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著作 > 正文

【学术卷】20世纪上半期文学史著作中的新诗观念与经典建构研究

张凯成

  

 

  

一、论题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本书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期文学史著作的新诗史书写类别

第一节  “附骥式”的新文学史

一、古典文学观念的深度影响

二、“新文学”观念的初步建立

三、“进化观”影响下的新诗观念

第二节  专门的新文学史

一、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二、新文学之“新”的类别

三、新诗的“进步”观

第三节  专门的新诗史或新诗讲义

一、新诗本体观念的确立

二、新诗经典意识的建构

三、新诗史的写作局限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期文学史著作的新诗观念

第一节  新诗的概念与命名观

一、以“白话”为核心的新诗语言观

二、以形式变化为核心的新诗诗体观

三、新诗命名中的现代意识

第二节  新诗的语言观

一、“文言/白话”问题

二、“自由/格律”问题

三、语言的“大众化”问题

第三节  文学史中的“新诗与旧诗”观

一、文学史写作的“旧文学观”

二、“旧诗”节奏的观念参照

三、新诗节奏规范的匮乏

第四节  新诗的历史观

一、以诗体形式为主体的分期

二、以流派、社团为主体的分期

三、以社会发展进程为主体的分期

第五节  新诗的民族文化观:以沈从文为中心

一、湘西民歌的整理与新诗讲述空间

二、歌谣讲述中的自由诗体形式建构

三、男女情爱观察中的民族情感体认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期文学史著作的新诗经典建构

第一节  经典诗人的书写

一、作为新诗“起点”的胡适

二、郭沫若:诗人身份的多元性

三、经典的“可能性”:以卞之琳为例

四、经典诗人书写的局限性

第二节  经典诗集和诗作的形成

一、《尝试集》与《女神》:新诗起点的辩驳

二、《小河》:诗体建构视域中的经典诗作

三、特殊的“经典”

第三节  新诗经典的读者影响

一、文学史的“初学者”与新诗经典意识的缺失

二、“大学生读者”与新诗经典意识的凸显

三、“文学史读者”与经典意识的史学化空间

 

第四章  新诗观念与新诗经典建构的关系探究

第一节  传统观念下的“一体化”观察

一、传统观念下的新诗意识

二、传统分期逻辑中的新诗经典建构

第二节  立足新文学本体的“现代性”思考

一、新文学之“新”与现代新诗观的确立

二、新诗经典建构的现代性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