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论文 > 正文

人民性与中国红色诗歌的经典化问题

李遇春

《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

摘 要:在中国语境中,红色诗歌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引领下的革命作家和进步作家创作的具有人民性的诗歌。红色诗歌经典化是包括生产(创作)、分配与流通(传播)、消费(接受)各环节的完整的文学交往活动。从接受美学视角看,红色诗歌经典作品在接受形式上具有口传性,在接受内容上具有确定性,在接受方式上具有共享性,因此具有高度的人民性特征。红色诗歌经典化在新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人民性与现代性两种美学话语博弈的情形。人民群众和大众型专业读者往往站在人民性立场上力挺红色诗歌并以人民性标准为其辩护,而精英型专业读者习惯于从现代性诗歌美学出发排斥或贬低红色诗歌经典。这在各种文学教科书编写、文学选本编选以及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但人民性与现代性之间并非互不兼容,而是既充满冲突又彼此融合。新时代需要重建具有中国式现代性的人民美学,也需要重构红色诗歌经典化的新路径。在坚持文艺人民性的前提下,拆解左右对立、雅俗对立和新旧对立思维定式,拓宽红色诗歌经典化路径,切实处理好人民性与现代性两种诗歌美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红色诗歌;经典化;人民性;现代性;路径重构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