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南泥湾

作者:帅田手 诗集类型:长诗
出版年份:1947年9月 出版社:东北书店
页数:48页

诗集简介

暂无

歌林

作者:铁铮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1年11月 出版社:歌林出版社
页数:129页

诗集简介

分为:国家至上、还我河山、黄河大合唱、西北民歌、一般歌声、陆军和空军、纪念和追悼、劳工·妇女·青年·儿童之歌、通俗歌谣、异国歌音等类,收歌曲100首。

歌林(二集)

作者:铁铮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2年5月 出版社:歌林出版社
页数:139页

诗集简介

包括国家至上、还我山河、黄河大合唱、通俗歌谣、异国歌音等十部分,收《保卫祖国》、《东北之歌》、《黄河边的月》、《山歌》等200首。

歌林(三集)

作者:铁铮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2年12月 出版社:歌林出版社
页数:148页

诗集简介

包括国家至上、还我山河、黄河大合唱、通俗歌谣、异国歌音等十部分,收《保卫祖国》、《东北之歌》、《黄河边的月》、《山歌》等200首。

歌手乌卜兰

作者:索开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7年10月 出版社:上海星群出版公司
页数:28页

诗集简介

列为“创造诗丛”之一。收诗3首,另有臧克家《序》。《序》说:作者的诗“写出了他故乡的贫穷和苦难,给那些苦难的人群道破了他们的命运。"《歌手乌卜兰》写喇嘛对牧民的剥削和牧民的心声,《汝河的泪》泣诉汝河岸边妇女的悲惨命运,《写给黎明》抒写对黑暗统治的痛恨和对光明的期待。诗作风格沉郁,诗句较长。采用自由体。

歌选

作者:辽北文化协会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8年10月 出版社:辽北书店
页数:34页

诗集简介

为“文艺丛书之一”,收《咱们跟随共产党》《工人进行曲》《蒋介石快完蛋》等歌曲23首。

歌选

作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乐团编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9年12月 出版社:大众书店
页数:15页

诗集简介

为“大众知识译丛”之一,这套丛书是“苏联普及政治、科学知识协会”所印行的小册子的选译。收有《胜利胜利大胜利》《毛泽东之歌》《下台湾》《丰衣足食有力量》《三套黄牛一套马》《我的机关枪》《台湾人民起来》《西藏西藏盼解放》《太阳上升暖烘烘》等歌。

歌谣

作者:吴保恒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33年9月 出版社:天津市教育局民众读物编审处
页数:42页

诗集简介

收 60首歌谣。前有《国音字母》、孙中山总理遗像、总理遗嘱以及《卷头语》。总理遗嘱:“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卷头语:“五经里的那部诗经,就是古代的歌谣。诗经的歌谣是用古代语言(白话)编成的。古代语言当然不像现代语言这样好懂。我国一般文人——不是文学家——有一个普通观念,以为:不好懂是文学,容易懂是粗话。……”

歌谣

作者:吴启瑞、黎锦晖、李实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23年8月 出版社:上海中华书局
页数:42页

诗集简介

收歌谣560首,列为“平民文学丛书”之一,共八集,选有江苏、河南、河北、浙江、广东、云南、湖南等地歌谣。投稿者有顾颜刚、褚东郊、王约三、楼敬轩、毛寄庐、姚慧父、冯国华、楼绝俗、秋心宋、叩天生、东平等数十人。每一集书前都有《<歌谣集>例言》。这本书将“童谣”和“民歌”混合编成的,故名“歌谣集”。并且删去过于违背教育宗旨的和民歌中一部分不便教儿童欣赏的。

歌谣丛集

作者:苗培时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7年6月 出版社:韬奋书店
页数:114页

诗集简介

收有《人民歌颂毛主席》《跟着毛泽东前进》《没有泥腿》《大地主和穷苦人》《雇工日子真难熬》《送哥参加自卫战》等诗35首。并附有“蒋管区民间呼声”,含《国民党官儿》《国民党特务》《四川老百姓反战歌》等诗9首。

歌谣与妇女

作者:刘经庵 诗集类型:诗选集
出版年份:1927年 出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
页数:不详

诗集简介

女性歌谣选集,刘经庵编。有周作人《序》,作者《自序》。分绪论、她的父母、她的媒妁、她的公婆、她的小姑、她的兄嫂、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她的情人、其他、结论十二部分。此书采集各地关于妇女生活的歌谣,分别部类加以系统的解说,以见历来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身心上的苦乐。关于这些,无心的歌者都直率地表示出来,真挚而动人。这本书不但可以欣赏到民众文艺,而且可当作研究妇女问题的重要资料。

歌者之歌

作者:李宝璇 诗集类型:歌曲集
出版年份:1944年2月 出版社:建成书店
页数:112页

诗集简介

收《平等颂》《战斗的春天》《中国空军歌》等歌曲。

革命歌

作者:田玉珍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28年 出版社:华北印书局
页数:不详

诗集简介

收《国民革命歌》《三民主义歌》《取消不平等条约歌》《救济贫民歌》《纪念总理歌》《救国歌》《早起歌》等歌。前有田玉珍的话:“亲爱的同胞们啊!我们知道,乐歌是激发心灵的兴奋剂,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当我们郁抑沉闷的时候,一唱爽快的歌曲,就可以变悲为欢,当我们临阵杀敌的时候,一唱奏凯的歌,就能勇气十倍,可见乐歌的功用是如何的大了。”

革命花

作者:周民钟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27年9月 出版社:上海美的书店
页数:76页

诗集简介

收诗55首,散文1篇,另有《自序》和《秦序》。《自序》说:“我本来是个军人,对于文艺,本没有什么多大研究,……完全因为我的感情冲动,当然没有什么工巧;故我希望读者,不要当作诗读,可以当作革命的宣传品来看。”作品较粗糙,属于鲁迅所说的“纸面上写着许多‘打、打’,‘杀,杀’”的所谓“革命文学”类。作品中有“你曾否被CP欺骗”的诗句,表明作者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

各省童谣集

作者:朱天民 诗集类型:民歌集、儿童诗集
出版年份:1923年2月 出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
页数:101页

诗集简介

收儿歌203首,这些童谣来自北京、直隸、吉林、山东、河南、江苏、福建、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云南、贵州16歌省。依照当时行政区划按省分编,并注明流传地区。每首儿歌之后有简短的提示,说明本歌的内容,间或注明演唱时的情状和有关的民俗事项。歌词中的方言词语有简明的注释。书前有吴研因序文,指出“自称民众文学的新诗该把真正的民众文学做基础,就是把民歌做基础,而遣词造句等,都要建设在民众心理之上。”周作人评价:“材料是可取的,不过用在学术方面,还须加以审慎的别择;用在儿童方面,则上面所说的注释都非抹去不可。”

给——

作者:高长虹 诗集类型:长诗
出版年份:1927年9月 出版社:上海光华书局
页数:91页

诗集简介

列为“狂飚社丛书”之一。有《写给〈给一〉》一文。系爱情诗。作者说:“我初写的时候,还另为一事一物。后来,那些不属于通常所叫做恋爱的,我也都写了。而且它们完成了恋爱。所以它们也仍然是恋爱。因为恋爱的范围扩大,所以诗歌的范围也随着扩大了。我称之为恋爱的华严吧!”"艺术上重想象。采用自由体。

给爱花者

作者:姚弃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2年12月 出版社:改进出版社
页数:104页

诗集简介

列为“现代文艺丛刊”之一。收诗16首。诗作抒写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对祖国的爱,对理想、光明、进步、真理的追求。感情率真、自然。采用自由体。

给魔鬼

作者:王采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8年6月 出版社:文化工作社
页数:61页

诗集简介

为“工作诗丛”第2辑之一。全书收诗20首,包括《扬子江的颂歌》《给〈百灵鸟〉》《我来到上海》《收获季》《伸出钢铁的胳臂》《枪的祈祷》《他们来啦!》等。书前有“工作诗丛”(第一辑)的相关信息,共6种,有编号,依次为《你在那儿》(王采著)、《骑驰》(惠特曼·郎斐罗著,邹绿芷译)、《幽会与黄昏》(拜仑、雪莱等著,沙金译)、《我们开会》(何达著)、《巨人的脚下》(青勃著)、《美丽之歌》(爱沙尼亚民歌,孙用译)。这里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工作诗丛”和中兴出版社的“中兴诗丛”是重合的。丛书一共有9册,其中:第1辑含6册,包括《你在那儿》(王采著)、《骑驰》(惠特曼·郎斐罗著,邹绿芷译)、《幽会与黄昏》(拜仑、雪莱等著,沙金译)、《我们开会》(何达著)、《巨人的脚下》(青勃著)、《美丽之歌》(爱沙尼亚民歌,孙用译);第2辑含3册,包括《给魔鬼》(王采著)、《山地诗抄》(邹绿芷著)、《好人的歌》(姚奔著)。

给屠杀者

作者:罗迦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49年8月 出版社:翻身社
页数:不详

诗集简介

收写于1944年至1947年的诗4首,另有如火的《读〈给屠杀者〉初稿》一文。诗作抒写了中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暴虐统治的愤怒之情。《给屠杀者》鞭挞了国内外的屠杀者,《我回来了》、《我的家在高原上》均写抗战士兵回乡后所见到的家破人亡的惨景。如火说:《夜底朗诵》“是比较软弱些”,《给屠杀者》“代表诗人由模糊的思想转为清晰的对社会本质底认识”,“在统制区屠杀前进文人的恐怖日子里,诗人发表了这些作品,是有莫大的大胆及毅力才可能做到”。诗形为阶梯式。

给我们自己

作者:林绍仑 诗集类型:新诗集
出版年份:1935年12月 出版社:广州青年作者美术会
页数:43页

诗集简介

为“诗与木刻丛书”之一,收《今年的秋收》《给我们自己》《大时代的前夜》等诗13首。前有《自序》,集中有木刻插画十三幅,后有《后记》。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