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著作 > 正文

【学术卷】现代学校教育与新诗的传播接受

王雪松 倪贝贝等

  

 

 

 

第一章 现代教育体制与新诗教育的历史场域

第一节 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与变革

一、现代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近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

三、现代学校体制的建立

第二节 现代语文机制及新诗教育合法性的生成

一、现代语文教育机制的形成

二、国语运动下的现代语文要素

三、新诗教育的历史合法性

第三节 现代出版传媒机制下的新诗传播

一、现代出版传媒与人文启蒙

二、现代出版传媒对新诗文本的传播

 

第二章 学堂乐歌与新诗的传播接受

第一节 学堂乐歌的发生

一、思潮运动与学堂乐歌的发生

二、学校教育与学堂乐歌的设置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

一、国防教育思想

二、儿童本位的现代教育观

第三节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特征

一、乐歌语言上的文白分流

二、乐歌语音节奏上的多元呈现

三、乐歌文本中的“诗”、“歌”并置

 

第三章 现代中小学教材与新诗教育

第一节 现代中小学国语教材新诗编选中的衔接与过渡

一、体裁:从儿歌、童谣到白话诗、新诗

二、数量:入选篇数、种类由寡及多

三、市场竞争对教材编选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中小学国语教材新诗编选的文本分析

一、中小学国语教材新诗编选的文本特色

二、中小学国语教材新诗编选的思想内涵

三、《朱氏初中国文》的新诗选录与解析

第三节 多元共存:现代中小学国语教材新诗编选的复杂性

一、中小学国语教材中的译诗翻译

二、古典资源的诗歌化现象

三、中小学教科书中新诗编选的传播与接受的意义与局限

 

第四章 现代大学课堂的新诗讲授

第一节 现代大学新诗及讲授者身份的确立

一、现代大学课程中的新诗

二、新诗讲授者多重身份的确立

三、大学新诗讲授的代际传承

第二节 现代大学新诗讲义编撰

一、大学新诗讲义书写

二、新诗史与新诗话语体系的生成

三、现代大学新诗讲义的经典意识

第三节 朱英诞的新诗讲授

一、朱英诞新诗讲授理论

二、朱英诞的文本阐释

三、朱英诞新诗讲义的价值与局限

 

第五章 校园期刊与新诗的传播接受

第一节 校园期刊与新诗发生期的批评场域

一、选诗标准与诗歌价值论

二、议题设置与诗体批评的指向

三、刊际互动与批评影响力的形成

第二节 校园期刊与新诗文体的建构

一、新诗的编排与视觉呈现

二、节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标点符号参与诗体建构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 《新潮》《清华周刊》与新诗的传播接受

一、《新潮》与《清华周刊》的办刊思想

二、《新潮》与《清华周刊》的编辑体制

三、《新潮》与《清华周刊》的栏目内容

四、《新潮》与《清华周刊》的发行销售

 

第六章 现代校园新诗活动与新诗传播经典化

第一节 现代校园活动中的新诗

一、新诗社团与诗歌话语特征走向

二、集会与沙龙:新诗传播路径的开拓

第二节 清华文学社与新诗的传播接受

一、清华文学社与诗人的聚合

二、清华文学社的诗歌活动

三、清华文学社诗人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