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著作 > 正文

【学术卷】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研究

高健

目  录

绪  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二、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发生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内涵

一、对称概念辨析   

二、诗歌对称与对称形式理论探究 

三、对称形式的“中国”特色与“现代性” 

第二节 对称与汉语诗歌形式变革

一、从自然到人工:对称与古代汉诗“律化”路径   

二、化单一为多元:对称与五四时期新诗形式变革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生理、心理基础  

一、对称与生理基础 

二、对称与心理机制 

 

第二章  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形态与功能   

第一节 分行与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

一、分行与现代汉语诗歌对称基础的转变   

二、分行对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影响   

第二节 诗节与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

一、诗节对中国现代诗歌对称空间的影响   

二、诗节对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多重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主要方式与类型  

一、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主要方式 

二、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的基本功能

一、均衡与和谐的诗美功能   

二、建构与强化诗歌节奏的功能   

三、推进诗意表达与接受的功能   

 

第三章  白话新诗派:新旧对称与白话新诗形式建构 

第一节 尝试之初:挥之不去的古典对称魅影  

一、初期白话诗与古典诗词诗形对称的袭用 

二、初期白话诗与古典诗词节奏对称的暗合 

三、初期白话诗与古典诗词诗意对称的沿袭 

四、影响:新诗现代性建构的滞后 

第二节 新的对称试验之一:胡适新诗对称的革新与建构

一、以破坏为建设之前提:古典诗词对称形式的大胆解放 

二、“新诗成立的纪元”:西方诗歌对称形式的有意借鉴 

三、“旧诗音节的精彩”:传统诗歌对称形式的兼容并蓄 

第三节 新的对称试验之二:新旧对称形式的熔铸与更新

一、自然音节与自由形式:康白情的新诗对称试验   

二、调和对偶与应用标点:俞平伯的新诗对称探索   

三、歌谣的翻新与化用:刘半农与刘大白的新诗对称尝试 

 

第四章  郭沫若与艾青:意义对称与现代自由体诗歌形式建构 

第一节 意义对称与自由体诗歌“情绪的直写”

一、“情绪的直写”:自由体诗歌的诗意建构路径   

二、郭沫若:意义对称与情感的解放   

三、艾青:意义对称与情绪的集中 

第二节 意义对称与自由体诗歌“造型美”的铸就  

一、自由体诗歌诗形建构特点 

二、组织与构建:意义对称的诗形建构功能 

三、意义对称与自由体诗形建构实践:以《凤凰涅槃》为例   

第三节 意义对称与自由体诗歌“内在旋律”的生成

一、意义对称与现代自由体诗歌节奏旋律的“内在化”   

二、郭沫若:意义对称与情绪节奏的自然流露   

三、艾青:意义对称与情绪节奏的韵律表达 

 

第五章  新月派:音节对称与现代格律体诗歌形式建构   

第一节 音节对称与听觉节奏的和谐建构  

一、孙大雨:秩序化的音节对称安排与诗歌节奏的建构   

二、饶孟侃:调和的音节对称与诗歌节奏的建构 

三、朱湘:统一的音节对称与诗歌节奏的建构   

第二节 音节对称与诗形、诗意的建构

一、音节对称与现代格律体诗歌的诗形建构 

二、音节对称与“理性节制情感”的诗意构筑   

第三节 闻一多、徐志摩音节对称形式之比较  

一、闻一多与徐志摩音节对称之异同   

二、闻一多:谨严均齐的音节对称——以诗集《死水》为例   

三、徐志摩:有机整体感——匀整与流动的音节对称追求与试验   

 

第六章  戴望舒与卞之琳:音韵对称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 

第一节 现代语境下音韵对称的理论建构  

一、分歧中的统一:前期现代诗歌音韵对称理论 

二、从偏执到理性:戴望舒现代诗歌音韵对称理论   

三、“化古化欧”、“入出”之间:卞之琳现代诗歌音韵对称理论 

第二节 融合之美:戴望舒与卞之琳音韵对称创作实践  

一、戴望舒:内在旋律与外在韵律的相互交织   

二、卞之琳:中西音韵对称形式的现代交响 

 

第七章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对称形式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对称形式

一、整齐与均衡的诗形对称心理   

二、均齐与固化的节奏安排倾向   

三、两两对称的诗意建构思维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诗歌对称形式

一、诗形对称的视觉直观化建设   

二、节奏对称的多样化与丰富化   

三、诗意对称的现代化构筑   

 

结  语 

参考文献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