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东月刊
报刊类型:综合性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泰东书局编辑部编辑发行 |
首刊日期:1927年9月 | 停刊日期:1929年8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二卷十二期终刊。共出24期。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撰稿人有何公超、冯润璋、江昌绪、祝秀侠、孟超、张说实等。
莽原
报刊类型:文学刊物 | 出版机构:先附于《京报》刊行,后由北京莽原出版社独立出版、北新书局发行,1926年1月10日起由未名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25年4月24日 | 停刊日期:1927年12月 |
诗集简介
周刊。1925年11月出至第三十二期休刊。1926年1月10日改为半月刊,卷期另起。鲁迅主编。1926年8月鲁迅离京后,由韦素园接编。凡2卷,每卷24期。1928年1月缩小篇幅,易名《未名半月刊》。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有林语堂、刘半农、李霁野、韦丛芜、林语堂、向培良、杨丙辰、台静农、柯仲平、许钦文、曹靖华、于赓虞、魏金枝、戴望舒、高成均、黄鹏基、王燊、刘一梦、张定璜、金满城、刘复、常惠等。创作、翻译并重。鲁迅发表了数十篇著、译作品和文章,其中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笔阵
报刊类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会刊 | 出版机构:成都跋涉书店经售 |
首刊日期:1939年2月 | 停刊日期:1944年5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成都。1939年10月出至第十四期停刊。1940年4月复刊,卷期另起。1940年12月出至新二卷二期又停刊。1941年11月再复刊,期数另起。1943年4月出至新八期停刊。1944年5月又复刊,期数另起,出新一期终刊。前后共出30期。笔阵编辑委员会编(1943年各期为叶圣陶、牧野编辑)。《刊前》说:“本分会于本年一月十四日已正式成立。为了要使各地一一更是成都一一文艺工作者取得密切联系,集中力量,希望在此‘抗战建国’伟大时期中尽一部分国民的责任,所以就出版了这个会刊。”主要发表短论、诗歌、小说,撰稿人有顾绶昌、萧军、曹葆华、陶雄、均吾等。
笔谈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社长兼发行人为曹克安,星群书店总经售 |
首刊日期:1941年9月1日 | 停刊日期:1941年12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香港。共出7期。茅盾主编。《征稿简约》说:“每期约四万字。经常供给的,是一些短小精悍的文字,庄谐并收,辛甘兼备,也谈天说地,也画龙画虎。也有创作,也有翻译。”发表游记或地方印象、人物志以及遗闻轶事、杂感随笔、读书札记、书报春秋、文艺作品(诗歌、小说、戏曲、报告)、时论拔萃等。几乎每期都有茅盾的文章,如《大地山河》、《国粹与扶箕的迷信》、《一件历史公案》、《最理想的人性》、《开荒》等。连载过柳亚子的《羿楼日札》。此外,陈此生、张铁生、于毅夫、胡绳、胡风、杨刚、叶以群、凤子、骆宾基、林焕平等经常撰稿,柳无忌、戈宝权、郑安娜、孙源等提供译文,胡考、丁聪等亦常作画。
高原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 出版机构:李贻燕发行 |
首刊日期:1944年11月1日 | 停刊日期:1946年3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西安。1945年5月1日出第三期后停刊。1946年1月1日复刊,卷期另起。同年3月出至新一卷三期终刊。高原出版社编辑。16开本。主要撰稿人有郑伯奇、孙艺秋、臧克家、彭燕郊、苏金伞等。所载论文有郑伯奇的《今后文艺工作的方向》、《贡献给西北文艺界的朋友》,田禽的《中国女剧作家论》;小说有孙艺秋的中篇《滑河牧歌》和长篇连载《梦幻曲》,青苗的《老人》和《流星》,丰村的《孙大少爷回来了》;剧本有冷波的《燕儿双飞》;诗歌有东明的千行长诗《河上歌人》,彭燕郊的《交流》,孙艺秋的《小柳莎》等。第二期为《郑伯奇先生文坛生活周年纪念特辑》,由郭沫若、孙艺秋、臧克家等撰文。
高射炮
报刊类型:诗刊 | 出版机构:海诗歌新闻社出版 |
首刊日期:约1937年8月 | 停刊日期:约1937年9、10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第三期后终刊。征军、王亚平、戴何勿编辑。该刊是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创办的一份8开页的小型诗刊。以郭沫若的《民族的喜悦》一诗为代发刊词,曾发表王统照的诗《上海战歌》。
海风周报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泰东书局发行 |
首刊日期:1929年1月1日 | 停刊日期:不详 |
诗集简介
至1929年4月28日出第十六号。第十七号为特大号,具体出版时间不详。蒋光慈主编。该刊为太阳社刊物,内容包括文艺理论、批评、介绍、小说、诗歌、随笔、戏剧、文坛消息等,著译兼收。撰稿人有戴平万、林伯修、钱杏邨、魏克特、杨邨人、蒋光慈、沈端先(夏衍)、祝秀侠、陈一燕、冯宪章、舒夷、洪灵菲、徐股夫等。所载理论和批评文章有林伯修的《理论与批评》(译文)、《艺术之社会的基础》、《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钱杏邨的《关于文艺批评》、《徐志摩先生自画象》,蒋光慈的《致张资平君的公开信》,祝秀侠的《评陈勺水的有律现代诗》等;小说有戴平万的《山中》、《都市之夜》,黄浅原的《长蛇》,杨邨人的《董老大》,陈一燕的《薄瘗》,文昭的《玻璃窗格的泪痕》等;诗歌有蒋光慈的《从故乡带来的消息》,钱杏邨的《写给一个朋友》,森堡的《罢工后的第三天》等;戏剧有杨邨人的《租妻官司》。
流沙
报刊类型:文学半月刊 | 出版机构:创造社出版部编辑出版 |
首刊日期:1928年3月15日 | 停刊日期:1928年6月 |
诗集简介
出至第六期后终刊。该刊系创造社后期刊物。编者在《流沙前言》中称:“二十世纪中国的新文学家……是新生活中的战士”;“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暴风骤雨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就应该是暴风骤雨的文学”;“我们相信惟有无产阶级才最能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惟有受了科学洗礼的无产阶级才最能有明了的意识”。发表论文、小说、诗歌、散文等。撰稿人有王独清、李一氓、黄药眠、华汉、冰庐等。
读书月刊
报刊类型:光华书局读书会刊物 | 出版机构:光华书局发行 |
首刊日期:1930年11月1日 | 停刊日期:约1933年10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三卷六期后终刊。读书月刊社编辑。32开本。该刊以指导青年读书、介绍世界最新科学理论为宗旨。辟有各学科研究入门、国际一月间与文坛一月间、国际情势转变、当代文坛动态、书报介绍、出版消息等栏目。间登文艺创作、评论和其他有关文艺方面的文章。撰稿人有胡适、陈钟凡、徐霞村、匡亚民、赵景深、沈从文、林语堂、贺玉波、章衣萍、适夷、谢冰莹、王礼锡等。所载创作方面有冰莹的小说《理智的胜利》、少怀的诗歌《狱中之夜》,评论文章有贺玉波的《小说新技巧概论》、平川的《论邵冠华的诗》、沈从文的《论落华生》等。第一卷连续刊载凌梅的《现代中国作家录》,介绍了鲁迅、胡适、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郑振铎、张资平等作家。二卷一期为《我的读书经验专号》,余楠秋、谢冰莹等13人撰文。第二卷第四、五期为文学研究专号。
萌芽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光华书局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30年1月1日 | 停刊日期:不详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五期被国民党政府查禁。第六期改名《新地》,仅出1期。冯雪峰、柔石、魏金枝协助鲁迅主编。25开本。该刊自第三期起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并扩大篇幅。着重介绍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同时也刊登国内外文化调查、评论以及国内情况、世界名画介绍等方面的资料和文章。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有夏衍、殷夫、楼适夷、冯乃超、陈正道、王一榴、张天翼、龚冰庐、韩侍桁等。鲁迅在该刊发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好政府主义”》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文章。几乎每期都有鲁迅的杂文。第三期为“三月纪念号”,发表了3篇纪念马克思和巴黎公社的论文;第五期为“五月各节纪念号”,登有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转录《新青年》1920年5月号)等纪念“五一”和“五卅”的文章多篇,还刊载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和鲁迅所译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第六期(《新地》),署新地社编辑,上海新地月刊社刊行,1930年6月1日出版。分为论文、文艺作品、余载三栏,登有鲁迅的《<艺术论>译序》、冯乃超的《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与左联成立的意义》等文章。
晨曦
报刊类型:文学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学生自治会编辑部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26年1月 | 停刊日期:1927年1月 |
诗集简介
出二卷二期终刊。原为月刊,自一卷二期起改为季刊。阮笃成、张樁元、赵家璧等编辑,潘序祖、沈昭文等任顾问。32开本。每期10万字。出满4期后,赵家璧任总编辑,将原来的一半中文一半英文改为全部刊登中文,篇幅增加到12万余字。
晨报副刊
报刊类型:北京《晨报》文艺副刊 | 出版机构:不详 |
首刊日期:1916年8月15日 | 停刊日期:1928年6月 |
诗集简介
系“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晨报》的前身为《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进步党(后改为宪法研究会,即研究系)的机关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1918年12月改组为《晨报》。该报创刊之日起,即有副刊性的第七版刊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讲演录等,称《晨报副刊》。1920年7月第七版由孙伏园主编。1921年10月12日改为4开4版单张,定名为《晨报副镌》,着重宣传新文学,按月出版合订本。1925年“新月派”徐志摩接任主编。从出合订本算起,历时81个月。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鲁迅、胡适、刘半农、杨振声、冰心、许钦文、蹇先艾、叶绍钧等。鲁迅的《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开始在该刊连载,署名巴人。
弹花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华中图书公司发行 |
首刊日期:1938年3月 | 停刊日期:1940年9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武汉。月刊。出5期后迁至重庆,改为双月刊,出5期后休刊。1939年复刊,半月1期,由正中书局经售,出10期。1940年9月出至三卷八期终刊。前后共出20期。赵清阁主编。据编者的文章回忆,刊名“弹花”,乃是“寓意抗战的子弹,开出胜利之花”。该刊登载各种文艺稿件。主要撰稿人有老舍、郭沫若、王平陵、老向、赵清阁、穆木天、左明、冯玉祥、卢冀野、胡绍轩、路易士、应云卫、徐飞白、沙雁等。所载的作品和文章有老舍的《我们携起手来》、《话剧中的表情》,王平陵的《为抗战而写作》和《最后的敬礼》,郭沫若的讲话稿《女子是人类好的一半》,穆木天的《调整文艺队伍》,左明的《农村宣传剧的理论和实践》、剧本《王八旦才逃》,胡绍轩的《第七号人头》,沙雁的《白袖圈》,路易士的《家在江南》,冯玉祥的《夜袭》和《抄后路》,华林的《文艺家风格及其影响》等。
朝花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合记教育用品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28年12月6日 | 停刊日期:1929年9月2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原为周刊,出至第二十期后于1929年6月1日改出旬刊,卷期另起。同年9月21日出版第十二期后终刊。朝花社编辑,柔石主编。该刊以翩译为主,间登创作。发表论述、戏剧、诗歌、小说、随笔、杂撰、图画等。主要撰稿人有鲁迅、柔石、梅川、琴川等。所载作品有柔石的小说《死猫》、《摧残》、《夜底怪眼》、《遗嘱》、《一个春天的午后》、《怪母亲》、《别》、《一个白色的梦》,随笔《上当》、《雌之笑》,诗歌《夜半的孤零的心》等;琴川的戏剧《出嫁》,金枝的小说《颤悚》,金桥的诗《晚歌》等。鲁迅曾在周刊发表《<近代木刻选集>小引》和译文《一九二八年世界文艺概观》,在旬刊发表《<二月>小引》和译文《表现主义的诸相》等。
紫罗兰
报刊类型:文艺半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大东书局发行 |
首刊日期:1925年10月 | 停刊日期:1930年6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四卷二十四期终刊。周瘦鹃编辑。该刊系“鸳鸯蝴蝶派”刊物,多发表言情、侦探之类的小说、笔记、小品、剧本等。撰稿人有周瘦鹃、陈警幻、林琴南、王天恨、谈紫电、冯六、范烟桥、胡笳、徐心芹、张慧剑、王梅癯、江红蕉、王红销、张碧梧、姚民哀、谷剑尘、沈家骧、朱鸳雏、李容斋、陆昌熙、诸文艺、杨慕苏、胡嫣红、沈启孙、余择明、包瑛、高天棲、郑逸梅、王小逸、吴夏伯、赵眠云、程小青等。
鼓浪
报刊类型:文学周刊 | 出版机构:附在厦门鼓浪屿《民钟日报》副刊发行 |
首刊日期:约1926年12月1日 | 停刊日期:1927年1月5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厦门。出至第六号终刊。厦门大学鼓浪社编辑。该刊系厦门大学学生文艺团体刊物。鲁迅当时在该校执教,曾给予支持。1927年1月鲁迅离开厦门,该刊第六号曾出《送鲁迅专号》。
畸形
报刊类型:创造社刊物 | 出版机构:创造社出版部发行 |
首刊日期:1928年5月 | 停刊日期:1928年6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第二期后终刊。畸形编辑部编辑。撰稿者有王独清、龚冰庐、丘韵铎、张资平、冯乃超等。
新月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新月书店出版 |
首刊日期:1928年3月10日 | 停刊日期:1933年6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四卷七期终刊。先由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编辑,后为梁实秋、潘光旦、叶公超、饶孟侃、徐志摩编辑。该刊系“新月派”刊物。编者在《发刊词》中提出“不妨碍健康”、“不折辱尊严”两个文学原则。撰稿人除编者外,有沈从文、徐悲鸿、陈西滢、胡适、余上沅、凌叔华、王鲁彦、顾仲彝、欧阳予倩、陈楚淮、陆佩如、林徽音、卞之琳、废名、陈梦家、李广田、孙毓棠、徐转蓬等。所载诗作注重格律、声韵;被称为“新月派”。论文有梁实秋的《文学与革命》、《论散文》,余上沅的《最年青的戏剧》、《伊卜生的艺术》,闻一多的《先拉飞主义》,胡适的《论翻译》,顾仲彝的《评四本长篇小说》、《今后的历史剧》等;剧本有余上沅的《塑像》,欧阳予倩的《潘金莲》,陈楚准的《韦菲君》和徐志摩、陆小曼的《卞昆冈》等;小说有凌叔华的《疯了的诗人》,王鲁彦的《微小的生物》,沈从文的《旅店》,徐志摩的《家德》,西滢的《成功》,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等。梁实秋、徐志摩等在该刊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文学,曾受到鲁迅等左翼作家的批评。
新诗
报刊类型:诗歌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新诗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36年10月16日 | 停刊日期:1937年7月 |
诗集简介
出至二卷四期终刊。共出10期。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戴望舒为编委。著译兼收。撰稿人除编委外,有艾青、朱光潜、何其芳、吴奔星、李健吾、金克木、林庚、周煦良、南星、徐迟、曹葆华、废名、韩北屏等。
新潮
报刊类型:综合性月刊 | 出版机构:不详 |
首刊日期:1919年1月 | 停刊日期:1922年3月 |
诗集简介
第二卷开始即经常不能按时出版。出至三卷二号终刊。第一、二卷各5期,共出12期。北京大学新潮社创办,初由傅斯年、罗家伦先后主编。1920年10月改组后,推选周作人为主任编辑,毛准(毛子水)、顾颉刚、陈达材、孙伏园为编辑。五四运动以前,该刊在宣传新文化、提倡新文学方面,旗帜比较鮮明,是《新青年》的一支友军;但在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向右转的倾向。该刊重视文艺,撰稿人多为文学革命初期的著名作家或翻译家。在该刊发表新诗的有胡适、叶绍钧、罗家伦、俞平伯、傅斯年、康白情、刘半农、汪敬熙、朱自清、周作人等;发表小说的有鲁迅、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叶绍钧等;发表翻译作品的有宋春舫、潘家洵、沈性仁、孙伏园、周作人等,所译有王尔德的《扇误》(即《温德美尔夫人的扇子》)、易ト生的《群鬼》、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等名剧及高尔基、托尔斯泰等人的小说。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