》第三集第五期)

20甘运衡《抗战时期底诗歌中心活动》(1938《文艺战线》第六期)

21丁韬《向武汉文艺界提出几点意见》(1938《文艺战线》第八期)

22老舍《关于大鼓书词》(1938《文艺战线》第八期)

23何容《格律与技巧》(1938《抗到底》第十三 十四期)

24吕骥《从朗诵说起》(1938《战地》第一卷第一期)

25冯乃超《文艺统一战线的基础》(1938《战地》第一卷第一期)

26锡金《朗诵的诗和诗的朗诵》(1938《战地》第一卷第一期)

27穆木天《关于通俗文艺》(1938《战地》第一卷第三期)

28沙可夫、柯仲平、骆方《关于诗歌民歌演唱晚会》(1938《战地》第一卷第三期)

29丰子恺《谈抗战歌曲》(1938《战地》第一卷第四期)

30朱绛《推进歌咏的通俗化运动》(1938《战地》第一卷第六期)

31郭沫若、老舍、张申府等《抗战以来文艺的展望》(特辑)(1938《自由中国》第一号)

32北鸥《保卫祖国的文化》(1938《自由中国》第二号)

33郁达夫《战时的文艺作家》(1938《自由中国》第二号)

34发刊词(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一号)

35适夷《纪念“五四”:为大众的文化而战斗》(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一号)

36穆木天《五四文艺的战斗》(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一号)

37姚雪垠《论现阶段的文学主题》(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二号)

38老舍《通俗文艺散谈》(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三号)

39平陵《在抗战中建立文艺的基础》(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三号)

40以群《扩大文化的影响》(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四号)

41姚雪垠《通俗文艺短论》(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五号)

42罗果夫、戈宝权《中国文学在苏联》(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五号)

43鹿地亘《关于“艺术和宣传”的问题》(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六号)

44穆木天《抗战文艺运动的据点》(1938《抗战文艺》第一卷第六号)

45冯乃超《抓住战斗的中国民族这个崭新的形象》(1938《抗战文艺》第七周刊)

46老向《关于抗日三字经》(1938《抗战文艺》第七周刊)

47蓬子《文艺的“功利性”与抗战文艺的大众化》(1938《抗战文艺》第八周刊)

48沙雁《抗战文艺的题材》(1938《抗战文艺》第八周刊)

49茅盾《论加强批评工作》(1938《抗战文艺》第十三周刊)

50 特里瓦尔原著 高寒译《西班牙战争中诗人们》(1938《抗战文艺》第十三周刊)

51穆木天《担负起我们的开拓者的任务来》(1938《抗战文艺》第十四周刊)

52(苏)凯林、铁弦译《西班牙革命作家别尔加曼》(1938《抗战文艺》第十六周刊)

53胡风《民族战争中的国际主义》(1938《抗战文艺》第十六周刊)

 

第二部分:建国后至新世纪武汉抗战诗歌研究资料汇编

1程克夷《抗战初期武汉文艺理论建设述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

2章绍嗣 程克夷 胡水清 刘炳泽 阳海清《第四章 诗歌创作》,《武汉抗战文艺史稿》,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

3苏光文著《武汉诗坛》,《抗战诗歌史稿》,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4[日]岩佐昌暲著 刘静译《记抗战时期的旧体诗杂志<民族诗坛>》,《重庆师范那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5周晓风《抗战诗歌再认识》,《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6文年庆《1938年武汉抗战诗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7 夏菁《<民族诗坛>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8李遇春 邱婕《抗战时期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建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3期

 

附录

1抗战时期武汉期刊中诗歌(含诗论)篇目汇总

2与抗战时期武汉诗歌的研究有关文献总目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