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论文 > 正文

新诗教育的困境及可能

张桃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摘 要:新诗教育的话题得到过广泛讨论,从教材篇目的争议、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到教育观念的确定、教育功能与价值的总结,人们对于何为新诗教育、如何进行新诗教育莫衷一是。新诗教育的困境,除了“应试”指令压抑甚至排挤课堂教学中的新诗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面对新诗教学有“畏难”情绪之外,更在于教学目标、手段的普遍性与新诗文体的独异性,教育教学过程的稳定性与新诗的不断生成、变化之间的龃龉。有必要从新诗与教育双向互动的角度看待新诗教育的功用,近些年研究性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新诗学者参与教材和读本的编写、诗歌刊物对新诗教育的介入等,显示了新诗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实际上,可以区分出两种功能和形态的新诗教育:一种是纳入程式化的学校教育机制、与其他文类教育无差别的新诗教育,一种是个性化的、“非应试”的新诗教育。后者的意义是打破环绕在新诗和教育周围的双重樊篱,将新诗教育还原为一种广义的教育,即通过各种历练、实践对个体身心进行自我完善,而读诗和写诗是其中一种灵活、便捷的方式。
关键词:诗教;新诗教育;“异端”;双向互动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