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论文 > 正文

诗学论著与中国诗歌理论现代性的建构》

张桃洲 吴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摘 要:对1920-1949年期间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现代诗学论著进行挖掘与梳理,有着较强的新诗史料意义,可以总结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具有普遍性的诗学问题。整体来看,这些诗学论著体现出探求诗歌理论现代性的意图,其中讨论较多的,一是新诗与旧诗的关系,一是"纯诗"与"大众化"的分化。新诗与旧诗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具有现代性;"纯诗"与"大众化"的分化,则是对新诗具有何种现代性之问题的回答。1940年代后期,朱自清、袁可嘉等的诗学理论显示出更为自觉与综合的现代性意识,超越了"纯诗""大众化"的二分法,同时为1980年代之后诗歌理论的现代性建构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诗学论著;中国诗歌理论;现代性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