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70首诗,依旧《如初》——诗人何向阳携新书做客钱报读书会
来源:中国诗歌网 作者:张瑾华
一个人写诗,写了四十年,从缠绵忧伤,到开阔、静思。然而,如初。
她吟咏美的事物。美的事物,的确长久,却又总在丢失。然而,如初。
何向阳,生于1966年,河南人,自小在文学之家中长大,书香浸淫。她的父亲何南丁也是作家,曾任河南省文联主席,设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南丁文学奖”。何向阳从少女时代起,就一脚踏入了文学的花园,从大学时代的校园女诗人,成长为诗人、作家、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多年来出版诗歌集、随笔和评论作品无数。
《如初》是她四十年岁月沉淀之作,囊括诗人历年创作的诗歌精品,以及近年诗歌探索的新作,是一次诗人的总结。
西湖星月之夜,应钱报读书会的邀请,何向阳来到杭州。
钱报读书会:您最早是怎么开始写诗的?《如初》里最早的一首诗是1985年写的,当时您还是一名中学生是吗?
何向阳:最早写诗应是1980年。《如初》选取了1985年作为起始年,其实在1985年以前,我已写了至少5年的诗。的确,那时是一个初中学生。我有一个蓝皮本,一个绿皮本,绿皮本是抄录诗的,蓝皮本写自己的诗。临出诗集时我找了几次,面对一大片封好胶带的纸箱子,我实在没有精力一个个去拆开了。
所以,“如初”的另一个含义,也是指,它不是“最初”,而是“如初”。在“初”的前面,还有一个“如”在。或者有一天,它被“发掘”出来,或许还可以成就一部“原点”式的诗集。那部诗集中,存着一个少年的我。
钱报读书会:这部诗集特别打动我的一点,是真挚的情感,也许会有非常多的女性读者,在诗中读到了自己,所以哪怕是很个人的诗,您表达的情感也是有普遍性的。当您在写诗的时候,会考虑读者吗?
何向阳:当然是普遍性的。我的观点是,只要你是全部的诚恳,你是全部的真挚,那么你会获得最多的共鸣。个人是与众人共通的。因为感情上的真诚,是最容易与人连通的。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到了文学中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人们很容易沉溺于词藻和修辞,而忘了这个。可能是认为它太简单了,也许认为它不属于文学,其实是错的。最难的就是这个。
一个诗人,你能够或者愿意拿出你最真诚的东西示人吗?而不是在那里起花腔、打圆场。这个起点很重要。
我是那种写作时不太关注读者的诗人。因为我知道,与自己的对话,与自我灵魂的对话,即是与读者的对话。您明白我的意思吧。
“我”自己与我的“读者”并不是割裂的。我们不过是“我”与“你”的分身相加,或者这么理解,“我”与“你”是一体的,这个一体就是“我们”。
钱报读书会:40年的诗汇在一起,一共有170多首诗吧,诗人躲在一行行诗背后,对读者来说,好像诗人比小说家显得更神秘?
何向阳:是的。170首。诗歌和小说还不一样。我有一篇创作谈,谈到诗歌与小说的不同。
小说家是建筑师,他要一个成型的结果,规划在他那里是重要的,这里一个花园,那里一个房子,那里一个水塘,一群人如何生活,如何度过一些日子。所以,他更像一个导演,掌管着一个团队,一个剧组,一群演员。
而诗人,他是个体的,他的写作是个体,他写作而成像的人也往往是个体。小说家是塑造人物,诗人就是他个人的人物。或者说,他终身塑造的人物,就是他自己。
所以,若说神秘,小说家更神秘一些,他是他的所有人物的总和。诗人只是他自己。但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诗人更神秘呢?因为这个自己,虽然不涉及众多人物,但是他的各个阶段的自己,是一个不断在“变”的或说是成长的自己。
钱报读书会:《如初》是您的40年诗选,这几乎就是半生写的诗。这也是诗人关于自己人生的一场重要的回顾,你为什么不像大多数作者那样,写一个“后记”,向读者交待一些文字?
何向阳:40年的确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一般来说,到了这个时候,回头看一看自己最看重的体裁的写作,会想到有一个回望式的总结。
后记什么的,是理所当然的。它看似一个40年的总结与标记,时间的长度是够的,足够有一篇“后记”来兜底。但我不这么想,还不是总结的时候,只是40年么。40年的路够长,但对我来说,更长的路还在前头。我还刚刚起步。
这个“如初”的书名是有意味的,它有一种似乎回到原初的地方,我站在这个时间点上,此时此刻,我想面对的还不是过去。
《如初》是一部“预言”,或者引子。而关于下一部新的诗集,大约不久后我们会读到。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