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成功举行
来源:中国诗歌网 作者:欣闻
2025年6月28日下午,由重庆市作家协会指导,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创研基金理事会、重庆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承办的“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9楼学术沙龙区举行。来自北京、广东、四川、云南以及重庆等地的诗人、学者、诗歌爱好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梁笑梅主持。
《那就是东方》是女诗人金铃子的最新诗集,系《新时代诗库·第三辑》系列作品之一,2025年3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书中既有《曲有误》《他问我去过丽江没有》《面具》等脍炙人口的短制,也有《春之咏》《城南乡居吟》《青铜弦歌》《虚数备忘录》等组诗,还有《木语》《水相》《巢痕》《那就是东方》等长诗,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制多变。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向天渊教授在开幕辞中指出,金铃子在诗歌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了突出成就,其诗歌既有对日常生活的诗意表达,也有对生命、爱情、人性等主题的深度思考。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的艺术特色、诗学价值及文化启示,推动中国新诗理论建设与学术研究。
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中国新诗研究所终身荣誉所长吕进先生虽未亲临现场,但特意为本次研讨会题辞,表达对会议的祝贺和对金铃子诗歌创作的肯定。《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先生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金铃子的诗歌创作,认为她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蒋登科先生介绍了重庆市作协对诗歌创作的支持和推动工作,并肯定了金铃子在重庆诗歌的重要地位。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论家孙晓娅以“抵抗与祛魅:论金铃子的情感美学”为题以分析了金铃子诗歌中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观察与表达;她说,金铃子是当代重庆女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既扎根于女性经验,又超越性别局限,以独特的语言锐度、意象嫁构和生命哲思,在当代女性诗歌谱系中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美学风格。情感特质:在传统与先锋之间,对撞与矛盾修辞中,以女性视角切入,却摒弃了约定俗成的表达,祛魅了世俗之见,消解性别的规训,直击情欲本质。情感经验独特,富有张力、悖论和情感反差,既浓郁奔放又冷凝睿智,既炽烈率真又节制深邃,既寂静虚无又流动富有冲击力,欲望的挑动,又犀利的省思。她的爱情诗穿行性别与超性别的裂缝中,刺穿情诗的面纱。从质疑与确定、毁灭与重生、沉溺与超脱的裂隙中走出,最终指向一种不妥协的美学革命,为当代汉语爱情诗开辟了充满痛感与憧憬的路径。以直率冷峻之笔,颠覆女性感性、"情绪化"的刻板标签。作为诗书画三栖资深艺术家,其诗多有跨界书写,视觉动感鲜明,她将书法线条的流动感融入诗歌节奏,善于处理画面的裁剪与留白。将画面的移动与身体叙事熔铸,形成通感风暴。为当代女性诗歌提供了一种不妥协的。她的诗歌的气场很有辨识度:流转的动、爆破的力,自寂的静。
评论家,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则探讨了金铃子诗歌的复调抒情,认为其诗歌既有英雄气又有儿女情。金铃子诗歌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鲜明而生动的抒情格调,在诗集《那就是东方》里,无论篇幅在20行之内的短诗,还是超逾百行的长诗组诗,诗人都毫不吝惜抒情的笔墨,以充满诗意的分行文字,将心灵中的千种情思、万般感念自然而从容地传达出来。难能可贵的诗,金铃子诗歌的抒情模式,并非简单而平实,而是显露着某种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它是豪放与婉约的综合,是女性经验和男性气度的统一,是英雄气与儿女情的完美组构。这种具有复调性的抒情模式,正是金铃子诗歌区别于其他诗人尤其是女性诗人的艺术个性,一定意义上也是金铃子诗歌彰显其不可多得的美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要点之所在。
重庆作协原党委书记王明凯浅谈了金铃子诗歌的个性特征,认为其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富有张力;自语性、多义性、冷抒情性和强跳跃性,是金铃子诗歌区别于他人他作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金铃子诗歌的现代性锋芒和她独树一帜的诗语体系,在当代诗坛凸显出锐利的光芒和与众不同的辨识度。
来自湛江的杨臣博士谈到,身为诗人兼画家,金铃子的诗行天然裹挟着强烈的视觉诗学特质。爱情,在其笔下宛如颜料自画布汩汩涌出,浸润几乎每一组(首)诗作,赋予整部诗集灼热的情感温度。某些诗句如刀锋猝然挥出,直抵读者心灵,带来锐利的审美痛感。
诗人冉颖以另外一个角度谈到金铃子。他说,金铃子以古典意象展现摇滚精神,其诗歌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和不对称感,同时蕴含深刻的情感和思想。文章通过具体诗作的分析,展示了金铃子诗歌中对于自由、真实、情感宣泄等摇滚音乐本质的体现,并强调了其诗歌的独立思想、爱与和平的精神内核。此外,文章还提及了金铃子在诗书画领域的跨界成功,以及其诗歌创新和接地气的特点,对金铃子的诗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祝福。
在学术研讨环节,中国新诗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生围绕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从不同角度对诗集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探讨了金铃子诗歌的艺术特征、诗学价值、语言实验、意象系统、“地域性”与“世界性”张力、女性诗歌的私人叙事与历史重构之关系、诗画创作关系等议题。
在自由发言环节,刘清泉谈到《那就是东方》是女诗人金铃子的最新诗集,辑录了金铃子原创的142首现代诗,诗集名取自作者的同名长诗。系李少君主编的《新时代诗库·第三辑》系列作品之一,2025年3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书中既有《曲有误》《他问我去过丽江没有》《面具》等脍炙人口的短制,也有《春之咏》《城南乡居吟》还有《木语》《水相》《巢痕》《那就是东方》等长诗,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制多变,是金铃子诗画集的精粹与大成之选,喜爱金铃子诗歌的粉丝,得此足矣。此书亦可成为学者方家研究金铃子诗歌特色、风格,探讨当代诗歌创作现象、面貌与趋势的重要文献和案头必备。胡万俊分享了自己对金铃子诗歌的阅读感受和理解,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蒋登科在学术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对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的研讨全面而深入,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铃子的诗歌创作,也对当代诗歌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铃子女士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和深入研讨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诗歌于她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她的药。书画是她向内修炼的途径,是为诗歌服务的。在几十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她始终承蒙新诗研究所的悉心关怀。她的第一本诗集《奢华倾城》,正是吕进教授作序,为初出茅庐的她点亮创作道路上的明灯。此后数十载春秋,无论是诗歌创作的瓶颈期,还是理论探索的迷茫时,他始终如一位坚定的引路人,以渊博学识与殷切关怀,为诗人指明前行的方向。这份跨越岁月的师者仁心,不仅是她个人创作的重要支撑,更让她深刻体会到诗歌传承的温暖力量。
新诗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新诗理论与创作研究,在这片学术沃土上,培育出无数诗歌硕果,让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与诗人走进大众视野。这次对《那就是东方》的关注,更是给予诗人金铃子莫大的鼓舞与支持。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