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著作 > 正文

【学术卷】现代派诗歌与晚唐诗风

杨柳

目  录

导  论 

第一节  变动不居的传统 

第二节  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群体 

第三节  现代派“晚唐诗热”研究综述 

 

第一章  晚唐诗歌传统溯源   

第一节  晚唐概念的历史流变 

一、晚唐政治历史概况   

二、晚唐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分期   

三、晚唐诗坛概况与诗歌流派 

第二节  晚唐诗风的代表:李商隐与温庭筠 

一、独辟宇宙的李商隐   

二、开启词派的温庭筠   

第三节  晚唐诗风的评价与特征   

一、晚唐诗歌的历代评价 

二、晚唐诗风的特征 

三、晚唐诗歌传统的功能 

第二章  现代派诗歌理论与晚唐诗风   

第一节  接受背景:三十年代新诗理论建构 

一、象征主义与晚唐诗风的契合   

二、北平诗坛理论建设的共鸣 

第二节  共同关注:现代派对晚唐诗风的接受   

第三节  理论阐释:废名诗论与晚唐诗风   

一、超越诗形的“诗的内容” 

二、含蓄深隐的表达方式 

三、诗意幻想与典事想象 

四、哀伤缠绵的审美形态 

 

第三章  现代派诗人与晚唐诗风(上篇)   

第一节  戴望舒:感伤爱情书写与晚唐诗情 

一、清丽流美的古典象征 

二、精致哀艳的意象世界 

三、忧伤寂寥的爱情苦痛 

第二节  卞之琳:古典语言意识与晚唐诗语 

一、融通古今的现代诗语构建 

二、追求凝练的古典诗语意识 

三、典丽精工的晚唐诗语品格 

第三节  何其芳:绮丽梦幻想象与晚唐诗美 

一、女性塑造中的阴柔美 

二、孤寂心灵的梦幻抒情 

三、铺陈典事的互文写作 

 

第四章 现代派诗人与晚唐诗风(下篇)(待完成)  

第一节 废名:直觉写作中的禅意诗美与晚唐禅诗

一、朴讷浑然的直觉写作方式 

二、禅悟思维中构造禅意诗美 

三、禅理意象系统的典事想象 

第二节 林庚:从自由到格律的“晚唐的美丽”  

一、自然静美的展现 

二、清丽疏朗的格调 

三、寂寞迷茫的抒情 

第三节 朱英诞:“真诗无题”追求中的晚唐风调

一、沉静气质中的渊奥诗思   

二、纤丽物象中的冲淡诗境   

三、“天真”表达中的自然诗美   

 

第五章  现代派对晚唐诗风的借鉴与融合   

第一节  现代派接受晚唐传统的原因与机制 

一、时代背景   

二、主体特征   

三、接受机制   

第二节  现代派接受晚唐传统的表现与特征 

一、在与西方诗学的互动中选择传统   

二、在感觉世界的书写中寻找诗质 

三、现代性表现手法与语言艺术的探索 

四、接受方式的转向与多元审美的提倡 

第三节  现代派“晚唐诗热”的启示   

一、新诗与传统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新诗传统观的形成与更新 

三、现代派借鉴传统的得失   

 

结  语 

参考文献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