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天干杯——谢冕先生散文集《为今天干杯》《碎步留痕》《花事》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诗歌网 作者:欣闻
2025年1月10日下午,“为今天干杯——谢冕先生散文集《为今天干杯》《碎步留痕》《花事》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3号楼205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海峡文艺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六十余位嘉宾出席盛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主持。
在新书首发式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在致辞中表示,谢冕老师不仅以学术说理能力见长,也具有高超的“说事能力”,其生命力与意志力共同造就了与众不同的“语言景观”;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赞赏谢冕老师散文写作之“大”、之“细”、之“妙”,推崇“美爱至上”的原则,风格率真而从不“硬造意境和惊人之语”。随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苇洲,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文强,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兼春风文艺出版社社长单英琪分别致辞,畅谈与谢冕老师的合作,并对谢冕先生多年来对出版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教授贺桂梅最后致辞,她指出谢冕老师的散文在展现生命的愉悦、智慧和力量的基础上兼具文字之美,是当代散文创作的最新成果。
首发式之后,与会专家围绕谢冕先生的新书进行研讨。此次研讨会出席嘉宾包括学者、诗人、散文家、出版界同仁等,他们以多元化视角解读谢冕老师的散文创作。专家们首先聚焦“谢冕现象”与“谢冕精神”,诗人、《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表示,谢冕老师不假修饰,随意说出的话总是具有通透者的情怀;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则认为谢冕老师总是在践行快乐哲学,用快乐这把铁锤将威权、沉重、痛苦、焦虑、压抑一一砸碎;散文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表示,谢冕老师总是感性地表达理性,他是我们所有人的镜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指出谢冕老师散文情感的浓度和含量;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光明表示谢老师的散文让他明白人怎么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他的自持自立,表现出生命的张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刘福春通过几件小事表达对谢冕老师“该怎样就怎么样”的人生智慧的赞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杨荣祥高度评价谢老师的“葆真、向善、求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谢老师的文章将天真的赤子之心与丰富的人生经验结合在一起,随心所欲却发人深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远东则强调由青春气象、王者气象、太阳气象构成的“谢冕气象”;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认为,1980年代的“谢冕现象”是作为批评家的谢冕,而近几年的谢冕老师诗集与散文集的出版意味着二十一世纪“新谢冕现象”的出现,我们应更加关注作为“一个生活家或生活哲学家”的谢冕;谢冕先生作品的英译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韩颖表示,谢冕先生有着接近神性的天真,有纯真的、完整的生命形象。文学评论家王强、《花事》插画家王震宙、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也从各自角度阐释谢冕老师的人格魅力与生命气质。
关于谢冕先生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与成就,专家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必胜、陈福民两位散文家从创作角度高度赞扬谢冕老师的散文成就及其给予其他创作者的启发,陈福民特别提出散文写作的“第三方立场”这一概念,认为谢冕老师的写作既超越知识分子式写作,亦超越思路传统、具有审美套路的散文写作;散文家、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教授孙郁则指出谢冕反流俗、反学派的书写是对京派散文审美意识的颠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认为谢冕的散文博采众长,从唐宋八大家到徐霞客,从朱自清、俞平伯乃至钱穆,广泛采习又自成一家,且具有内在的浩然之气;《新华文摘》编审陈汉萍则指出谢老师的散文有大地理的气势,有历史的人文情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陈思指出谢冕老师散文的感官性特征;编辑家、评论家王干、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刘汉俊、作家崔曼莉等都对谢冕散文中的人情、人性与生命的温度展开论述。
谢冕先生的学生代表和家乡代表们也来到现场。诗人黄怒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徐文海、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原所长李晓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民乐、作家翟晓光、民盟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刘圣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等纷纷追忆与谢老师相处的时光以及从导师身上汲取的力量。福建省政协委员、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原总经理总编辑林彬和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专职副主席曾章团则代表家乡向谢老师蓬勃的创造力致敬,祝福谢老师艺术长青。林滨社长、张晓东社长等人参会。
《花事》合著者、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高秀芹最后总结发言,她感谢来自沈阳春风、山东画报、福建海峡这三个由北到南的出版社对谢冕老师新书的支持,三大出版重镇同时推出谢冕散文,既是一段出版佳话,也意味着出版界对谢冕散文的高度重视,并再次强调洪子诚老师对谢冕老师“有伤痕,但没有伤痕文学”的评价,感谢谢冕先生给予所有人的精神力量与审美享受。
最后,谢冕先生做答谢致辞。他首先感谢出版界朋友的鼎力相助,感谢嘉宾们对其长期研究、创作的美好祝愿,继而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写作历程及投注其间的人生哲学。谢冕老师寄语后辈——“忘掉年龄,忘掉痛苦,该怎么活就怎么活,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写文章就写,不能写就做别的,玩!多好啊!”谢老师最后强调,虽然人会老,可是我们要有“青山在人不老”的追求,这就是人生哲学。在谢冕老师“吃肉,喝酒,有空写点小文章”的畅想中,活动圆满结束。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