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荧
本名:何佶 | 别名:倪平等 |
出生年:1915 | 逝世年:1969 |
性别:男 | 职业:文学理论家,诗人,翻译家 |
祖籍:安徽天长人 |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
诗人简介
1935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和文艺团体“浪花社”并办刊物《浪花》。1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9年入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毕业。1945年至1947年在贵州大学任教。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1954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55年因为胡风案鸣不平而受株连。通晓英、俄、德等文字。著有文学评论集《人的花朵》、《文学的倾向》、《关于工人文艺》、艺术的理解》、《美学书怀》,诗集《火的云霞》,译有《欧根・奥涅金》、《列宁与文学问题》、《仲夏夜之梦》等10余种。
吕云章
本名:吕云章 | 别名:吕沄沁 |
出生年:1891 | 逝世年:1974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 |
祖籍:山东福山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891年9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八月十二)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12年吕云章到北京入私立女子法政学校初小班,两个月后升入高小班。1917年考入国立女子初级师范预科学习,其间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1919年毕业后到公立第一小学任教,同时兼任妇女联合会所办职业学校的义务校长。1921年又考入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国文学系,周作人、周树人等是她的老师,许广平是她的同学。1928年任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负责妇女运动工作。1929年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吕云章出席并力争男女教育的平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吕云章发起组织妇女救国同盟会、妇女救护训练班。次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她发行《华北妇女》周刊。1974年6月19日因肺炎在台北逝世。诗集《漫云》1926年8月北京海音书局出版,海音社文艺丛书之一,全书189页。有“写给亡友的信”14封,小说2篇,诗28首,杂感3篇。无序跋。
绿原
本名:刘仁甫 | 别名:刘半九 |
出生年:1922 | 逝世年:2009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 |
祖籍:湖北黄陂人 | 流派:七月诗派 |
诗人简介
1938年入恩施高中。1940年到重庆,在钢铁厂当学徒,开始创作。1941年考入重庆大学。次年与邹荻帆等编《诗垦地》。194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44年因受国民党当局迫害离开重庆大学后,在四川岳池、重庆、武汉等地中学任教。1948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长江日报》副刊编辑,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3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组长。1955年因受“胡风事件”株连被捕。1962年获释,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80年获平反,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集合》,译有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等。
罗璈阶
本名:罗章龙 | 别名:沧海 |
出生年:1896 | 逝世年:199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南浏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罗章龙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和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创建时的党员之一。在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期间,先后组织领导了陇海铁路、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及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8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党团书记。1931年初,围绕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他策划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1934年起,任河南大学、西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建国后,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任教。先后被选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起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1995年2月3日因病逝世。著有《椿园诗草》。长诗《出狱之前》1931年6月10日由上海东方诗社出版,为“东方诗集之三”。
罗迦
本名:沈明德 | 别名:笔名骆间、沈莱、沈蕾、阿虎、李洛漠、骆大风、郁红等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1992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浙江鄞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少年时代到上海做学徒、小贩。抗日战争开始后,跟随哥哥做抗日救亡工作,多次被捕。1938年开始诗歌创作。1939年参加上海学生救亡工作队赴香港。同年8月抵桂林,进生活书店国民公论社工作。1940年任《桂林晚报》记者,加入全国文协桂林分会。后与麦紫等创办《新诗潮》。1943年赴江西,主编《樟树敏报》副刊并兼西北社总编辑。解放战争时期,与麦紫编辑《风雨篇》丛刊。1948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49年出狱。建国初期,在上海市教育局工作。1952年任上海市北中学教师。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获平反。著有诗集《诱惑的城市》、《我爱早晨》、《给屠杀者》、《要太阳的人》等。
罗家伦
本名:罗家伦 | 别名: |
出生年:1897 | 逝世年:1969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学者 |
祖籍:浙江绍兴人 | 流派:新潮社 |
诗人简介
1914年到上海复旦公学就读。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1918年开始发表文章并与傅斯年等组织新潮社。1919年创办《新潮》月刊,为骨干之一;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为学生三人代表之一,并且负责起草宣言。1920年赴美国留学,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哲学。翌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2年去英国,入伦敦大学深造。1923年去德国柏林大学历史研究所攻读。1925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6年回国,任东南大学教授,不久任北伐军总司令参议。1927年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教务副主任。次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0年后任武汉大学教投、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中央大学校长、《新民族》主编、中缅文化协会会长等职。著有诗集《疾风》、《耕罢集》、《西北行吟》,散文集《心影游踪集》,论著《科学与玄学》等。
罗晋思
本名:罗黑芷 | 别名:晋思、罗象陶、晋思、黑子 |
出生年:1898 | 逝世年:192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西武宁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晋思,1925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6年他以笔名晋思出版了诗文集《牵牛花》,其中《乡愁》和《甲子年终之夜》被郁达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并称他性格幽郁,文字玄妙。诗集《牵牛花》长沙北门书店1926年6月出版,“零星社丛书书之一”。目录后有《著者自言》,曼衍代序《黄昏》,书后有素丝的《这本小书的尾巴》。
罗洛
本名:罗泽浦 | 别名:荳芜、屈兰、屈楚、韦世琴、黎文望、王令、水甫、骆泽、杨槐等 |
出生年:1927 | 逝世年:199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四川成都人 | 流派:七月诗派 |
诗人简介
1945年参加彼方诗社、大风诗社并开始发表作品,投身学生运动,任成都中学学联执行委员和《学生报》编辑。1946年考入成都华西大学,参加《呼吸》、《荒鸡》、《奔星》等刊物的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任记者、编辑。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因“胡风事件”受株连。1958年调青海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1980年获平反,后任中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党组书记。著有诗集《春天来了》,杂文集《人与生活》等。
罗念生
本名:罗懋德 | 别名:金人、罗喉 |
出生年:1904 | 逝世年:199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学者 |
祖籍:四川威远人 |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 |
诗人简介
1922年入清华学校。1927年编辑《朝报》副刊。1930年赴美,先后在俄亥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雅典美国古典学院攻读。1931年在纽约编辑《文艺杂志》。1934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讲师,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外语系教授。1935年编天津《大公报〉副刊《诗刊》。1938年在成都编辑《工作》,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1952年调北京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致力于翻译希腊古典文学。著有诗集《龙涎》,散文集《芙蓉城》、《希腊漫话》,另有翻译作品数十种。
罗泅
本名:孙钦平 | 别名:孙音,哀羊、罗苏、暮雷、尼曼、罗西、沈映、莫雷、罗以为、骆秋等 |
出生年:1922 | 逝世年:1991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四川万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小学毕业后到书店做学徒。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金陵大学附中读书时开始发表诗作,并且与学友组织金戈文艺社,编辑《川东日报》副刊《金戈文艺》半月刊。继而又与人成立朝暾文艺社,出版《朝暾》丛刊。以后在中学任教曾与刘岚山编辑《江流》。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新华日报》、《新民报》、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文联、《红岩》等单位工作。1979年调四川省万县师专中文系任教。著有诗集《星空集》等。
罗铁鹰
本名:罗树藩 | 别名:华莱士、罗兰、林火、骆驼英、周比德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198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云南洱源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其间开始发表诗作。1937年加入中国诗歌工作者协会。同年秋回云南,参加中国诗坛社。1938年8月与雷溅波编辑诗刊《战歌》。1940年秋任中学教师。1943年编辑《金碧旬刊》。抗战期间,曾任全国文协昆明分会常务理事兼编辑部长。1946年编辑《真理周报》。1947年秋流亡香港、台湾等地。1949年春赴苏北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警总政治部艺术教员,不久,在上海军管会文艺处任职。1950年冬调云南省文联,任编辑部主任、云南电影戏剧审査委员等职。1957年调昆明师范学院任教。著有诗集《原野之歌》、《火之歌》、《海滨夜歌》、《原形毕露》,论著《诗论集》、《<阿Q正传>新论》等。
罗西
本名:杨凤岐 | 别名:罗西 |
出生年:1908 | 逝世年:200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作家 |
祖籍:湖北江陵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6年组织广州文学会,主编《广州文学》周刊。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其作品常载于《现代小说》《奔流》《良友》《青年界》等刊物。除《杂碎集》外,还著有长诗《坟歌》。罗西长诗《坟歌》1928年5月由受匡出版部出版,为“壹角小丛书”之一,前有罗西序言,他自评:“这首诗并不是我的诗作中最好的一首,我希望我的好诗还没有产生。”“不过这首只是一首很长的抒情诗罢了,只是一首我自许为至情的作品。当时是不会适合于革命文学的人们的脾胃的。”
罗心量
本名:罗心量 | 别名: |
出生年:1902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不祥 | 流派: |
诗人简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留学日本,全面抗战后出川抗日,担任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中校参谋。1939年担任第23集团军长官司令部上校高级参谋、第21军145师434团团长,在安徽贵池、东流、彭泽一带驻防。与林遵率领的海军第二布雷大队共同合作,取得抗日海军开展长江敌后布雷游击战首次取得的胜利。1944年6月25日,日军对衢州城区发起攻击,罗心量率部镇守城内,与日军展开了全面的巷战和肉搏战。这次战斗令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次战斗被称为龙衢战役(衢州第二次保卫战)。1933年12月,在上海《青年界》第4卷第5期发表诗作《黄昏》《怀春》。1934年在上海《新诗歌》第2卷第2期发表诗作《恐怖的庄上》。此后在《新时代》《东流》《中国文学》《诗林双月刊》发表多篇诗作、随笔。主要作品有诗集《故园》等。
洛雨
本名:杨作雨 | 别名:杨采君,阿雨等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1999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浙江瑞安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5年在瑞安中学任学生会总干事,因从事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1937年至1938年在家乡参加抗日救国组织“战青团”、“青工队”。1939年赴上海,后加入行列社,任《语风》杂志编辑。新中国成立后,进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曾任《人民诗歌》编委,在上海市文联、作协、华东文联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获改正。著有诗集《壁字》、《灿烂的明天》等。
马逢华
本名:马逢华 | 别名: |
出生年:1922 | 逝世年:2013 |
性别:男 | 职业:None |
祖籍:河南开封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就读于西南联大经济系,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50年代后辗转香港、台湾,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执教于华盛顿大学。在《中国新诗》发表诗歌《春》、《猫》、《哭泣》、《无题》等。
马国亮
本名:马国亮 | 别名: |
出生年:1908 | 逝世年:2001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编辑 |
祖籍:广东顺德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4在上海曾任良友图书公司编辑、《今代妇女》主编。1939年任香港《大地画报》总编,后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新大地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前线日报》副刊编辑、香港《新生晚报》编辑。1950年后,历任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编导室主任、总管理处秘书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辑。著有散文诗集《昨夜之歌》(1929年)、《回忆》(1932年)。马国亮的散文诗集《昨夜之歌》1929年11月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为“良友读者丛书”第三种,收有《湖畔之秋》《昨夜之歌》《醒来时不见了你》等散文诗20篇。有10幅照片。
马加
本名:白晓光 | 别名: |
出生年:1910 | 逝世年:200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编辑 |
祖籍:辽宁新民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曾主编《文学导报》《文风》《黎明》等刊物,1938去延安从事创作。著有长诗《血腥地带》(1935年)、《第三时期》(1936年)。
马金音
本名:马家骧 | 别名:金音 |
出生年:1916 | 逝世年: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编辑,编剧 |
祖籍:辽宁沈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0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沈阳私立兴泉中学,曾与姜灵非、成弦、硕夫、应华等创办南郊文学史,出版杂志《南风》。“满洲事变”后退学,曾就读于东北学院。1932年返回奉天,先后就读于沈阳第一师范学校、吉林国立高等师范学校。1933年在沈阳成立冷雾社,在沈阳《民报》副刊创办《冷雾》周刊。1938年任教于齐齐哈尔女子国民高等学校,1942年在长沙任职出版社编辑和电影公司编辑。作品有诗集《塞外梦》《宵行》,长篇小说《生之温室》《明珠梦》,小说集《教群》《牧场》。1941年7月,金音的长诗《塞外梦》出版,该书由学艺刊行会发行,发行人为王友善,印刷人为刘守业,印刷所为益智书店印刷部,售价国币五角五分。《塞外梦》为李文湘主编的“学艺丛书”之三。全书收诗29首,分为4辑。第1辑7首,依次为《过客》《夜行》《离去》《枕上》《楼居》《灯》《独步》;第2辑8首,依次为《野孩子》《卖唱》《给一个人》《囚徒》《私生子》《比邻》《老媪之死》《大院秋光》;第3辑12首,依次为《诗书》《我的感情》《我的思索》《自画像替》《火焰的祭物》《车中吟》《纪梦》《音》《一个天真的命运》《蔑爱》《六月夜》《落日在江上》;第4辑2首,依次为《非诗诗草》《塞外梦》。书后有作者的《最后之献(代后记)》。
马君玠
本名:马文珍 | 别名:马君玠 |
出生年:1906 | 逝世年:199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北武昌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6年毕业于北平财政商业专门学校。1927年入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1928年因清华动荡离职,1932年重返清华大学,“七·七”事变后曾于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工作,抗战时期曾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6年起随清华到北平,一直工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据友人回忆,马君玠“身体有点瘦弱,但雅好文艺……也是昆曲的喜爱者……马文珍先生所著的《北望集》得朱自清、叶圣陶的赏识” 。马君玠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歌,后曾在《现代文艺》《文学杂志》《益世报·文学周刊》《宇宙风》《诗与批评》(《北平晨报·学园》附刊)《文艺月刊·战时特刊》《文艺复兴》等刊物上发表诗作。《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中选马君玠诗2首,《今将进酒》及《哀歌》,前一首选自《北望集》。1943年8月,马君玠诗集《北望集》由开明书店出版,收录马君玠在1935年至1942年间创作的诗歌。《北望集》中诗歌按年收录,分为3辑,共61首。第一辑为“新生引”,包括1935年:《夜话》《退》《焚书》《某日(三首)》《珍重》《苦闷》《对月》《请愿谣》《浩劫》《装箱歌》《北风》,1936年:《悼》《无尽的独白》《不明白》《送别词》《新生引》《缝衣曲》,1937年:《湖上曲》《行军吟(六首)》《秋兴(八首)》《走》;第二辑为“南行集”,包括1938年:《南行》《夜警》《渌口戍》《玉利陆夫》《礼魂》《父与子》《开箱歌》《哀王孙》《关山月》《饮马长城窟行》《还我河山》《慰难民》;第三辑为“创世纪”,1939年:《七哀诗》《创世纪》《涿鹿之战》,1940年:《静》《今将进酒》,1941年:《公无渡河》《烈女操》《少年行》《海上行》,1942年:《哀朱波》《远别离》《黄叶》《学士辞》《拉磨谣》。书前有朱自清《序》,书后有叶绍钧《跋》。此书于1946年3月再版,1947年三月三版。
马壬寅
本名:马荫隐 | 别名:马壬寅 |
出生年: 不祥 | 逝世年: 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广东台山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8年1月,马荫隐的诗集《旗号》出版,生活书店总经售。收有《苦行放歌》《谷》《真理的声音》《旗号》等诗。封面有作者画像(青年时代),4首诗前分别由新波、奔腾、陆无涯、温涛插画。书前题献:“为要使我们能积极而理性地把我们全体从极度贫穷,愚昧,没有文化和不卫生的状态中拯救出来,现在,我虔诚地拿这集子来献给你,我所敬爱的友人”。书后有诗人《跋》。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