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杂志公司、开明书店、立报馆等代售 |
首刊日期:1937年8月25日 | 停刊日期:1938年11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二十期终刊。文学社、文季社、中流社、译文社合编。32开本。出两期后改名《蜂火》,期数另起。初为周刊,自第十三期起改为旬刊并迁至广州出版。上海版署“编辑人茅盾、发行人巴金”,迁广州后改署“编辑人巴金,发行人茅盾”。创刊号上的《本刊启事》说:“沪战发生,文学、文丛、中流、译文等四刊物暂时不能出版,四社同人当此非常时期,思竭棉薄,为我前方忠勇之将士,后方义愤之民众,奋其秃笔,呐喊助威,援集群力,合组此小小刊物。“刊登小说、诗歌、散文、速写、报告、杂感、漫画、木刻。撰稿人除编者外,有王统照、刘白羽、靳以、田间、郑振铎、胡风、骆宾基、蔡若虹、端木蕻良、黄源、周文、艾芜、芦焚、鲁彦、孙钿、邹荻帆、碧野、力群等。第七期为《鲁迅先生周年祭》,景宋、王统照、郑振铎等写了纪念诗文。
时调
报刊类型:诗歌半月刊 | 出版机构:叶平林发行 |
首刊日期:1937年11月1日 | 停刊日期:1938年3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武昌。出至第五期终刊。穆木天、蒋锡金合编。创刊号上有冯乃超写的《宣言》,号召“诗人们,起来,保卫我们的家乡!”“用活的语言作民族解放的歌唱。”主要撰稿人除编者外,有冯乃超、彭慧、艾芜、彭玲、杜谈、宋寒衣、柳倩、王亚平、厂民、蒲风、伍禾、蒋山青等。多为原“左联”或中国诗歌会成员。该刊重视诗歌大众化和诗歌朗诵活动,所载诗论有艾芜的《诗歌的路》、穆木天的《诗歌的朗诵与大众化》、冯乃超的《关于诗歌的朗诵》、彭慧的《漫谈苏联的诗歌朗诵》、蒋山青的《论诗的朗诵》等,诗作有穆木天的朗诵诗《武汉礼赞》和大鼓词《八百个壮士》、王亚平的莲花落《蒲江水》、平林的叙事诗《血泊里生长》和《我们不叫中国亡》、锡金的山歌《鬼子凶》、舒群的《友人将去了——送立波》等。
每月诗丛
报刊类型:诗歌丛刊 | 出版机构:上海每月诗丛社编辑发行 |
首刊日期:1941年6月 | 停刊日期:1941年7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第二辑后终刊。第一辑题名《生命之车》,第二辑题名《春已在笑》。
我们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 |
首刊日期:1928年5月 | 停刊日期:1928年7月 |
诗集简介
出第三期后终刊。我们社编辑,洪灵菲主编。系我们社刊物。我们社于1928年5月间成立,是太阳社的姊妹社团,由洪灵菲、林伯修、戴平万等组成。该刊除登载本社同人稿件外,还发表了不少创造社成员如成仿吾(石厚生)、李初梨、王独清等人的作品。第三期登有殷夫(署名任夫)的诗《啊,我们踯躅于黑暗的丛林里》。
谷雨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文协”延安分会编辑发行 |
首刊日期:1941年11月 | 停刊日期:1942年8月 |
诗集简介
出至第六期终刊。所载文章有艾青的《语言的贫乏和混乱》、丁玲的《关于立场问题我见》、艾思奇的《谈延安文艺工作者立场、态度和任务》、刘白羽的《对当前文艺上诸问题的意见》、萧三的《关于高尔基》、萧军的《杂文还废不得说》、严文井的《论文人的敏感同自我意识》,小说有丁玲的《在医院中时》,译文有周扬译《艺术与现实之美学的关系》、曹葆华译《列宁与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和《果戈里论》等。王实味的《政治家·艺术家》也发表于该刊。
希望
报刊类型:文学半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希望出版社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37年3月 | 停刊日期:1937年3月 |
诗集简介
出至第二期终刊。徐懋庸、王叔明编辑。
希望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希望月刊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45年1月 | 停刊日期:1946年10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重庆。一至二卷各4期,共出8期。胡风主编。系继《七月》停刊而创办。艺术风格与《七月》一致,撰稿人主要是“七月派”作家。第一期所登胡风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和舒芜的《论主观》引起了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一场长期争论。
狂涛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武昌狂涛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30年4月1日 | 停刊日期:1930年5月 |
诗集简介
出第二期后被查禁。谭飓风编。大32开本。发表文艺评论、小说、诗歌、小品文等,多反映现实生活。撰稿人有谭飓风、长发、谭天、羽异、黄翼、孟波、王菊芬、荫人、王逸岑、廖特全等。
狂飙
报刊类型:文学周刊 | 出版机构:光华书局出版 |
首刊日期:1926年10月 | 停刊日期:1927年1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共出17期。狂飚社高长虹等编辑。刊载诗歌、小说和翻译作品,还发表过行为心理学、数理逻辑方面的文章。
沉钟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北新书局印行 |
首刊日期:1925年10月10日 | 停刊日期:1934年2月 |
诗集简介
初为周刊,出10期。1926年8月改为半月刊,出12期停办。1932年复刊,出22期。陈翔鹤、冯至、杨晦等编辑。该刊系沉钟社刊物,撰稿人还有沉钟社成员林如稷、陈炜谟等。作品多以知识青年的生活为题材,抒写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忧郁。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后来分别结集为《炉边》和《不安定的灵魂》,冯至主要发表诗作,杨晦发表了独幕剧《除夕》、《笑的泪》、《老树的荫凉下面》和《庆满月》等。
译文
报刊类型:专登翻译作品和文章的月刊 | 出版机构:初由上海生活书店发行,复刊后改由上海杂志公司发行 |
首刊日期:1934年9月16日 | 停刊日期:1937年6月 |
诗集简介
由鲁迅和茅盾发起。6期为1卷,出2卷后于1935年9月又出1期“终刊号“停刊。1936年3月复刊,卷期另起,出至新三卷第四期终刊。前后共出29期。最初3期为鲁迅编辑,后由黄源接编。该刊力求以忠实的态度介绍有价值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且每期都选刊西洋近代木刻、图画。执笔人有鲁迅、茅盾、黎烈文、傅东华、孙用、丽尼、姚克、许天虹、孟十还、胡风、陆蠡等。所译内容包括论文、杂文、回忆录、小说、诗、散文、短剧,其中有鲁迅译果戈里《死魂灵》第二部。创刊号、终刊号的《前记》,复刊号《复刊辞》均由鲁迅撰写。
努力周报
报刊类型:综合性周刊 | 出版机构: |
首刊日期:1922年5月 | 停刊日期:1923年10月21日 |
诗集简介
英文名称为:“ The Endeavor”。由胡适发起。创刊于北京。逢星期日出版,4开4版1张,间有临时增刊。共出75期。北京努力周报社编。创刊号的“发刊词”为胡适所作《努力歌》,其中写道:“朋友们,/我们唱个'努力歌':/'不怕阻力!/不怕武力!/只怕不努力!/努力!努力!'//'阻力少了!/武力倒了!/中国再造了!/努力!努力!'"第二期发表由胡适起草,蔡元培领衔,王宠惠、李大钊等16人签署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宣传”好政府”的政治主张。主要撰稿人除胡适外,有高一涵、张慰慈、陈衡哲、任叔水、徐志障、冯文炳等。
现代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现代书局出版 |
首刊日期:1932年5月1日 | 停刊日期:1935年5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六卷第四期终刊。每卷6期,共出34期。第一、二卷由施蛰存编辑,第三卷起由施蛰存、杜衡(苏汶)编辑;最后2期改为综合性月刊,由汪馥泉主编。《创刊宣言》称:“本志是普通的文学杂志,由上海现代书局请人负责编辑,故不是狭义的同人杂志”,“并不预备造成任何一种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故本志所刊载的文章,只依照着编者个人的主观为标准。至于这个标准,当然是属于文学作品的本身价值方面的”。辟有随笔、杂感、漫谈、小说、诗、散文、小品、剧本、论文、书评、翻译、文艺杂文等栏目。第一卷第三期发表苏汶的《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后,在文艺界引起了关于“第三种人”的论争,持续1年之久;瞿秋白(易嘉)在一卷六期发表了《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鲁迅亦在二卷一期上发表了总结性的文章《论“第三种人"》。该刊还发表了许多诗人的自由诗,其中有影响的诗人有戴望舒等。经常撰稿人除编者外,有戴望舒、穆时英、叶灵凤、巴金、张天翼、郁达夫、沈从文、茅盾、李健吾、洪深、穆木天、魏金枝、叶紫等。
现代文艺
报刊类型:文学周刊 | 出版机构:不详 |
首刊日期:1935年2月15日 | 停刊日期:1936年12月29日 |
诗集简介
共出95期。为《武汉日报》副刊之一。由在武汉大学执教的一部分作家创办,凌叔华主编。《发刊词》提出5条宗旨:“不想借本刊宣传什么主义";“想竭力戒除党同伐异的恶习”;“愿意借本刊尽一点提倡健全文学的义务”;“主张本刊对于艺术须力求其完整”;“希望对华中文艺空气的造成可以有点帮助”。该刊发表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文章,兼发译作。撰稿人多为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如陈西滢、吴其昌、石民、陈铨、赵景深、朱东润、孙大雨、沈从文、朱光潜、吴世昌、卞之琳、陈瘦竹、李辰冬、田涛、芦焚、李辉英、林庚、王西彦、胡适、杨振声、戴望舒、萧乾、刘荣恩、俞平伯、严文井、李蕤、高植、靳以、巴金、李健吾等。女作家“差不多占了本刊一半的篇幅”,有苏雪林、陈衡哲、凌叔华、袁昌英、杨刚、沉樱、罗洪、冰心等。还发表了已故诗人徐志摩的《遗札》和朱湘的遗诗。
现代文艺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 出版机构:改进出版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40年4月25日 | 停刊日期:1942年12月25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福建水安。出至六卷三期终刊。每卷6期,共出33期。初署改进出版社编(实为王西彦主编),第四卷起署靳以编。《发刊词》说:“文学艺术不但是民族生活最正确最具体的活历史,且也是人类精神最伟大的鼓动者与创造者”,其办刊目的是认为当时的抗战文艺运动“还没有普遍地建立起战斗单位”,而且“在新的文艺战士的培养这一点上,广大的东南也需要有一个文艺园地来供给他们垦植”。该刊登载各种体裁的作品,辟有短论、诗选、小说、杂感、散文、速写、研究等栏目。撰稿人除编者外,有葛琴、艾青、唐弢、巴金、司马文森、易巩、彭燕郊、郭风、荃麟、黎烈文、谷斯范、田涛、许天虹、姚奔、曾卓、艾芜、绿原、张天翼、欧阳凡海等。所载论文有文龙的《文艺大众化的核心向题》、张天翼的《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中篇小说有荃麟的《英雄》、王西彦的《意外》、蒂克的《秦淑的悲哀》,翻译的长篇小说有匈牙利霍尔发斯的《第三帝国的兵土》、S·褚威格的《马来亚的狂人》,长诗有邹荻帆的《草原交响乐》等。
现代文学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北新书局编辑出版 |
首刊日期:1930年7月1日 | 停刊日期:1930年12月 |
诗集简介
出至第六期终刊。每期均有论文、创作、批评介绍文章和文坛消息。撰稿人有胡秋原、汪馥泉、谢六逸、杨骚、朱湘、邵冠华、沈从文、丰子恺、徐霞村、章衣萍、钱歌川、罗念生、赵景深、江绍原、杨昌溪等。所载理论文章有胡秋原的《蒲力汗诺夫论艺术之本质》、汪馥泉的《关于文学史中的社会学现象》和《机械与艺术》、谢六逸的《新兴小说的创作理论》等,创作有朱湘、邵冠华、钱歌川等人的诗和沈从文、徐霞村、向培良等人的小说及杂文、随笔。
现代评论
报刊类型:综合性周刊 | 出版机构:现代评论社编辑出版 |
首刊日期:1924年12月 | 停刊日期:约1928年12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京。1927年自六卷一三八期起迁上海出版。共出9卷。今见最后一期为第二〇九期。该刊名义上系由陈源、杨端六等办的《太平洋》月刊与郁达夫、郭沫若等办的《创造周刊》经郁达夫撮合合并而成,实际上仍为太平洋社主办。16开本。编者在《本刊启事》中称:“本刊内容,包函关于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文艺、科学各种文学。本刊的精神是独立的,不主附和;本刊的态度是研究的,不尚攻讦;本刊的言论趋重实际问题,不尚空谈。凡对于本刊,愿赐佳作者,无论为通信或论著,俱所欢迎。本刊同人,不认本刊纯为本刊同人之论坛,而认为同人及同人的朋友与读者的公共论坛。”但在当时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中,该刊的一些主要人物却发表了不少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相对立的言论;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又迎合国民党政权。它比较注重文艺,刊登了大量文艺作品,也发表过不少革命的或倾向进步的学者、作家的文章或作品。主要撰稿人有胡适、陈源(西滢)、王世杰、徐志摩、唐有壬等。郁达夫、张定璜、闻一多、梁实秋、陈衡哲、丁西林、杨振声、饶孟侃、于赓虞、沈从文、朱湘、袁昌英等也常为该刊撰稿。
现代诗风
报刊类型:诗歌双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脉望社出版 |
首刊日期:1935年10月 | 停刊日期: |
诗集简介
仅出1期。戴望舒主编。该刊同人对诗歌不重形式,主张不要韵,不要有规则的平仄排列,不要有定数的诗句组织。故所登诗作多为散文化的自由体。撰稿人有施蛰存、徐迟、南星、侯汝华、路易士等。
青年文艺
报刊类型:文学双月刊 | 出版机构:白虹书店发行 |
首刊日期:1942年10月10日 | 停刊日期:1945年2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桂林。出至一卷六期后于1944年12月迁重庆,卷期另起。1945年2月出完新一卷六期后终刊。葛琴主编。该刊注意培养文学新人,刊载文学知识,介绍一些作家的写作经验,讨论文艺创作上的问题,也刊登一些作家、作品评论文章。辟有小说、诗选、作品研究、名著选释、习作、信箱、作家研究、青年文会等栏目。撰稿人有茅盾、郭沫若、端木蕻良、绀弩、胡风、荃麟、青苗、穆木天、方然、葛琴、艾芜、骆宾基、艾青、梅志、徐迟、袁水拍、白桦、刘白羽、彭慧、张天翼、吴伯箫、草明、苏金伞、宋云彬、陈白尘、何其芳、臧克家、司马文森、胡仲持等。所刊论文有茅盾的《谈人物描写》、《杂谈文艺现象》,郭沫若的《民主与文艺》,艾芜的《略谈果戈里描写人物》;小说有绀弩的《盐》,艾芜的《花落时节》,彭慧的《四姑娘的喜事》,骆宾基的《周启之老爷》;诗歌有何其芳的《都市》,艾青的《村庄》和梅志长篇童话诗《小面人求仙记》;剧本有宋之的的《春寒》,陈白尘的《艺术部队》;散文有茅盾的《风雪华家岭》,何家槐的《浓黑的悲凉》;作品研究有胡风的《论曹隅底<北京人>》,荃麟的《关于<阿Q正传>》,麦青的《萧红的<呼兰河传>》等。
青年文艺季刊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新文化书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24年3月 | 停刊日期:不详 |
诗集简介
仅见3期。青年文艺社编(由社员轮流担任编辑)。第一期刊登的由梦苇写的《卷头语)称:“我们是哥儿们底血,我们是哥儿们底爱,我们是哥儿们底心。我们是青年的花,我们要把世界装璜得水远年青!”青年文艺社的前身为“青年学会文学研究部”,曾先后在长沙出过4期、在北京出过2期《青年文艺》旬刊。季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文艺作品。撰稿人有刘梦苇、杨人楩、李仲刚、龚业光、郭增恺、曹文曜、曾广勋、胡苏哥等。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