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月刊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文潮出版社发行,正中书局经售 |
首刊日期:1946年5月1日 | 停刊日期:1949年1月 |
诗集简介
一至五卷各6期,第六卷出至第三期,共出33期。张契渠编,编辑委员先为冯沅君、赵景深、顾仲彝、李长之、赵清阁、罗洪,自二卷六期起增加谢冰莹、洪深,后又增加刘狮。25开本。发表小说、散文、理论、戏曲、诗歌、书评、介绍、木刻及有关文艺的照片。著译兼收。撰稿人除编委外,有陈瘦竹、董每戡、熊佛西、臧克家、郑伯奇、李健吾、任钧、张十方、白薇、芝楠、田禽、向培良、老舍、施蛰存、梁实秋、陆侃如等。
文艺工作者
报刊类型:文艺半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文艺工作者社出版,朱国谦、顾南璋发行 |
首刊日期:1937年1月 | 停刊日期:1937年2月 |
诗集简介
出第二期后终刊。戈雾、雷珦编。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尤以“墙头小说”为该刊特色。主要作者和作品有王西彦及其《吕碧英》、周而复及其《某夜》、胡绳及其《北窗杂感》、少茀及其独幕剧《汉奸》、邹衡及其报告文学《电车上》、臧克家的诗《谁在叫你》和左兵、何剑薰等的“墙头小说”。
文艺与生活
报刊类型:综合性月刊 | 出版机构:世界科学社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46年4月 | 停刊日期:1947年5月1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平。出至四卷四期终刊。前3卷各3期,共出13期。中华全国美术协会北平分会、世界科学社青年辅导部、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北平分会主编。该刊提倡生活艺术化,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一致的生活道路。其内容包括青年辅导、名人介绍、学术思想、创作翻译等方面。文艺方面有理论、批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漫画,撰稿人有杨丙辰、梁实秋、老向、沈从文、董每戡、陈纪滢、于秋水、丰子恺等。该刊提倡生活艺术化,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一致的生活道路。其内容包括青年辅导、名人介绍、学术思想、创作翻译等方面。文艺方面有理论、批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漫画,撰稿人有杨丙辰、梁实秋、老向、沈从文、董每戡、陈纪滢、于秋水、丰子恺等。
文艺半月刊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南京东南大学文艺研究社编辑、出版 |
首刊日期:1926年3月 | 停刊日期:1926年4月 |
诗集简介
今仅见第四期,所载文章和作品有李任华的《小说之艺术》,焦尹学的《郭雷青姑娘的恋歌》、《樱桃时节》,王云槐的诗《荒草堤上》、《何不》,还有江式先的译文。
文艺两周报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文艺两周报社出版,南京文艺社编辑发行 |
首刊日期:1943年5月 | 停刊日期:1944年1月 |
诗集简介
1943年9月出至第九期。同年10月改名《文艺》,月刊,卷期另起。1944年1月出至第四期终刊。撰稿人有方荻、穗子、黄槐、许义弟、叶帆、芦华、谷梁异、雷秀岚、余炜、吴容、纪水、鲁丁等。
火之源
报刊类型:文艺丛刊 | 出版机构:重庆火之源社发行 |
首刊日期:1944年4月 | 停刊日期:1945年12月 |
诗集简介
出至第五、六辑合刊后停刊。周牧人、李一痕先后主编。所载以诗歌为主。撰稿人除编者外,有王亚平、臧克家、李金锡、李岳南、蒋壎、赵令仪、李蔚初、刘焚等。还载有闻一多的诗论《诗与批评》、《新诗的前途》和吕荧、臧云远等人的文章、邹荻帆的散文、李葳译契诃夫小说《恶作剧》等。
幻洲
报刊类型:综合性半月刊 | 出版机构:上海幻洲编辑部编辑出版 |
首刊日期:1926年10月 | 停刊日期:1928年1月 |
诗集简介
出至二卷八期终刊。该刊以文艺为主,内容分“象牙之塔”和“十字街头”两部分。前者由叶灵凤主编,专载纯文艺作品,有小说、戏剧、诗歌、小品杂记、插图,著译兼收;后者由潘汉年主编,专载关于社会、政治、道德、婚姻等问题的评论文章。撰稿人有叶灵凤、潘汉年、绍宗、全平、毓英等,多为“创造社小伙计”。尤以叶灵凤发表的文章和作品为多,如小说《口红》、《菊子夫人》等。
水星
报刊类型:文学月刊 | 出版机构:北平文华书局出版发行 |
首刊日期:1934年10月 | 停刊日期:1935年9月 |
诗集简介
出至二卷六期终刊。共出12期。卞之琳、巴金编。撰稿人有茅盾、何其芳、艾芜、沈从文、李健吾、毕奂午、蹇先艾、荒煤、靳以、芦焚、李广田、巴金、废名等。
未名
报刊类型:文艺半月刊 | 出版机构: |
首刊日期:1928年1月10日 | 停刊日期:1930年4月30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北京。3月26日出版第一卷第五期后被军阀张宗昌查禁。同年9月续出第一卷第六期。出版第二卷第九至十二期合刊后终刊。共出2卷,每卷12期。未名社编辑。有分卷合订本发售。鲁迅参加未名社期间,曾对编辑工作给予指导。该刊编者“大抵都具有继《莽原半月刊》而维持此刊物的决心”,致力于译介苏俄文学,同时也刊登部分文学创作。主要撰稿人有鲁迅、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台静农、戴望舒、曹靖华、岂明、杨丙辰、许钦文等。所载著、译文章和作品有鲁迅的《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李霁野的《“文学与革命”后记》、《艺术家和他底听众》、《罗曼主义与革命》,韦素园的《乡人与山雀》、《托尔斯秦底死与少年欧罗巴》,韦从芜的《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小说家》、《十八世纪末叶与英国文学略论),许钦文的《饮茶如酒》,台静农的《狱中见落花》、《狱中草》、《建塔者》,戴望舒的《我的记忆》、《秋天》、《独自的时候》和曹靖华的《为<第四十一>中译本写的序及自传》、《乡下老的故事》等。
东方杂志
报刊类型:大型综合性刊物 | 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出版 |
首刊日期:1904年3月 | 停刊日期:1948年12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抗战时期先后迁长沙、香港、重庆出版。1947年1月迁回上海。共出44卷。其间于1932年2月至10月,1941年11月至1943年3月,曾因战乱停刊。徐珂、杜亚泉、陶惺存、钱智修、胡愈之等先后主编。其中文艺占有一定比重。鲁迅的小说《白光》、《祝福》,茅盾的小说《创造》、《色盲》,巴金的小说《新生》、《雾》均在该刊发表。郁达夫、老舍、叶圣陶、朱自清、丁玲、周作人、沈从文、洪深、欧阳予倩、俞平伯、赵景深、朱光潜、梁实秋、沈端先、臧克家、卞之琳、曹聚仁、杜衡等许多作家都有创作或论文揭载于该刊。
北斗
报刊类型:文艺月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 | 出版机构:湖风书局发行 |
首刊日期:1931年9月20日 | 停刊日期:1932年7月20日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出至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后终刊。共出8期7册。姚蓬子、沈起予协助丁玲主编。16开本。在第一、二期上发表文章和作品的除左翼作家外,还有冰心、叶圣陶、郑振铎、徐志摩、陈衡哲、凌叔华、戴望舒等。第三期起,该刊有所变化,“中间”作家遂不再投稿。该刊以发表创作为主,注意培养新人,奖掖新作。所载作品有丁玲的小说《水》、张天翼的小说《面包线》、鲁迅的杂文《我们不再受骗了》等。
北新
报刊类型:综合性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北新书局编辑出版 |
首刊日期:1926年8月 | 停刊日期:1930年12月 |
诗集简介
初为周刊自1927年11月第二卷第一期起改半月刊。第一卷52期,第二至四卷各24期,共出142期。内容包括思想评论、学术研究、社会问题讨论、文艺作品和书报评介。文艺方面著译并重,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王余圮、潘梓年、许钦文、赵景深、刘半农、侍桁、杨骚、柔石、白薇、林语堂、梅川、废名、梁遇春、绿漪、钟敬文、龚彬、陈望道、梁宗岱、潘修桐、陈尔康、林汉达、徐霞村、倪贻德、陈伯吹、向培良等。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和译文《近代美术史潮论》、《断想》、《在沙漠上》,郁达夫的《迷羊》、《卢骚的思想和他的创作》、《感伤的行旅》、《杨梅烧酒》,许钦文的《约会》、《旧妻新婚》、《小牛的失望》,潘梓年的《文艺新论》,陈望道的《美学概论的批评底批评》,李劼人的《请愿》,周作人的《<谈虎集>后记》、《<夜读抄>小引》等均揭载于该刊。该刊还辟有“读者的园地”,选登一般读者的文艺试作,另有“自由问答”专栏。
北方文华
报刊类型:综合性文化刊物 | 出版机构:张家口北方文化社出版 |
首刊日期:1946年3月 | 停刊日期:1946年8月 |
诗集简介
共出2卷,每卷6期。第一卷由成仿吾、张如心主编,陈企霞编辑;第二卷由成仿吾、沙可夫主编,编委有周扬、萧三、艾青、张如心、何干之、刘皑风、成仿吾、邓拓、沙可夫、李骥、萧军、丁玲、冯宿海。文艺方面的撰稿人有丁玲、萧军、王子野、萧三、艾青、康濯、贺敬之、吴伯箫、朱子奇、杨朔、丁克辛、张庚、成仿吾、草明、欧阳凡海、严辰、白桦、孙犁等。所载小说有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杨朔的《家乡》,通讯有萧三的《西线漫记》,杂感有王子野的《论“爱国运动"》、吴伯萧的《把戏》,诗歌有朱子奇的《在草原上》、艾青的《欢呼》和《人民的城》、萧三的《歌红军》等。
白露
报刊类型:文学刊物 | 出版机构:泰东书局出版 |
首刊日期:1926年11月 | 停刊日期:1930年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初为半月刊1928年出至三卷十二期停刊。上海进社文艺研究会编。1929年1月15日改出月刊,卷期另起。1930年出至新二卷三期终刊。白露社编。每期约7万字,16开横排本。刊载论文、批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随笔等,著译并重。撰稿人多为文学青年。发表的论文有王任叔的《虚伪的情感》等,小说有沉樱的《月下》、许美埙的《口角》、胡弦的《两个香客》、王任叔的《夜之幻象》、蒯斯曛的《纳租》等,散文有柳无忌的《赠新欢》、诗灵的《落日曲》、岑梅的《黎明的一刻》等,戏剧有马彦祥的《母亲的遗像》、席涤尘的《幸福的幽谷》等,随笔有书生的《在本埠新闻栏》、萧苇的《追猪猡》等。
乐群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上海乐群书店发行 |
首刊日期:1928年10月1日 | 停刊日期:1930年3月 |
诗集简介
初为半月刊,出4期后于1929年1月改为月刊,卷次另起而期次相连。出至三卷十三期终刊。张资平编辑,陈勺水、周毓英、张资平、洪畴、悲禅为编辑委员。内容包括理论、评介、创作、史述,著译兼收。撰稿人除编委外,还有金石声、陶晶孙、罗江、马宁、曾纯雪、朱上仁、浮鸥、秋枫、曾平澜、郑菊华等。所载理论、评介文章有张资平的《苏俄十年来之无产文学论之研究》,陈勺水的《论无产诗》、《现代的世界左派文坛》、《俄国最近文学的批判》等;文学史方面的文章有谢声的《英国小说史》、陈勺水的《近代象征诗的源流》等;小说有张资平的长篇《残灰里的星火》、《明珠与黑炭》及短篇《寒夜》、《露草》,周毓英的《逃犯》、《烤山芋》,洪畴的《血眼》,悲禅的《爱与罪》,鹃如的《代价》等;诗歌有勺水的《吸血鬼》;戏剧有陶晶孙的《动物革命》、张资平的《遥远的跳望》等。
半月新诗·半月文艺合刊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 |
首刊日期:不详 | 停刊日期:不详 |
诗集简介
约1942年出版。聂绀弩、彭燕郊编辑。所见第十三、十四期合刊载有胡风的《悼东平》、茅盾的《最理想的人性》、艾青的《水车》贾芝的《我们笑了》、田间的《自杀》、骆宾基的《站在犀牛岭上》和洗群、秦似、严杰人、吕荧、林焕平、白堤等人写的文章与作品。
台湾文艺
报刊类型:文艺刊物 | 出版机构: |
首刊日期:1934年11月5日 | 停刊日期:1936年8月28日 |
诗集简介
共发行15期。为台湾文艺联盟办的文艺刊物。创刊号引用老子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的格言,表现出重实际创作、不尚空谈、广泛团结作家,推进文学大众化的态度。所载小说有懒云的《善讼人的故事》、杨华的《一个劳动者的死》和《薄命》、愁洞的《理想乡》、毓文的《玉儿的悲哀》等,戏剧有守愚的《两对摩登夫妇》、德音的《天鹅肉》、张深切的《落阴》等,新诗佳作甚丰,散文较少。另外,还发表对台湾新文学发展方向和美学探讨的文艺论文多篇。
民族文艺
报刊类型:综合性文艺月刊 | 出版机构:汗血书店发行 |
首刊日期:1934年3月 | 停刊日期:1935年7月 |
诗集简介
创刊于上海。同年9月出至第六期,自10月起改名《国民文学》,卷期另起。出至二卷四期后终刊。民族文学社编辑。该刊鼓吹所谓“民族主义文学”,撰稿人有黄震遐、张镜心、马丁、万国安、陈心纯、克柔、钱伦寿、开元等。
民族诗坛
报刊类型:诗歌月刊 | 出版机构:独立出版社出版 |
首刊日期: | 停刊日期:1945年12月 |
诗集简介
1938年5月在汉口复刊(原在南京创刊,全登旧体诗词),出2期。自一卷五期起迁重庆出版。1945年12月出至五卷五期终刊。每卷6期,共出29期。民族诗坛社编,卢冀野(卢前)主编。旧体诗词与新诗兼登,内容多宣传抗战,同时发表诗歌论文和评介。撰稿人有于右任、易君左、刘城禹、陈立夫、沈镘若、潘公展、江絮生、陈匪石、仇述庵、龙榆生、卢前、许世英、潘伯鸾、陈逸云、老舍、蒋山青、史岩、彭慧、林侠魂等。在武汉出版的几期上,刊有《民族诗坛组织章程草案》和《诗坛消息》。
西北文艺
报刊类型:西安《国风日报》副刊 | 出版机构: |
首刊日期:1938年5月28日 | 停刊日期:1938年8月 |
诗集简介
每逢星期三、六出版,共出23期(包括5个专刊)。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编。该刊每期约四五千字,内容有杂感、短评、短篇小说、诗歌、文艺消息等,亦刊载“新内容旧形式”的作品。主要撰稿人有田间、邵子南、史轮、许寿真等。田间由日本回到上海参加抗战后写的第一首诗《帝国》和邵子南早期的作品如《割麦》、《李溥》、《张健的故事》、《心跳》等均发表于该刊。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