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生季报
报刊类型:文学季刊 | 出版机构:留美中国学生会出版 |
首刊日期:1911年 | 停刊日期:1928年6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1911年创刊初名为《留美学生年报》,1914年3月更名为《留美学生季报》。该刊是当时留美学生向国内介绍西方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平台,也是留美学界讨论中国种种重大问题的阵地,对中国的文字改良、文体革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兼登白话新诗。载有易鼎新的《文言改良浅说》、庄泽宣译的《杜威再论中国学生革命》,吴宓的《英文诗话》《论新文化运动》《再论新文化运动》3篇文章。胡适在《季报》第4卷第2号发表新诗作品《尝试篇》《蝴蝶》,后来陆续又发表诗歌《沁园春·誓诗》《孔丘》《他》《江上》《中秋》《纽约杂诗》《沁园春·新年》《“赫贞旦”答叔永》,此外,闻一多、赵元任、大佗女士、珠含、麦健曾、黄剑农也发表有白话新诗。
晶报
报刊类型:《神州日报》附刊 | 出版机构:不详 |
首刊日期:1919年31日 | 停刊日期:1940年5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由余大雄主编。该报本为《神州日报》附刊,后正式独立,直至1940年5月停刊。上海《晶报》3日出版1期,又创刊于3月3日,遂取名为“晶”,其版式为横方型,分成内外四版,外面一、四版为广告版,里面二、三版为文字版,后改为日刊。该刊影响颇大,常有名人题词。该刊编撰者多为“旧派”文人,其与“鸳鸯蝴蝶派”编者重合度颇高,他们中许多人清末民初已甚为活跃,不仅积极参与新诗运动的讨论,还尝试变革,多有标新之举。以小品和小说连载为主要特色,同时展开关于新诗的讨论。此外,载有张丹斧、张恨水、姚鹓鸽、李涵秋、君博、丹翁、葫卢等人作品。
少年中国
报刊类型:大型综合性月刊 | 出版机构:少年中国学会出版 |
首刊日期:1919年7月15日 | 停刊日期:1924年5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京,每年12期为一卷,共出4卷48期。该刊由李大钊任主编,编辑王光祈(从第8期开始,编辑为李大钊、康白情、张申府、孟寿椿、黄日葵5人)。该刊辑录着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活动。该刊较多篇幅发表新诗创作及翻译,其中有康白情、田汉、李大钊、黄仲苏、宗白华、修人、郭沫若、王独清、朱自清、周无、周太玄、沈泽民等人的新诗,并编发两期“诗学研究”专号(1920年2月15日1卷8期、1920年3月15日1卷9期),多载有发表重要诗歌理论文章,除当时普遍的新旧论争,还涉及到诗的音律、诗与“非诗”、诗的本体、诗与散文等问题,刊有田汉长文《诗人与劳动问题》、宗白华的文章《新诗略谈》、康白情的文章《新诗底我见》。此外也重视译介外国著名作品,如太戈尔、英国诗人勃来克、俄国诗人豪朴思径、法比六诗人、歌德等人的作品和思想。
小说月报
报刊类型:文学研究会刊物之一、大型文学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
首刊日期:1910年8月29日 | 停刊日期:1931年12月10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1931年12月10日出至第22卷第12期终刊。共出258期,又号外3册。第1卷至第11卷由王蕴章、恽铁樵先后主编,是“鸳鸯蝴蝶派”的主要堡垒;第12卷至第22卷由沈雁冰、郑振铎先后主编(1927年6月至1928年底,郑振铎旅欧期间由叶圣陶代编),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阵地。1920年11月沈雁冰接编《小说月报》,自第12卷第1期起进行全面革新,清除“鸳鸯蝴蝶派”的影响,使该刊成为“五四”后从事新文学建设的首部大型文学刊物。该刊首任主编是古典诗词创作的高手王蕴章,大力支持旧体诗词,设有“文苑”“弹词”等诗词栏目发表传统旧体诗词,直到1921年改革后才取消,进而开始发表新诗,设有“论评”“研究”“译丛”“创作”“特载”“杂载”等栏目,载有朱自清、闻一多、王统照、梁宗岱、朱湘、汪静之、徐志摩、李金发、徐稚等人的诗歌。还发表大量诗歌翻译作品,推出“太戈尔专号”。后该刊朝写实主义方向发展。
清华周刊
报刊类型:清华文学社刊物、文学周刊 | 出版机构:清华周刊社出版 |
首刊日期:1914年3月1日 | 停刊日期:1937年5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京,直至1937年5月共发行676期。由于抗战爆发,清华南迁,《清华周刊》被迫停刊。1937年5月曾改名为《清华月刊》,卷期另起,次月出至1卷2期后停刊。1947年恢复原名继续出版。1921年清华文学社成立后,《清华周刊》渐渐转变为清华文学社主要阵地,并于1922年至1925年专设“文艺增刊”,设有言论、纪录、校声、文苑、译丛、校闻等栏目。所载理论与批评有:闻一多评论《敬告落伍的诗家》、诗评《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浦逖生的《时髦白话诗底罪恶》、无吾《我对于现在一般新诗家的劝告》、君提《什么是诗》、高翰《什么是散文诗》、梁实秋《评一多的诗六首》、《诗的音韵》、子潜(孙大雨)《郭沫若——“女神”与“星空”》等。
草堂
报刊类型:草堂文学研究会月刊 | 出版机构:草堂文学研究会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22年11月30日 | 停刊日期:1923年11月15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四川,四川首部新文学杂志,1923年11月15日停刊,共出4期,该刊由叶伯和出资创办。撰稿人主要为草堂文学研究会成员:叶伯和、陈虞裳、沈若仙、雷承道、张拾遗、章戳初等。该刊主要登载诗歌,也有小说、戏剧。四期内共载有诗歌112首、小说12篇、戏剧1篇。译作有法国莫泊桑的《菲菲小姐》和俄国迦尔询的《旗号》小说2篇,法国鲍笛奈尔(波德奈尔)、德国爱新道夫的诗歌6首。
歌谣周刊
报刊类型:民间文学周刊 | 出版机构: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 |
首刊日期:1922年12月17日 | 停刊日期:1937年6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京。该刊第1卷第49期前只署“歌谣”二字,为中国首部专门性民间文学刊物。常惠担任主编,顾颉刚一度参与编辑工作。1922年12月17日至1925年6月28日共出97期,另有鲁迅设计的封面《歌谣周年纪念增刊》一本。该刊原为《北京大学日刊》的附张,从1923年9月第25期改为单独出版,第97期后并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至1927年11月第78期合刊为止。1936年4月至1937年6月《歌谣周刊》复刊,共出53期,由徐芳、李素英主编,魏建功也参与编辑。该刊提倡民间文学创作,以发表歌谣为主,兼发民间谚语、民俗及相关研究,并就歌谣的特点、分类等展开讨论。载有9期“孟姜女专号”,发起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故事的讨论。该刊还刊登谚语、故事谜语、民间传说、童话、鼓词、小调以及歌谣有关的方言,地方风俗介绍文章等。周作人、张紫晨、常惠、钟敬文、林海音等人皆有文章参与其中。
爝火
报刊类型:曦社刊物 | 出版机构:曦社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23年2月1日 | 停刊日期:1923年7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京。该刊为曦社同人自筹经费创办,刊期不定。该刊名为朱大枬所起,典出《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1923年2月出版第1期,7月出版第2期,终因经费困难而夭折。1924年李健吾听说父亲的朋友景梅九正在北京办《国风日报》,就找上门去,办一个随报发行的副刊《爝火旬刊》。不久《国风日报》停办,《爝火旬刊》也随之停办,只出10期。蹇先艾、朱大枬、滕沁华、李健吾、赵景深、万曼、胡倾白等人皆有作品刊发。
诗坛
报刊类型:《新民意报》文艺副刊、旬刊 | 出版机构:《新民意报》发行 |
首刊日期:1923年5月16日 | 停刊日期:1925年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天津。该刊由绿波社主办,附《新民意报》发行。由赵景深,万曼编辑,共出版15期。《诗坛》的内容有三部分:一、介绍国外著名诗人和诗作。如焦菊隐译王尔德的《小池》、赵景深译史蒂文生的《火里的军队》、蹇先艾译英国民歌《我怎能舍得你》等。二、“我们对诗的意见”,即新诗批评。如万曼的《落叶》、张中一的《恋爱小诗——与诗人的人格》。三、发表新诗作。《诗坛》发表的新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咏史诗《哀屈原》《苎罗村》,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北上》《短歌八首》;既有叙事诗《小著作家》《哀老》,也有抒情诗《黄昏的钟声》《地蚕》《生与死》;既有爱情诗《恋歌》《爱正在抬头》,也有刻意追求意境的《吻景》《颂歌》《诅咒》。
文学周刊
报刊类型:文学周刊 | 出版机构:绿波社、星星社合办出版 |
首刊日期:1924年12月13日 | 停刊日期:1925年12月28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天津,绿波社与北京星星社合办出刊,是《京报》附设的第6种副刊,共出刊44期。焦菊隐写就题为《翻滚起一大波浪》的发刊词。该刊还载有鲁迅的杂文《诗歌之敌》,郁达夫的散文《骸骨迷恋者的独语》、徐志摩的散文《济慈的夜莺歌》、周作人的译作《发迹》等。此外还发表绿波社、星星社成员的作品,作者有焦菊隐、赵景深、孙席珍、于赓虞、姜公伟、张友鸾等,以及与两社有来往的文学青年的投稿,如石评梅、潘汉年,沈从文等。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
报刊类型:校友会刊物 | 出版机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发行 |
首刊日期:1919年10月10日 | 停刊日期:1920年3月20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杭州,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发行的小型报纸,出版至第13号停刊。在校长、教育家经亨颐的支持下,积极响应新文学运动,由一师师生编辑或为主编辑,其宗旨在研究教育,传输信息,交换知识,联络感情。刊物内容有评论、学术研究、讲演、随感录、文艺、专件、本校消息和通讯等,编辑和撰稿者大多是该校师生和校友,傅彬然、施存统、夏丏尊、经亨颐、钱耕莘、姜敬庐等,陈望道、钱玄同、田汉等都曾为该刊写过稿,发表大量教育、政治、文学的文章。
绿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不详 |
首刊日期:1932年 | 停刊日期:不详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该刊载诗、散文、译著等。
新文艺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 出版机构:水沫书店 |
首刊日期:1929年9月15日 | 停刊日期:1930年4月15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由刘呐鸥、施蛰存、徐霞村、戴望舒编辑,水沫书店发行。1930年4月15日出至第2卷第2期停刊,共出8期。第1卷在艺术上倾向现代主义,第2卷转向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介绍。此前他们曾于1928年9月10日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由上海第一线书店发行,1928年12月25日出至第8期停刊。该刊某种程度上属于《无轨列车》的延续,它们都注重对法国象征主义作家的译介,第1卷几乎每期都有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译介,如耶麦、马拉美、保尔·福尔的诗歌。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诗论,如施蛰存译《近代法兰西诗人》等。
孤吟
报刊类型:诗歌半月刊 | 出版机构:孤吟社出版 |
首刊日期:1923年5月15日 | 停刊日期:1923年8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成都,由孤吟社创办,共出6期。该刊是四川最早创办的新诗刊物,是一本同人刊物,辟有短论、创作、译诗、读书录等栏目。发表的作品以抒情诗为主,大多反映对军阀官僚统治的反抗和青年人在黑暗社会中的孤独苦闷感,也有一些小诗,表现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和对母爱的歌颂。主要作品有:P.K.(巴金)的长诗《报复》(第1期)、佩竿(巴金)的《小诗》(第2期)、张望云的《落伍者的呼声》(第3期)、杨鉴莹的《?》(第3期)等。此外,该刊注重儿童诗的创作,不仅在理念上重视儿童文学,还在实际创作中支持儿童的诗歌创作。
开明
报刊类型:半广告半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28年7月10日 | 停刊日期:1948年9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1931年12月1日出版至第2卷第26期后停刊,1947年7月7日复刊,改为双月刊,1948年9月出版新7号后停刊。该刊登大量评论文章,带有书籍广告色彩,每期除了前面几篇长评外,还有“短评”“读者的意见”“补白”栏目,属于“半广告半文艺刊物”。此外,刊物还出版了艺术、儿童读物、音乐、诗歌批评等专号。
诗之叶
报刊类型:诗歌双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杂志公司 |
首刊日期:1934年6月1日 | 停刊日期:1934年6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福州,以半年3期为1卷,共出版二卷6期。刊名为“诗之叶社”编,宋琴心还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该刊物以新诗创作为主,也有少量译作与诗论,现可见仅有1卷2期与3卷1期。
拓荒者
报刊类型:月刊 | 出版机构:拓荒者月刊社编辑发行 |
首刊日期:1930年1月10日 | 停刊日期:1930年4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由《新流月报》第五期改名而来,共4期。该刊既有学术研究,也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其内容设有多个栏目。“诗歌”栏,刊登诗歌作品,主题多借景、借物抒发个人情感,如《前灯》《Pioneer》。“小说”栏,短篇、中篇、长篇小说都有刊载,内容涉及社会、家庭、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如《家信》写自己与家庭的关系。“翻译小说”栏,翻译国外优秀小说,如法国巴比塞《不可屈伏的》、日本叶山嘉树《没有劳动者的船》等。“杂文”栏,多为个人游记,包括东京、上海、苏州等地,另谈论写作和其他内容,如《编给少年读者的故事》。“论文”栏,文学研究的学术性文章,包括俄罗斯文学观、新写实主义、中国的新兴文学等,如《再论新写实主义》,还办有“文艺理论讲座”。“批评与介绍”栏,针对国内外的作家和文学作品进行点评和介绍,如《罗曼诺夫与两性描写》讨论罗曼诺夫的两性描写特点。“国内外文坛消息”栏,刊登国内外文坛的最新动态和消息。
乐艺
报刊类型:音乐季刊 | 出版机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乐艺社 |
首刊日期:1930年4月1日 | 停刊日期:不详 |
诗集简介
创办于上海,黎青主主编,目前仅见6期。主要撰稿人有萧友梅、黄自、陈厚庵、吴希之等人。创刊号有“乐艺社简章”,其宗旨为:“培植高尚优美之音乐,凡旧乐的整理,新乐的创作与夫音乐的文学皆属焉。”主要栏目有曲乐、歌乐、著述、著作和翻译、截稿时的几句话等。“歌乐”栏目刊登的多是新创作的歌曲作品,采用古诗词与现代诗词为题材进行创作,还收录有来自各地的民歌,歌词皆翻译为中文。该音乐刊物是先辈探究新诗与音乐的关系的尝试,它既继承中国古代诗与乐的关系传统,也尝试用将新诗谱乐,探索新诗的歌唱与朗诵的未来。
现代儿童
报刊类型:半月刊 | 出版机构:现代儿童读书会出版,现代书局印刷 |
首刊日期:1931年10月1日 | 停刊日期:1934年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1卷1期到5卷2期为宋易主编,其后为张匡主编,共出5卷,1934年停刊。刊物设置歌曲、故事、诗歌、科学、游戏等栏目。该刊登载的儿童诗歌较多,除诗人作的歌曲或诗歌外,还有栏目为“小学生文坛”,专载小学生创作,其中有不少诗歌创作。刊载的诗歌有如钱君匋《红蜻蜓》、蒋衡女士《桃花的歌》、元瑾女士《木樨花香》、洪荒《捉牢的黄鼠狼》、钱君匋《新年》等。
黄钟
报刊类型:文学半月刊 | 出版机构:杭州黄忠文学社编辑发行 |
首刊日期:1932年10月1日 | 停刊日期:1937年8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杭州,1937年8月出至11卷2期停刊,由杭州黄忠文学社编辑发行,初为周刊,从第21期起改为半月刊。撰稿人有常惺、陈大慈、寒潮、刘延陵、白桦、李朴园等。该刊发表论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传记、剧本、小品、书报介绍及文学评论。该刊物刊登诗歌创作,其中较常见的有刘延陵、刘宇、白桦、陈大慈、开元、蘅子等人的诗歌,还刊载较多对外国诗人诗歌的译介,有对弱小民族诗歌的介绍,如白桦《大战前后的波兰民族文学家》,此外,亦刊载译诗。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