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艺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出版机构:唐性天发行
首刊日期:1932年1月 停刊日期:1932年9月15日

诗集简介

创刊于武汉。第一卷出5期。第二卷第二期为目前所见最后一期。陈瘦竹、王任叔先后担任编辑。创作、翻译并重。设有青年文艺栏,选刊青年作者的作品。撰稿人除编者外,有苏雪林、倪贻德、蒋怀青等。

枫林文艺

报刊类型:文艺丛刊 出版机构:枫社出版
首刊日期:1943年7月7日 停刊日期:1944年5月17日

诗集简介

创刊于昆明。出第六期后终刊。邱晓崧、魏荒弩编辑。第一至四期分别题名《辽阔的歌》、《生活与苦杯》、《云的童话》和《浪子谣》,第五期不详,第六期题名《致波多莱尔》。撰稿人除编者外,有方敬、苏金伞、汪铭竹、力扬、曾卓、张大旗、谷风、王亚平、韩北屏、李岳南、刘北汜、李广田、卞之琳、端木蕻良、柳倩、司马文森、姚奔、白蕊、邹荻帆、郭风等。主要登载诗和散文,也有文艺短论、杂文、通讯、随笔及翻译作品。

奔涛

报刊类型:文艺半月刊 出版机构:武汉奔涛半月刊社出版,上海杂志公可和中国图书公司经售
首刊日期:1937年3月1日 停刊日期:

诗集简介

创刊于武汉。出至第九期停刊。同年11月与《文艺》合并出版《文艺战线》旬刊。王亚民主编兼发行人,魏韶蓁编辑。其编辑宗旨,政治态度和文艺观点,均与《文艺》相同,对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兴起的普罗文艺运动和左翼作家持否定态度,宜扬“民族文艺”。撰稿者有胡绍轩、苏雪林、魏韶蓁、阮成璋、丁韬、赵景深、袁昌英、文治平、李青崖、吴其昌、朱全纪、马耘砂、文至屏、严振开、万家达、刘念渠等。曾发表苏雪林与胡适的题为《关于当前的文艺动态的讨论》的通信,苏雪林在信中指责“左倾”作家,并且攻击鲁迅。

奔流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出版机构:北新书局出版
首刊日期:1928年6月20日 停刊日期:1929年12月20日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二卷五期终刊。共出15期。鲁迅、郁达夫主编。32开本。有合订本发售。该刊《凡例》说:“1.本刊揭载关于文艺的著作,翻译,以及绍介,著译者各视自己的意趣及能力著译,以供同好者的阅览。2.本刊的翻译及绍介,或为现代的婴儿,或为婴儿所从出的母亲,但也许竟是更先的祖母,并不一定新颖。3.本刊月出一本,约一百二十余页(按:后改为一百五十页),间有图画,时亦增刊,倘无意外障碍,定于每月中旬出版。4.本刊亦选登来稿,凡有出自心裁,非奉命执笔,如明清八股者,极望惠寄,稿由北新书局收转。”撰稿人除编者外,有林语堂、杨骚、梅川、许钦文、柔石、企霞、胡风、魏金枝、陈翔冰、白薇、李守章、冯雪峰、白莽、王余杞等。该刊编辑严谨,鲁迅为每期写的“编校后记”,后均收入《集外集》。第一卷三期为《H·伊孛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增刊》,一卷七期为《莱夫·N·托尔斯泰诞生百周年纪念增刊》,二卷五期为《译文专号》。

奔流文艺丛刊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出版机构:上海奔流文艺丛刊社编辑出版
首刊日期:1941年1月 停刊日期:

诗集简介

1941年7月出至第六辑,该辑《编后》说“自下一卷即七辑起,在取稿范围上将有一点变动”。今仅见前6辑。第一至六辑分别题名《决》、《阔》、《渊》、《泛》、《沸》、《激》。内容包括论文、小说、诗歌、报告、速写、短论等。撰稿人有袁水拍、柳青、臧克家、骆宾基、司马文森、石灵、柯灵、宋扬、蒋天佐、锡金、何为、方晓白、田青、吴岩等。所载论文有蒋天佐的《论民族形式与阶级形式》、陈烟桥的《新兴木刻的创作谈》,小说有何为的《大地的脉息》、柳青的《二等兵》、臧克家的《天下第一乐事》,散文有司马文森的《南方之歌》、叶素的《朱亚之》,报告文学有骆宾基的《后方》,剧本有石灵的《在天堂的门外》,短论有锡金的《谈诗小札》、列车的《诗谈》等。

顶点

报刊类型:诗刊 出版机构:
首刊日期:1939年7月10日 停刊日期:

诗集简介

创刊于桂林。仅出1期。戴望舒、艾青编。编者希望该刊成为抗战的一种力量,并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所推动。辟有诗作、译诗、诗的意见、诗人介绍等栏目。撰稿人除编者外,有徐迟、袁水拍、陈时、李菲、周熙良、陈迩冬等。重要作品有艾青的《纵火》、《死难者的画象》、《吊楼》和戴望舒译诗《西班牙抗战谣曲钞》等。

拓荒者(附《五一纪念特刊》)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出版机构: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首刊日期:1930年1月10日 停刊日期:1930年5月

诗集简介

出至第四、五期合刊时被查禁。终刊号有两种封面,一题《拓荒者》,一题《海燕》。原为太阳社刊物,第一期即《新流月报》第五期。蒋光慈主编。24开本。自一卷三期起成为“左联”机关刊物,发表了较多的革命文艺理论文章和作品,如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戴平万的《新生》、洪灵菲的《大海》、殷夫的《血字》、阳翰笙的《马桶间》、龚冰卢的《我们重新来开始》、郭沫若的《“眼中钉”》等。夏衍的《文艺运动的几个重要问题》、钱杏邨的《<大众文艺>与文艺大众化》、阳翰笙的《普罗文艺大众化的问题》等文章就文艺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该刊成为“左联”发起第一次讨论这一问题的基地。其他撰稿人还有孟超、王任叔、冯铿、潘梓年、棱适夷、森堡、冯乃超、李一氓、朱镜我、郑伯奇、冯宪章等。1930年5月1日,该刊与《文艺讲座》、《萌芽》、《现代小说》、《新文艺》、《社会科学讲座》、《新思想》、《环球旬刊》、《巴尔底山》、《南国月刊》、《艺术月刊》、《大众文艺》、《新妇女杂志》等左翼刊物联合出版《五一纪念特刊》。载有《左翼作家联盟“五一”纪念宣言》和列宁的《无产阶级的五月节》,彭康、冯乃超、洪灵菲等人的文章。

国文月刊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出版机构:始为西南开明书店出版,1946年3月起由开明书店编印
首刊日期:1940年6月 停刊日期:1949年8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昆明。出至第八十二期终刊。曾先后迁曲江、桂林、重庆、上海出版。始为西南联合大学国文系主办,余冠英编辑。自第四十一期起由夏丏尊、叶圣陶、郭绍虞、朱自清编辑。

金屋月刊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出版机构:上海金屋书店出版
首刊日期:1929年1月1日 停刊日期:1930年9月

诗集简介

共出6期。邵洵美、章克标编辑。编者在《悬赏征稿启事》中称:“我们不限定什么,我们只要好的作品,你讲革命可以,讲恋爱也可以,讲什么都可以。讲革命只要不是高呼口号式的宜传,讲恋爱只要不是蠢俗的肉麻,你只要能抒发你至上的美,这是我们所求的。”撰稿人除编者外,有方光焘、江小鹣、朱维基、浩文、徐悲鸿、徐蔚南、徐霞村、郭于雄、郭有守、梁宗岱、黄中、张水淇、常玉、张若谷、张道藩、张嘉铸、傅彦长、叶鼎洛、滕固、滕刚、卢世侯、谢寿康等。

京报副刊

报刊类型:北京《京报》的综合性副刊 出版机构:北京京报出版部出版
首刊日期:1924年12月5日 停刊日期:约1926年3月

诗集简介

出至第四五六期终刊。孙伏园主编。按月出合订本。该刊系当时四大报纸副刊之一。文艺作品的撰稿人有黎锦明、寿昌、尚钺、杜若、朱湘、春台、孙伏园、孙福熙、冯文炳、高长虹、向培良、钱玄同、余上沅、焦菊隐、荆有麟、学昭、王莲友等。鲁迅曾在该刊发表《青年必读书》等。

夜莺

报刊类型:文艺半月刊 出版机构:开封夜莺社编辑、发行
首刊日期:1933年3月 停刊日期:1933年5月

诗集简介

共出六期。32开本。辟有批评、诗、小说、小品等栏目。撰稿人有李欧、絮飞、笑冬、夷坚、希孟、沉默、彳土等。所载论文有李欧的《巴金底<雾>》、《关于穆时英》、《<孩子们>及其他》,希孟的《茅盾底<路>》;小说有夷坚的《两个女人》,希孟的《在病床上》,沉默的《邻人》、《小晶章》等。此外,还有笑冬、彳土等人的诗作。

夜莺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出版机构:上海夜莺社出版,新钟书局经售
首刊日期:1936年3月 停刊日期:1936年6月

诗集简介

出第四期后终刊。方之中编辑,刘子美助理编辑。发表文艺论文、小说、诗歌、散文,著译兼收。撰稿人多为原“左联”成员,有鲁迅、张天翼、胡风、王任叔、奚如、丽尼、欧阳山等。第三期载有鲁迅的《三月的租界》、《写于深夜里》。第四期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特辑”。

夜航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出版机构:武汉夜航文艺社编辑、出版
首刊日期:1937年1月 停刊日期:不详

诗集简介

今见最后一期为第七期。撰稿人有郭沫若、巴金、黄炎培、许钦文、金满成、何剑薰、邵冠华、冯腾等。

浅草

报刊类型:文学季刊 出版机构:泰东书局发行
首刊日期:1923年3月 停刊日期:1925年2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该刊系浅草社刊物,主要撰稿人有林如稷、冯至、陈翔鹤、陈炜谟、韩君格、胡絮若、高世华、徐丹歌、顾随、亚士、罗石君、王怡庵、陈承荫、陈竹影等。作品多表现“五四”以后社会的黑暗现实,倾诉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

学灯

报刊类型:上海《时事新报》综合性副刊 出版机构:
首刊日期:1918年3月4日 停刊日期:约1926年2月

诗集简介

刊期和版式几度变更,初为周刊,后改为每周出2次或3次。1919年1月起改为日刊(逢该报其他副刊出版时停)。1922年2月起按月出版单行合订本,从1923年出版的第五卷起,以后每年1卷,每月1册。先后由张东荪、匡憎、俞颂华(澹庐)、郭虞棠、宗白华、李石岑、郑振铎、柯一岑、徐六儿、郭梦良等担任编辑。该刊系”五四“时期四大报纸副刊之一,其宗旨在于促进文化教育。《时事新报》是研究系在上海的机关报,在研究系中又属于梁启超、张东荪一派,因此该刊虽以宣传新思想闻名,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右翼。内容起初以教育为主,注重探讨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通过议论教育问题宣传新文化。1921年9月以后,内容逐步扩展到哲学、教育学、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等方面。文艺方面著详并重。主要贡献在于发现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田汉、谢六逸、洪为法等。郭沫若早期创作有不少发表于该刊。

学衡

报刊类型:文化学术性刊物 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出版
首刊日期:1922年1月 停刊日期:1933年7月

诗集简介

原为月刊,1928年1月自第六十一期起改为双月刊,共出79期。吴宓、胡先骕、梅光迪等主办。该刊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为标榜,但其主要倾向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如梅光迪发表《评提倡新文化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肆意笑骂;吴宓在《论新文化运动》一文中把对西方进步思潮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宣传诋毁为“专取外国吐弃的余屑”、“专取一家之邪说”;胡先骕的《中国文学改良论》一文反对以白话代替文言,反对语文合一,攻击白话诗。

报刊类型: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之一 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出版
首刊日期:1922年1月 停刊日期:1923年5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二卷二期终刊。月刊,但未按期付印。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等人创办。先以“中国新诗社”、后以“文学研究会”名义编印。叶圣陶、刘延陵具体编辑。该刊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提倡“为人生”、“写实”的诗歌,团结了大批青年诗人。除4位发起者外,徐玉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徐雉等经常为该刊撰稿。共发表新诗近500首,有着明显的反帝反封建倾向。形式上采用自由体,不拘格,尤以散文诗和小诗引人注目。也登诗论,辟有小评坛专栏。俞平伯的《诗的进化的还原论》、叶圣陶的《诗的源泉》等,发表于该刊。

报刊类型:诗歌月刊 出版机构:诗社编辑发行,上海杂志公司总经售
首刊日期:1940年2月 停刊日期:1943年2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桂林。出至三卷六期终刊。实际编辑人为婴子、周为、胡明树。该刊以倡导诗歌的民族形式为宗旨,发表了一批论文和诗歌创作。撰稿人除编者外,有艾青、徐力衡、徐迟、韩北屏、陈迩冬、甦夫、袁水拍、高岗、邹荻帆、曾卓、吕剑、方敬、杜宣、胡伦、吴奔星等。所载诗论有胡明树的《略论诗的写作手法》、《诗之创作上的诸问题》,艾青的《诗论掇拾》,宫草的《略论诗的民族形式》,徐力衡的《杂论诗的二三问题》;诗歌创作有艾青的《愿春天早点来》、《通缉令》、《退居衡山时》,曾卓的《断弦的琴·青春》,徐力衡《旱海风》,邹荻帆的《动员令已经下了》,袁水拍的《音乐会》、《马车》,方敬的《启示·赞美》,杜宣的《浪子》,万宁的《大渡河》等。

诗刊

报刊类型:诗歌季刊 出版机构:新月社出版
首刊日期:1931年1月 停刊日期:1932年7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四期终刊。上海诗社编辑,徐志摩主编。该刊系“新月派”刊物,创刊号载有徐志摩的《序语》、梁实秋的《文学的严重性》和《新诗的格调及其它》,闻一多的诗作《奇迹》等。1931年11月徐志摩去世,第四期为“志摩纪念号”。

诗帆

报刊类型:诗歌半月刊 出版机构:土星笔会编辑出版
首刊日期:1934年9月 停刊日期:1937年5月

诗集简介

创刊于南京。。第一、二卷各出6期,第三卷出5期,共出11期。撰稿人有常任侠、汪铭竹、滕刚、孙望、程干里等。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