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爱
作者:彭燕郊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6年5月 | 出版社:桂林山水出版社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收诗13首,另有《后记》。有的诗作表现了由抗日战争激起的兴奋之情,有的则抒写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作者善于抒写较为复杂的感情,如欢乐中的悲哀、痛苦中的倔强等。采用自由体。
佃户林
作者:不详 | 诗集类型:诗选集 |
出版年份:1949年5月 | 出版社:新华书店 |
页数:171页 |
诗集简介
列为“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收徐秋风、艾青、邵子南、泾水生、流笳、李冰、张立云、萧三、张克夫、了止、戈壁舟、高敏夫、胡征、严辰、刘衍洲、刘御、小空、西虹、柯仲平、鲁煤诗各1首,王希坚诗3首,共23首。诗作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毛泽东和人民政府,歌颂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和解放区的新生活。形式大多为五、七言的民歌体。
东北民歌选
作者:中国音乐研究会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8年10月 | 出版社:东北书店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为“东北民间音乐丛刊之一”,分为生活类、爱情类、传说故事类、杂类、革命类等几种,共收307首。
东方红
作者: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社编 | 诗集类型:诗选集 |
出版年份:1949年5月 | 出版社:新华书店 |
页数:126页 |
诗集简介
列为“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收解放区工农兵诗歌53首。内容丰富,有的歌唱革命领袖毛泽东、刘志丹,有的赞颂参军、战斗和劳动生产,有的吟咏新的生活,有的谴责国民党发动内战,有的揭露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诉说工人、农民的痛苦。形式多样,有歌谣,有说唱。《东方红》为其中的名篇,后经加工,谐成歌曲,流传很广。
东海之滨
作者:倪贻德 | 诗集类型:诗文集 |
出版年份:1926年3月 | 出版社:上海光华书局 |
页数:128页 |
诗集简介
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录10首诗歌,第二辑收录3篇短篇小说,第三辑收录5篇散文。书前有《东海之滨的短序》。
冬眠曲及其他
作者:林庚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36年11月 | 出版社:北平风雨诗社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前有废名的《序》和林庚诗歌《冬眠曲》,由周作人题签。诗分2辑:第1辑为“小春吟”,收《春来》《小春吟》等诗11首;第2辑为“絮”,收《北平自由诗》《九秋行》等诗20首,共收32首。有《诗后记》。废名在《序》中夸赞林庚在新诗上“可以不同外国文学发生关系而成为中国今日之诗”。
冬天
作者:臧克家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8年 | 出版社:上海耕耘出版社 |
页数:57页 |
诗集简介
收诗19首。多系政治抒情诗,表现了穷人的困境和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一片绿色的玻璃》描写了农村的残破;《交通》、《做不完的好生意》等抒发了人民反对内战的心声;《冬天》表现了中国大地的破碎、凋零,人们内心的压抑和“这该是最后一个严冬”的希冀。采用自由体。
冬天,冬天
作者:袁水拍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3年11月 | 出版社:桂林远方书店 |
页数:106页 |
诗集简介
收1940年至1942年所作诗27首,另有前记》一篇。多描写沦陷区城市的黑暗和腐朽,《上海》、《在那沉沦的城市里》、《干枯了的河流》、《女犯》、《城中小唱》等,暴露了帝国主义者的残暴统治和穷奢极欲的生活,表现了工人和城市贫民的苦难与怨愤;《水齐到颈根的人们》、《干枯的河流》描写了农民的悲剧。作者将一些典型的事实集中排列,以显出社会的全貌,带有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诗作较多地运用了民间说唱文学的语言和表现手法。采用自由体。
冬夜
作者:俞平伯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2年3月 | 出版社:上海亚东图书馆 |
页数:284页 |
诗集简介
收1918年至1921年所作诗58首(组),另有作者《自序》、朱自清《序》各一篇。《无名的哀诗》、《打铁》、《绍兴西郭门头的半夜》、《在路上的恐怖》歌颂劳工,《他们又来了》、《哭声》讽刺军阀,《草里的石碑》、《所见》对统治者的压制表示愤嫉,《破晓》、《最后的洪炉》、《歧路之前》鼓励人们奋斗,《挽歌》、《游皋亭山杂诗》宣扬人道主义。诗作内容充实,感情质朴。闻一多认为它大多缺乏想象。采用自由体。
动荡
作者:藻雪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9年7月 | 出版社:上海泰东图书局 |
页数:149页 |
诗集简介
收有《被霜压哭了的野果》《东方的血火已暴发了》《抓紧我们的心儿》等诗14首。前有钱杏邨的《序》,他认为藻雪的诗“无疑的是一种伟大的战斗的力量”,“他的诗完全是新兴阶级的战斗的鼓动,是很有力的在鼓动,激发新兴阶级的战斗的力量的增长。”这部诗集是时代青年的心理描写的过程。作者毫不虚伪地拿自己的心情用写实的笔法抒写下来,令人愤激、悲哀。总之,是时代青年的一幅写照。
动的宇宙
作者:张秀中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7年11月 | 出版社:海音书局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列为“海音社文艺丛书”之七。收1923年至1926年所作诗40首。《血战》是“三一八”惨案后3日为牺牲者写的赞歌,《人生》、《金鱼儿》、《赠青年人》、《希望》有感于社会的黑暗、险恶和不同的人生态度而作,其他多为一般状物写景的短诗。艺术上较稚嫩,形式则小诗最多,也有散文诗。
动乱的街头
作者:白虹 | 诗集类型:长诗 |
出版年份:1932年12月 | 出版社:南京陇钟编辑社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为“陇钟丛书之一”,收《长征之歌》《我曾打碎了这无门的窄笼》《三百万饿死的兄弟》等诗32首。前有孤萍、亚雄的序,后有阿英《诗稿读完了》、作者《最后一页》。孤萍对该诗集评价颇高,认为该诗“表现了一个时代”。阿英赞赏诗歌的情感与形式:“这二十几首诗,都是真正的诗;我可以这样说:因为你的每首诗,都倾注着真挚的热情,纯洁的灵感,形式上,也别开生面,不因袭人,很少难懂的欧化的词句,和词曲式新诗的臭味。”
洞箫怨
作者:俞锡南 | 诗集类型:新诗集、译诗集 |
出版年份:1940年4月 | 出版社:听箫社 |
页数:151页 |
诗集简介
本书前部分为创作,收《洞箫怨》、《顾影》、《风信底断片》、《沉睡的山城》等13首;后部分是译作,收雪莱的1首,济慈的5首。书末附作者小传。
都市的灯火
作者:唐伯先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9年5月 | 出版社:北方文艺社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收有《都市的灯火》、《自从我结识了真理》、《你们这些狡猾的野孩子》等诗。
都市的冬
作者:王亚平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35年6月 | 出版社:国际书店 |
页数:174页 |
诗集简介
收诗35首(包括《序诗》),另有蒲风《序》。《纺纱室里》、《南北楼》、《上海的夜》、《女缝工》等描绘了都市严冬的情景,工人和其他穷苦人在暗夜中挣扎;《农村的春天》、《新年》、《阅花》、《两歌女》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农民的苦难,而笼罩在中国都市和农村的魔影,是反动的统治和日寇的侵略。《恐怖的夜》、《灯塔守者》、《生活的鞭子》、《孩子的疑问》、《孩子们》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绝望中反抗、斗争,期待着光明。采用自由体。
独唱
作者:汤增敭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9年10月 | 出版社:不详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1930年5月上海草野社出版部再版。收诗17首。《别椒江》抒悲凄的离情;《死前的预祷》、《把我从梦魇中惊醒》、《独唱》、《对着骷髅痛饮》、《乡怀》、《凭吊》、《幻梦的人生》等,反映了阴森的背景,惨酷的人生,以及血泪斑斑、骷髅遍地的世界,抒写了主人公因抱病在异乡,因心灵的不自由、爱的幻灭和故乡的零落而带来的痛苦和悲哀;《神女》、《幻》、《我拿着束蔷薇向她投掷》、《我愿》、《寄给素平》是爱的欢歌。诗句较长,诗形整齐。
独清诗集
作者:王独清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8年6月 | 出版社:上海新宇宙书店 |
页数:73页 |
诗集简介
收《失望的悲哀》《NOW I AM A CHORIC MAN》《三年以后》《最后的礼拜日》《吊罗马》《死前》《别了》《赛因河边之冬夜》《归不得》《留别》等诗10首,《谭诗——寄给木天伯奇》1篇。
独清自选集
作者:王独清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33年9月 | 出版社:上海乐华图书公司 |
页数:340页 |
诗集简介
收有诗歌《哀歌》《死前的希望》《我归来了,我的故国!》等20首,小说《三年以后》《流浪一页》等3篇,戏剧《杨贵妃》《新恋歌》等3篇,散文《我的回国》《人类的新纪元》等6篇。前有王独清《我文学生活的回顾》一文,他在文中回顾了自己投入文学创作的历程。
独语集
作者:步星夜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7年 | 出版社:北平万国书店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为“野草诗丛”之一。收有《静日》《怀江城》《生涯》等诗。
独语诗集
作者:蓝本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7年 | 出版社:天鹅社 |
页数:48页 |
诗集简介
前有《序诗》《叩问》,《独语》中收了《致黑影》《致采菱女》《致星空》《致烟斗》《致绿苹果园》等48首诗,其后有《诗尾:七重天小立》以及3首英文诗《When raphael grown up as a man》《To starry sky》《To pipe》。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