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术论文

题名 作者 发表刊物 论文类型 发表时间
1 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北京形象”迁移——从文化符号到地理坐标 牛金霞 张桃洲 《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 研究论文 2022年10月16日
2 在“虚无”与“开花”的辩证张力中 姜涛 《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第10期 研究论文 2022年10月10日
3 新诗百年与现代汉语诗歌传统的建构 魏天真 《华中学术》2022年第3期 研究论文 2022年9月30日
4 人称与中国新诗审美的现代转型 倪贝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研究论文 2022年9月5日
5 重审1990年代诗歌的意识与观念 张桃洲 《当代文坛》2022年第5期 研究论文 2022年8月29日
6 论穆旦诗歌中的“自然” 叶琼琼 龚浩敏 《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研究论文 2022年7月22日
7 朱英诞山水诗与唐宋山水诗的艺术传统 王泽龙 薛雅心 《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研究论文 2022年7月15日
8 在“世界”与“地方”的错综中建构诗学视野——关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对话 吴晓东 姜涛 李国华 《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 研究论文 2022年7月10日
9 被历史的钢针碰响:“三一八”、闻一多与《诗镌》的创立 姜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研究论文 2022年5月24日
10 新诗“情绪节奏”的内涵、机制与实践 王雪松 《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 研究论文 2022年5月15日
11 思想的形式:断片书写的可能 张桃洲 《文艺争鸣》2022年第4期 研究论文 2022年4月25日
12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释的路径探究 王泽龙 《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研究论文 2022年4月25日
13 现代传播接受视域中的视觉转向与中国新诗形式变革 高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研究论文 2022年4月5日
14 论郑敏在中国新诗史上的位置 张桃洲 《文艺争鸣》2022年第3期 研究论文 2022年3月25日
15 “解诗学”视域下的新诗阅读问题 张桃洲 《文艺研究》2022年第3期 研究论文 2022年3月10日
16 早期新诗集序跋与新诗的“自然”理论建构 王雪松 胡萱颐 《江汉论坛》2022年第2期 研究论文 2022年2月11日
17 朱英诞山水诗与唐宋山水诗的精神汇通 王泽龙 薛雅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研究论文 2021年11月22日
18 新诗语言诗学传统及其当代启示 王泽龙 《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第4期 研究论文 2021年10月20日
19 “新的抒情”:何其芳《夜歌》中的“心境”与“工作” 姜涛 《文艺研究》2021年第9期 研究论文 2021年9月10日
20 1930年代中国新诗讲义与新诗的经典建构 王泽龙 《河北学刊》2021年第5期 研究论文 2021年9月1日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