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通民心 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精彩上演
来源:人民网
浪漫的徐志摩花园、绿柳成荫的康河畔,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再度回归,吸引了百余位名家齐聚一堂,共赴诗歌之约。为期六周的艺术节正举办多场精彩活动,进一步推动中西方诗人、艺术家和学者的思想交流和对话。
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创立于2015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英国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动之一。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迈克尔·普罗克托尔在贺信中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再次回归剑桥。作为杰出的中国诗人,徐志摩与布鲁姆斯伯里学派及国王学院的亲密关系,给国王学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徐志摩曾经生活与学习的国王学院来纪念他的成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耕耘艺术节,致力于为中西方诗人、艺术家与学者提供国际化的交流平台,鼓励加深对彼此文化与历史的理解。在15日开幕仪式上他表示,今年艺术节的主题是“和谐”,这是所有艺术的核心。和谐是中国文明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中国文明就像一片森林,生长着各种不同的树:不同的人身处在不同的位置,拥有不同的地位,扮演着各种角色。它们都是并肩生长的,以一种相互支持的方式共享同一空间。他表示,将继续通过诗歌节交流为两国的人文交流注入活力,为两国人民民心相通搭建桥梁。
诗歌朗诵会上,悠扬的琴声同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交织共融,引领观众在音与画的世界里徜徉,体味诗歌中描绘的独特意境。英国约克大学音乐学讲师史黛芙·寇娜博士自弹自唱中文歌曲《去吧》,该歌曲是她以徐志摩在1924年创作的《去吧》一诗为歌词而谱曲创作的。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副院长史蒂文·切利、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者叶锦添、剑桥大学学者游心泉,则分别用英语、中国广东话和中国普通话朗诵了《去吧》。多位嘉宾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中国古代和当代诗歌作品,以及彼得·休斯、露西·汉姆尔顿、詹姆士·寇戈海尔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诗人的作品。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在朗诵者情感渲染下,直击人心,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本次艺术节还向多位杰出人士颁发了奖项,表彰其在中英人文交流中的杰出表现,其中叶锦添获徐志摩终身成就奖(艺术类);露西·汉姆尔顿获徐志摩终身成就奖(文学类);余海岁、阎志、倪沙·拉玛雅获徐志摩诗歌奖;安妮·马兴获徐志摩艺术奖;史黛芙·寇娜获徐志摩音乐奖;迈克尔·普罗克托尔获徐志摩国际文化交流奖。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