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出版机构:上海春光书店(原名湖风书店)出版
首刊日期:1934年3月1日 停刊日期:1934年5月

诗集简介

出第三期后终刊。陈君冶、庄启东(二人均系“左联”成员)编辑。撰稿人多为“左联”作家或进步作家,有郁达夫、艾思奇、夏征农、郑伯奇、王任叔、何家槐、艾芜、沙汀、任白戈、丘东平、魏猛克、宋之的、张天翼、鲁彦、魏金枝、方土人、艾青、杜微等。所载论文有陈君冶的《论朱湘》、杜微的《论巴尔札克》等。曾开展“中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的讨论,由郑伯奇提出问题,郁达夫、艾思奇、夏征农及杜衡等撰文探讨。注意译介世界、特别是苏联的知名作家及作品,同时尽力培植青年作家。每期都登有艾青的诗,其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发表于该刊。

南风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出版机构:商务出版社出版
首刊日期:1939年5月 停刊日期:1940年2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二卷四期终刊。共出10期。林徽音、吴尚志编辑。

战斗

报刊类型:综合性旬刊 出版机构:武昌战斗旬刊社出版,生活书店等经售
首刊日期:1937年9月18日 停刊日期:1938年5月

诗集简介

出至二卷十一期终刊。共出23期。罗荪编辑。文艺占有较多篇幅。撰稿人除编者外,有彭慧、杨朔、萧军、萧红、白朗、光未然、高兰、田间、紫墟、冯乃超、穆木天、铁弦、锡金、白桦、臧克家、鹿地亘、罗烽、封禾子等。所载论文有罗荪的《利用旧形式的二三问题》、穆木天的《关于利用旧形式的认识》、光未然的《一年来的戏剧运动》等。此外,楼适夷、叶浅予、曹聚仁、马达等21人以《从美术大众化谈到连环画》为题进行了讨论,铁弦、锡金就歌曲大众化写了文章,穆木天、封禾子就文艺大众化问题撰有专文。诗歌有田间的报告诗《闸北》、彭慧的《新年曲》、厂民的《老人与奴隶的儿子》、臧克家的《抗战到底》、锡金的长诗《阴谋的败北》等。通讯、报告和杂感有杨朔的《王海清》、白桦的《救亡运动在前方》、萧军的《从“重赏之下必有……”说起》等。小说则有罗烽的《空军陆战队》。一卷三期辟有“鲁迅先生周年祭特辑”,萧军、萧红、白朗、高兰、张慧等撰文。

战地

报刊类型:综合性文艺刊物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37年8月19日 停刊日期:约1944年4月

诗集简介

西北战地服务团编。创刊号以副刊形式在延安《新中华报》刊出。不久,西北战地服务团开赴前线,该刊即不定期油印出版。所登文章大部分为西北战地服务团作者所写,除报告文学外,还有诗、歌曲、宣传画、通讯、战地文艺活动情况报道等。每期出版后,即分送给边区各机关、团体、学校及部分领导和文艺骨干,后来传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及国统区进步作家手中。

战地

报刊类型:文艺半月刊 出版机构:战地社发行,汉口上海杂志公司总经售
首刊日期:1938年3月20日 停刊日期:1938年6月5日

诗集简介

创刊于汉口。出第六期后终刊。丁玲、舒群主编。16开本。该刊是为配合抗战需要而创办的,发表论文、小说、报告、通讯、杂感、诗歌、剧本、歌曲、速写和木刻。所载有关抗战文艺运动的论文有艾思奇的《文艺创作的三要素》、胡春的《建立抗战漫画的理论》、丰子恺的《谈抗战歌曲》、冯乃超的《文艺统一战线的基础》等。创作方面,除连载罗烽的长篇小说《满洲的囚徒》外,还有白朗、舒群、李辉英、朱烈轲等人的短篇小说,杨朔、李蕤、田涛、柳林等人的报告、通讯和速写;剧本有凌鹤的《夜之歌》、塞克的《争取最后胜利》、倪平的《北平之夜》等;诗歌有臧克家、季琳、陶华、倪受乾等人的作品。该刊还就诗朗诵、抗战演剧、民歌演唱和通俗文艺等问题进行过讨论,吕骥、锡金、舒非、穆木天、沙可夫、柯仲平、骆方、朱绛等分别写了专文。此外,周扬、罗荪、陈渭、成仿吾、立波、洪道、碧野、高兰、王西彦、鹿地亘、池田幸子等都曾在该刊发表作品或文章。

战国

报刊类型:理论性周刊,重庆《大公报》副刊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41年12月3日 停刊日期:1942年7月1日

诗集简介

出至第三十一期终刊。该刊系林同济、陈铨等继《战国策》杂志停刊后创办的刊物,其内容、性质和主要撰稿人均与《战国策》相同。载有林同济的《从战国重演到形态历史观》、《寄语中国艺术人》(署名独及)、《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陈铨的《指环与正义》、《政治理想与理想政治》、《再论英雄崇拜》、《民族文学运动》,雷海宗的《历史的形态》、《三个文化体系的形态》、《独具二周的中国文化》等。该刊与《战国策》宣扬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受到进步文化界的批评。

战线

报刊类型:文艺周刊 出版机构:上海泰东图书局发行
首刊日期:1928年4月 停刊日期:1928年5月

诗集简介

出至一卷六期终刊。战线编辑部编辑。刊登文艺论文、小说、杂文和其他体裁的作品。撰稿人有潘汉年、叶灵凤、克徒、薙光、雅士等。

战线

报刊类型:《大公报》(武汉版)文艺副刊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37年9月18日 停刊日期:不详

诗集简介

今见最后一期为1938年5月28日出版的第一五一号。前期一日一号,后期间隔时间不等。陈纪滢主编。该刊是武汉抗战期间有影响的文艺刊物。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速写、木刻、戏剧等作品。撰稿人有胡绳、锡金、徐步、冯乃超、杨朔、光未然、念兹、姚兢、茅盾、蓬麦哲、高兰、刘念渠、萧红、碧野、田间、艾芜、魏东明、穆木天、白朗、流金、李西流、张申府、子冈、叶圣陶、臧克家、李辉英等。所载论文和作品有冯乃超的《为抗战而艺术》、胡风的《关于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锡金的朗诵诗《老家》、高兰的朗诵诗《吊天照应》、光未然的街头剧《难民曲》、杨朔的《东沙岛》等。

战歌

报刊类型:诗歌刊物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38年8月20日 停刊日期:1941年1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昆明。出至二卷三期被迫终刊。第一卷出6期,共出9期。徐嘉瑞、溅波、罗铁鹰创办。先署救亡诗歌社编辑,自二卷三期起署雷石榆、罗铁鹰编。原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刊。24开本。该刊拥有包括各种流派的大约90人的作者队伍,其中除“左联”作家19人外,还有“五四”诗人(如朱自清)、沉钟社诗人(如冯至)和后来被称为“七月派”及与其风格相近的诗人(如阿垅、邹荻帆、袁水拍)等。共发表创作诗歌140余首,均与抗战有关;还有不少表现反侵略反压迫内容的译诗。所载评论文章大多谈论诗歌大众化和诗歌朗诵的问题。一卷二期刊出《纪念九一八特辑》,穆木天、高寒、罗铁鹰等写了纪念诗;二卷一期为《七七纪念特辑》;二卷三期为《新人作品特辑》。

战国策

报刊类型:综合性半月刊 出版机构:战国策编辑部编辑出版
首刊日期:1940年4月 停刊日期:1941年7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昆明。共出17期(第十五、十六期为合刊)。第六期起未按时出刊。由陈铨、林同济等一部分大学教授创办。该刊系“战国策派”刊物,《代发刊词》称:“本社同人,鉴于国势危殆,非提倡及研讨战国时代之‘大政治’( High Politics)无以自存自强。而‘大政治’例循‘唯实政治’(Real Politics)及‘尚力政治’( Power Politics)。‘大政治’而发生作用,端赖实际政治之阐发,与乎‘力’之组织,‘力’之驯服,‘力’之运用。本刊如一‘交响曲’( Symphony),以‘大政治’为‘力母题’( Leitmotif),抱定非红非白,非左非右,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之主旨,向吾国在世界大政治角逐中取得胜利之途迈进。”所载文章有林同济的《战国时代的重演》、《力!》、《学生运动的末路》,陈铨的《论英雄崇拜》、《尼采的道德观念》、《狂飚时代的德国文学》、《文学批评的新动向》,雷宗海的《历时警觉性的时限》、《中外的春秋时代》等,大多宣扬法西斯主义理论。其他撰稿人有何水佶、沈从文、贺麟等。

战地半月

报刊类型:综合性半月刊 出版机构:战地半月社出版,三户图书社经售
首刊日期:1938年5月 停刊日期:1938年6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汉口。出至第四期终刊。蒋弼主编。该刊偏重于文学。撰稿人有郭沫若、冯玉祥、胡绳、以群、郑伯奇、柳湜、丁行、臧克家、魏猛克、吴组缃、齐同、陈振武、适夷、奚如、石阳、王西彦、丁玲、艾青、田间、碧野、张天翼、胡风、袁勃、冰莹、东平、黑丁、蒋牧良、张铮等。所载作品有袁勃的长诗《我们要生活在战斗里》、东平的通讯《我们出发了》、艾青的《不要让它闯进来》等。该刊还注意士兵文艺,第三期刊登了一组有关士兵文艺的论文及一些土兵的作品。

秋野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出版机构:出版课出版,新月书店发行
首刊日期:1927年11月 停刊日期:1928年11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二卷第六期终刊。共出12期。暨南大学秋野社编辑(实际编辑人为注静之、陈翔冰、章铁民等)。由衣萍撰写的《发刊词》说:“秋野社是为坦白的表现我们的感情,我们心灵上的苦闷而产生的,其唯一的目的是从荒漠中辟出乐园来。”该刊也接受外稿。发表论文、小说、诗歌、戏剧、小品文等。撰稿人除编者外,有余上沅、张凤、徐志摩、夏丏尊、陈雪江、汪道章、梁实秋、林华光、郭不警、符紫青、陆兴焰、顾仲彝、陆鲁一、杨浩然、妤雯、每戡、郑吐飞、陈北溟、孙佳讯、刘柳子等。鲁迅曾在该刊发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狮吼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27年5月 停刊日期:1928年12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2期后停刊。1928年7月复刊,改为半月刊,期数另起。同年12月出至复活号第十二期终刊。以发表创作为主,间登译文。载有滕固、黄中、章克标、倪贻德、邵洵美等人的小说,傅彦长、章克标等人的随笔,郭子雄、滕刚、荆蕴等人的诗歌,徐悲鸿、常玉、卢世侯、江小鹣等人的插图,还有关于国内外当今文坛名著的介绍与批评。

洪水

报刊类型:综合性刊物 出版机构:先后由泰东书局、上海光华书局、创造社出版部(第十三期起)发行
首刊日期:1924年8月 停刊日期:约1927年12月

诗集简介

原为周刊,仅出1期即停刊。次年9月第二次创刊,改为半月刊,出至第三十六期终刊。周全平、郁达夫等先后主编。该刊系创造社刊物,是创造社进入第二个时期的标志。第二次创刊号上有《洪水复活宣言》,说:“《洪水》本是我们几个年青的人在情火浇不熄,懊恼排不开,羞辱忍不住,愤恨扫不去时大胆地不顾一切而产生的一个婴儿。……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计划,也没有什么巨大的野心,更没有什么伟大的主张,只是因为看不惯眼前的丑态,遏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又找不到可以让我们自由地发表思想的地方,才把这小小的《洪水》复活。”刊物名称即借用《圣经》所述的毁灭一切的洪水。该刊除刊登文艺作品与文艺理论文章外,还发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批评文章,是大革命时期较有影响的刊物。撰稿人除编者外,有洪为法、郭沫若、严良才、叶灵凤、成仿吾、倪贻德、穆木天、何畏、漆树芬、王独清、许杰、陆定一、张资平、敬隐渔、周毓英、黎锦明、李芾甘、柯仲平、郑伯奇、药眠等。

前哨

报刊类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31年4月25日(实际刊出时间晚数月) 停刊日期:1931年11月15日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初名《前哨》,由鲁迅手写刻成木章钤印。自第二期起,为避免反动派注意,易名《文学导报》,出至第八期被禁。原定半月刊,但因当局的压迫而未能如期出版。鲁迅、茅盾、冯雪峰编辑。16开本。专登文艺理论文章,着重批判所谓“民族主义文学”。发表了瞿秋白、鲁迅、茅盾、周扬等人的论文,从理论和创作上揭露“民族主义文学”的实质。同时还发表了“左联”1931年间的大量文献,颇具史料价值。创刊号为《纪念战死者专号》,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盟员宗晖,刊有“左联”《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和鲁迅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等文章以及烈士的传略和遗著。第二期和第三期刊登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和团体的抗议与声明。第一期目次不完整,以后各期均无目录。

前锋周报

报刊类型:综合性刊物 出版机构:光明出版部发行
首刊日期:1930年6月 停刊日期:不详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朱应鹏等主编。该刊为国民党官方支持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刊物之王平陵、邵洵美、黄震遐、朱应鹏、范争波、叶秋原、傅彦长、李赞华、汪倜然等在第一期上发表《中国民族文艺运动宣言》,提倡“民族主义文学”,与“左联”相敌对。

觉悟

报刊类型:上海《民国日报》综合性副刊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19年6月16日 停刊日期:1931年12月31日

诗集简介

邵力子编辑。为“五四”时期四大报纸副刊之一。该刊创刊起即表现出比较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初步的社会主义倾向,在宣传新文化运动以及配合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无政府主义和其他反社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1925年以后,《民国日报》为国民党右派所把持,该刊也随之变质,失去其进步作用。该刊在前5年版式几度改变,篇幅逐渐扩大。1919年各期不分栏目,1920年扩版后开始分设专栏,有评论、讲演、通信、选录、译述、文艺批评、诗、小说、剧本、随感录、社会研究、劳动问题、妇女问题、平民血泪、哲学、科学等。其中文艺作品和评论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几乎每期都有新诗、小说,内容多表现改造社会的愿望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刊登译作。1924年改版后,论文所占比重加大,文艺作品逐渐减缩。该刊文艺方面的撰稿人有沈玄庐、徐蔚南、叶楚伧、张静庐、邵力子、叶圣陶、刘大白、苏兆骧、陈德徵、汪原放、陈望道、夏丏尊、孙俍工、张闻天、胡怀琛、孙伏园、周作人、瞿秋白、沈泽民、沈雁冰、冯雪峰、曹聚仁、胡适、鲁迅等。早期共产党人曾在该刊发表倡导革命文学的文章。蒋光赤、沈泽民组织的春雷社于1924年11月在该刊办过2期“文学专号”,发表了蒋光赤的论文《现代中国的文学界》和诗《哀中国》等。

语风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出版机构:语风出版社出版,张心贯发行
首刊日期:1939年10月28日 停刊日期:1940年2月5日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一卷四期终刊,第四期为革新号。熊璿、汤戈人等编辑。发表评论、小说、散文、随笔、速写、诗歌、木刻。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有史卫斯、钟逸、塞夫、沈圣诗、洛雨、鲁默、冰雯、谢闻玄、林钧相、方企、杨湜青等。所载评论有戈人的《文艺作品的时代思想》、钟逸的《文艺的真实性》等,诗歌有塞夫的《给流浪儿》等,小说有芮樱的《再生》等。

语丝

报刊类型:文艺周刊 出版机构:先后由北新书局、上海北新书局发行
首刊日期:1924年11月17日 停刊日期:1930年3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京。1927年10月出至一五四期后被北洋军阀禁止,出版发行的北新书局也遭封闭。第一五五、一五六期移至上海北新书局印行。1927年12月正式在沪复刊,刊期改由四卷一期起算。先署北京大学新潮社编,由孙伏园主编。一个月后,孙出任《京报副刊》编辑,转由周作人主编。自第一四一期起改署语丝杜编。实际上复刊后由鲁迅主编。1928年12月柔石接编,至1929年9月编完五卷二十六期后,由李小峰编辑。1930年3月出至第五卷第五十二期停刊。该刊以发表杂文为主,《发刊辞》说:“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文字大抵以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但也兼采文艺创作以及关于文学美术和一般思想的介绍与研究,在得到学者的援助时也要发表学术上的重要论文。”辟有随感录、闲话等栏目,针对时弊,刊载大量杂感,同时也发表散文及其他作品。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有川岛(章廷谦)、章衣萍、朱湘、冯沅君、林语堂、俞平伯、徐志摩、张定璜、顾颉刚、刘半农、孙福熙、潘汉年、潘梓年、鲁彦、徐祖正、汪静之、台静农、钱玄同、许钦文、黎锦明、梁遇春、曹聚仁、李健吾、江绍原、苏雪林、韦素园、钟敬文、穆木天等。鲁迅除在该刊发表《高老夫子》、《离婚》等小说外,还发表后来收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里的许多杂感及收在《野草》中的散文诗。周作人的散文集《雨天的书》中的大部份文章也刊载于该刊。

骆驼草

报刊类型:文学周刊 出版机构:不详
首刊日期:1930年5月12日 停刊日期:1930年11月3日

诗集简介

出第二十六期后终刊。废名(冯文炳)、冯至、徐祖正等编辑。每期16开8版。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有岂明(周作人)、俞平伯等。废名的作品几乎每期都有,其中第十四期全系废名的诗文,共7组。冯至多发表诗歌;岂明刊载散文、随笔;俞平伯在后几期撰文较多,有《标语》、《身后名》、《从王渔洋讲到杨贵妃的坟》等。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