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的薤露歌
作者:吴博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32年3月 | 出版社:北平朝旭读书社 |
页数:104页 |
诗集简介
收诗35首。分4辑,即《九一八的薤露歌》(10首),《无聊的歌》(15首)《单恋辞》(5首),《肮脏曲》(5首)。另有《自序》和《献辞》。《九一八的薤露歌》是因日本侵略军占领我国东北而作,诗中诅咒了卖国者,谴责了柔顺者,同情受害者,切盼反抗和战斗,爱国感情深挚、浓郁;《肮脏曲》写底层人民的苦难。其余二辑,或写自然风光,或写爱情。《自序》说,在帝国主义者的炮火之下,绮丽的梦境被震碎,继续的路“是充满了生机地开始向着阳光迈进”,表示将永不再写《无聊的歌》、《单恋辞》一类的诗。
九月的太阳
作者:黄宁婴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38年1月 | 出版社:诗歌出版社 |
页数:96页 |
诗集简介
收1936年至1937年所作诗21首(包括《献诗》)。分4辑,即《我们的誓词》(45首),《国防的歌》(5首),《春到人间》(5首),《岸》(5首)。前有蒲风《序》,末有作者《后记》。大多是政治抒情诗。《九月的太阳》、《芦沟桥》等表现了全面抗战开始前后中国人民的抗日爱国激情和在战斗中求民族新生的愿望;《岸》用象征手法抒写了对理想世界的执著追求;《香港》以悲愤之情讽刺了殖民地化的妖荡的香港,将它比作“私奔的娼妇”。蒲风肯定了诗集中的作品“始终有‘走向光明’的信念”,“完成了连珠式的抒情”。采用自由体。
旧梦
作者:刘大白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3年11月 | 出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 |
页数:487页 |
诗集简介
收1919年至1922年所作诗486首。分《旧梦》、《风云》、《花间》、《红色》4辑;另有《〈旧梦〉卷头自题》诗一首和《〈旧梦〉付印自记》文一篇,周作人、陈望道分别作的《序》、玄庐序诗《题〈旧梦〉和〈旧梦以外〉》。诗集中的名篇几乎都是民歌体和自由体,大多收在《红色〉辑中,有《红色的新年》、《五一运动歌》、《金钱》、《卖布谣》、《田主来》等,或表现农民的痛苦,或歌颂工人的力量;《成虎不死》、《每饭不忘》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赞颂农民运动领袖的新诗。
旧时月色
作者:李曼青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9年1月 | 出版社: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录9篇小说;第二辑收录14首诗歌,包含《秋夜之坟》《蔷薇花上的血迹》《游魂之舞》《拒情》《在海滩上》《迷羊悲曲》《寂寞的夜》《鬼火》《前梦》《逝了的青春》《兰瓣上底残痕》《寄所思》《花间之梦》《惨灰色的心扉》。第三辑收录14篇散文。
巨人的脚下
作者:青勃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9年3月 | 出版社:中兴出版社 |
页数:198页 |
诗集简介
列为“中兴诗丛”第五集。收诗42首。写旧中国的乡村和城市,被踩在一个巨人的脚下,工人和农民,是一对受苦受难的兄弟;生活的重负,残酷的压榨,苦痛的叫喊,朦胧的希望,构成了作品的整体形象。《草舍》、《池沼》、《村上》、《荠荠菜》、《老兰》等写农村生活和农民生活,《我爱走在街上》、《盲女》、《伤兵》、《叹息》等写城市底层人物的惨景,《电线》、《巨人》、《这边》、《乡村和城》等则将乡村与城市联系起来着墨。诗的感情坚毅,抒情主人公对未来的光明怀着确信。采用自由体。
卷耳集
作者:郭沫若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3年8月 | 出版社:上海泰东图书局 |
页数:148页 |
诗集简介
列为“创造社丛书·辛夷小丛书”第二种。有作者《序》《自跋》。由于首诗是《卷耳》,故此小诗集定名《卷耳集》。《卷耳集》是古诗今译的最初尝试,该集翻译《诗经·国风》中的40首诗歌。在40首译诗后,附有诗经原诗,每首后均有郭沫若之“注”。这些译诗由1922年9月5日到9月26日在《中华新报·创造日》连载,引起极大反响。《学灯》《觉悟》《晨报副镌》对此发表多篇评论。
倦鸟之歌
作者:卢森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3年1月 | 出版社:曲江文海出版社 |
页数:80页 |
诗集简介
收诗5首,依次为《小黄马的悲歌》《呼卢鸟》《爱国商人吴维严》《燎原》《倦鸟之歌》,其中《燎原》为诗剧,其余均为长诗。
掘火者
作者:康定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7年10月 | 出版社:上海星群出版公司 |
页数:31页 |
诗集简介
列为臧克家主编的“创造诗丛”之一。收诗13首,另有臧克家《序》1篇。诗作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流露了愤懑之情,语言洗练明净。臧克家《序》说:作者“颇懂得生活的意义和趣味”,“他给他的人物涂上色彩,使他(它)生动而活鲜;他底优美的意境和句子往往脱颖而出,给人猝然的一个惊喜。他喜欢讽嘲,却又近乎滑稽”。
掘金记
作者:毕奂午 | 诗集类型:诗文集 |
出版年份:1936年7月 | 出版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
页数:72页 |
诗集简介
为“文学丛刊”第2集,分为两辑,第1辑收《春城》《村庄》《牧羊人》等诗10首,第2辑收《人市》《溃败》《幸运》等文4篇。毕奂午(1909-2000),河北井陉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先后到天津、北平任教,建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会员。
君山
作者:韦丛芜 | 诗集类型:长诗、情诗 |
出版年份:1927年3月 | 出版社:北京未名社 |
页数:140页 |
诗集简介
列为“《未名新集》之一”,收入40首连贯的抒情诗,计600余行。扉页上有:“八月的君山最好,因为桂花都开了。”封面由林风眠设计,司徒乔绘制插图十幅。君山是一个盛产爱情故事的地方,韦丛芜写作《君山》与他和岳阳城内某教会女中的两姐妹的感情有关。诗中所写的“我”与“山女”“白云”姐妹的恋情,使读者联想到舜与娥皇、女英二妃的凄艳传说。故事明白婉约,清丽动人,韦丛芜以女性的柔和忧郁,对爱作低诉,自剖,梦呓。
咖啡店的侍女
作者:温梓川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30年4月 | 出版社:上海世界文艺书社 |
页数:111页 |
诗集简介
收《歌》《永记着相逢时节的一刹那》《咖啡店的侍女》等诗36首。前有章铁民、曹聚仁、陈毓泰、倪璀、温梓川的五篇序。章铁民的《序一》评价温梓川的诗“清丽玲珑”。陈毓泰的《序三》谈到该集中的“恋歌”与南洋风味。倪璀的《序四》也谈到诗集中的南洋风味。温梓川的《自序》袒露自我,指称其诗“都是些无病呻吟的东西”。此外他还谈到汪静之选诗的事情。
开封歌谣集
作者:白寿彝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9年5月 | 出版社: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 |
页数:156页 |
诗集简介
为“民俗学会丛书之一”,分儿童、妇女、车夫、囚徒、游戏、仪式等部分。书末附两个唱本。前有《题记》:“前年夏天,我曾一度搜集开封底歌谣。当时所搜集的分量很少,性质上也完全限于儿歌,因为没有好好地保存,都完全遗失了。这个小册子里所有的歌谣,都是去年年底和今年一月间的成绩;其中除有几个系王俊民先生所搜集外,都是我亲自从民间采得来的。……”
开拓者
作者:诗歌丛刊社 | 诗集类型:诗选集 |
出版年份:1937年7月 | 出版社:诗歌丛刊社 |
页数:129页 |
诗集简介
燎原书店经售,为“诗歌综合丛刊”之一。该集包括歌曲、华北抗战特辑、创作、译诗、论文。其中歌曲有星海曲、柳倩词《保卫祖国》,张曙曲、柳倩词《抗战进行曲》2首;“华北抗战特辑”收覃子豪《北方的军号》、任钧《和平颂》等诗5首;创作收铁川《是不是还在活着》、锡金《笑容》等诗21首;译诗有高寒译惠特曼《开拓者哟!啊开拓者哟!》、穆木天译雨果《四号夜里的回忆》、彭慧译涅克拉索夫《故乡》3首;论文有穆木天《目前新诗运动的展开问题》1篇。后有《后记》,文章指出诗歌要是“现实的而且是浪漫的”。
凯归
作者:祝闻逵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6年10月 | 出版社:上海真善美图书公司 |
页数:97页 |
诗集简介
收有《战后新秋》《凯归》《初夏征途》《游击在深山》《五月的风》《早春的陪都》《战时生活》《纪湘西大捷》等诗32首。书前有诗人《卷首语》。
凯旋
作者:秦光银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3年3月 | 出版社:青年文化促进社 |
页数:78页 |
诗集简介
全书分为“三年”(21首)、“凯旋”(20首)、“桂芬的生命”(10首)3集,收有《给流亡人》《街头的逃难者》《凯旋》《募寒衣》《黄包车夫》《夜的恐怖》等诗51首。书前有《序三年》《序凯旋》《序桂芬的生命》。
凯旋的拱门
作者:李育中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1年12月 | 出版社:不详 |
页数:不详 |
诗集简介
收《广州三唱》《今之渔家》《爱马的战士》《我是支那人》等诗12首,分为4辑,有作者序诗《日出颂》和《后记》。《后记》:“那些都是战时的感兴,最旧的也不过是两年多以前写下的,有许多地方写得粗糙和写得率直,现在是再无暇顾理了,反正那都是我与中国的生活葛藤与烙印,把它存下作日后的观照吧。”
凯旋歌
作者:王秋萍 | 诗集类型:诗选集 |
出版年份:1945年 | 出版社:不详 |
页数:48页 |
诗集简介
收《在这慢慢的长夜里》《迢迢长夜何时旦》《我们向前走》等歌曲31首。
坎坷
作者:宋璞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46年1月 | 出版社:华中图书公司 |
页数:142页 |
诗集简介
收诗22首(包括代序《诗》)。内容较广泛,大多与抗日战争有关;长诗《故乡》和《李玲》则抒写爱情。诗集取名是因“在反抗强暴的战斗里祖国艰难地奔向将晓的黎明”,诗人也经历了坎坷的岁月。采用自由体。
看见她
作者:董作宾 | 诗集类型:新诗集 |
出版年份:1924年10月 | 出版社: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
页数:74页 |
诗集简介
列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歌谣研究会歌谣小丛书”之一。收集了以“看见她”为母题的歌谣45首。其中有胡适之、沈兼士、常惠、刘经庵等人提供的歌谣,涉及陕西、山西、晋城、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四川等地的歌谣。书后附《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书前有周作人写的《牟言》,总结歌谣征集的工作并介绍这本歌谣集。其后是董作宾写的《整理研究的经过》,坦露了选择收集这一儿歌母题的缘由,介绍了歌谣整理方面取材、分地的过程,还指出“看见她”母题歌谣在研究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风俗、方言、文艺三个方面。
抗日歌谣
作者:广东民众救国大会兴宁县分会 | 诗集类型:诗选集、歌谣集(非民歌)、抗战诗集 |
出版年份:1933年7月 | 出版社:广东民众救国大会兴宁县分会 |
页数:53页 |
诗集简介
收李则培《抗日歌》、赖伟光《长歌当哭》、何志清《十劝歌》等歌谣26首。前有兴宁民众救国会执行委员兼宣传部主任何凤来作《序》,他渴望在乱世之中,中国能出一位伟大的诗人。书前还有《兴宁民众救国会宣传部第壹次征集抗日歌谣例言》,例言涉及到标点、期限、奖励等问题。后有佩衡作《编后余谈》,该文指出征收的抗日歌谣不收“贵族诗文”,因其“难使平民领略”,所以“词虽妙丽,宁从割爱”。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