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子豪

本名:覃基 别名:
出生年:1914 逝世年:1963
性别:男 职业:诗人,文学评论家
祖籍:四川广汉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2年毕业于成都成城中学,考入北平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开始接触法国象征派作品,试作新诗。1935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中山大学法科。1936年与李春潮、贾植芳等人组织文海社,出版《文海》。抗战爆发前夕回国。1938年在武汉参加全国文协。同年秋被派往浙江前线任《扫荡简报》编辑,创办小型报刊《东方周报》,宣传抗战,并且为《前线日报》主编《诗时代周刊》,倡导新诗歌运动。抗战胜利后,在福建创办《太平洋日报)。1947年赴台湾,先后主办《新诗周刊》、《兰星周刊》、《兰星诗季刊》等,为兰星诗社发起人之一。1963年病逝于台北。著有诗集《剪影集》(5人合集)、《自由的旗》、《海洋诗抄》、《向日葵》、《画廊》,散文集《东京漫忆》,评论集《论现代诗》等。另有《覃子豪全集》(共3卷)行世。

汤增扬

本名:汤增敭 别名:汤振扬、汤增扬
出生年:1908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编辑
祖籍:浙江湖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1929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在学期间得到谢六逸、孙俍工、黄天鹏等人提携,在《国民日报》发表多篇诗文,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1928年,汤增敭无意中参与“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有所交往。1930年代初,汤主办过《草野》《星期文艺》等文学期刊。1937年7月,担任民生中学校长,一时风头无两。但1940年代后淡出文坛,以至今天文学世界对他的经历、著述知之甚少。主要作品有诗文集《独唱》《姊姊的残骸》《幸福》等诗文集。

唐家帧

本名:唐家帧 别名:
出生年:1906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河北涿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唐家帧的诗集《春雨集》1936年6月由业余研究会出版,为“业余研究会丛书”之一,收有《春雨》《桃花》《平津路上》等诗34首。后有附录,收词和旧体诗,前有自序。

唐祈

本名:唐克蕃 别名:唐那、唐吉诃等
出生年:1902 逝世年:1990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苏州人 流派:现代诗派,新现代派

诗人简介

1934年入南昌豫章中学,开始诗歌创作。1938年考入甘肃学院中文系。次年考入西北联大文学院历史系。194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兰州工业专科学校任教。曾去甘肃、青海一带采风,创作了一些描绘草原风光和游牧生活的诗篇。1945年在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华剧艺社等团体,从事创作和民主运动。1947年到上海,与辛笛、曹辛之、陈敬容等创办《中国新诗》,任编委。1949年到北京,入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1950年任《人民文学》小说散文组组长。1957年任《诗刊》编辑。1964年下放到江西崇义。1978年任江西赣南文联副主席。1979年调甘肃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任教授。著有诗集《诗第一册》、《时间与旗》、《九叶集》(9人合集)等。

唐绍华

本名:唐绍华 别名:
出生年:1908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安徽巢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曾任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文艺科,兼任《中央日报》记者。1941年在重庆创办《中国人》旬刊,1942年主编《文化杂志》周刊、《新世纪》半月刊等。抗战胜利后从事电影编导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忘忧草》(1935年)、《生之战争》(1935年)。唐绍华诗集《忘忧草》1935年7月由朝霞社出版,收《我的忏悔》《盲丐女》《胆怯的恋》等诗40首。唐绍华曾作《<忘忧草>再版序》发表于《朝霞》1937年创刊号。唐绍华诗集《生之战争》1935年7月由朝霞社出版,收《生之战争》《告诉年老的母亲》《给在租界上的中国乞丐》等诗23首。

唐湜

本名:唐扬和 别名:秧和、陈洛等
出生年:1920 逝世年:200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温州人 流派:现代诗派,新现代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诗人简介

1944年考入浙江大学。1947年编辑《诗创造》。1948年任《中国新诗》编委,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同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此后在昆山等地的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市文协外国文学组做翻译工作。1954年任《戏剧报》编辑。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回温州,在永嘉昆剧团任临时编剧,不久下放劳动。1979年获平反。后在温州地区文化局创作室工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浙江分会理事。著有诗集《骚动的城》、《英雄的草原》、《飞扬的歌》,诗论集《意度集》等。

涛西

本名:陈铨 别名:陈大铨、陈正心
出生年:1903 逝世年:1969
性别:男 职业:诗人,教师
祖籍:四川富顺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4年,陈铨的诗集《哀梦影》由在创出版社出版,为“在创文艺小丛书”之一。收有《幸福》《初见》《真话和假话》《死后的安慰》《第一次的祈祷》《无情世界》等诗48首,有诗人作于1944年元旦的《前言》,表达对朋友刘梦影的哀悼之意。

陶行知

本名:陶文濬 别名:陶知行、何日平
出生年:1891 逝世年:1946
性别:男 职业:诗人,教育家
祖籍:安徽歙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文科。1910年升入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毕业,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1915年获政治硕士学位。同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1917年获该校“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任教员,次年任代教务主任。1919年参加南京各界声援五四运动活动。1920年任中华教育社总干事。1922年开始诗歌创作。同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1923年与晏阳初等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任安徽公学校长。1924年筹办《平民周刊》,组织平民文学委员会并编辑平民文学书刊。1927年与人创办晓庄师范学校。1928年接受圣约翰大学博士学位。1932年创办山海工学团,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创办国难教育社。1935年与沈钓儒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赴欧美26国考察,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回国。1939年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创办社会大学。著有《行知诗歌集》、《陶行知全集》等。

陶雄

本名:陶雄 别名:
出生年:1911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戏剧评论家
祖籍:江苏镇江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2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外文系。1936年任南京戏剧学校讲师。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46年后,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副教授、上海光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华东文化部戏改处研究室主任,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审室主任,上海京剧院院长助理、院编审室主任,上海京剧院院长助理、副院长,上海艺术研究所顾问。其诗文1930、1940年代常载于《质文》《时代论坛》《文艺月刊》等刊物。1935年陶雄诗集《雷雨》自印出版,收《徘徊》《久远了啊朋友》《都市流浪人之歌》等诗16首。

陶映霞

本名:陶映霞 别名:
出生年:不祥 逝世年:不祥
性别:女 职业:诗人
祖籍:不祥 流派:

诗人简介

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其诗1930年代常载于《世界文学》《摇篮》等。陶映霞诗集《筑地黄昏》1936年10月由黎明书局出版,分为三辑:第一辑为“飘零集”,收《北斗星在天上》《路工歌》等诗12首;第二辑为“乌有集”,收《月光》《黄昏月》等诗6首;第三辑为“感冒集”,收《筑地黄昏》《你们原不过是一群苍蝇》等诗3首。共收诗21首。前有自序,说明该集作于东京:“这里面的几首诗,大都是去年秋天在东京写的。人到海外,许多在国内时不曾经心的印象,反会在脑子里明晰起来,这就像在庙里和尚念经时,不懂得钟声的神秘,要是你远远地走到山巅水畔,你才会明白。就在这种心情下,我写好了大部分的《飘零集》。这种遥远的同情,虽难免有隔岸观火之讥,其实是很真挚的。”

滕固

本名:滕成 别名:滕固
出生年:1901 逝世年:1941
性别:男 职业:诗人、美术理论家
祖籍:江苏宝山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期间,参加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其作品大多发表在《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曙光》等刊物上。1926年,与邵洵美等人组织狮吼社,后又开设金屋书店,办《金屋》月刊。1930年去德国,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南京任职,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执教于金陵大学。抗战期间去内地,任昆明艺术学院院长等职。1941年5月20日病逝。著有诗集《死人之叹息》(1925年)等。诗集《死人之叹息》1925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出版。前有《自记》,题有“此集谨献方光焘、宗白华两兄,滕固”“滕固作集第三种”的字样。全书133页,诗集分为两辑,第一辑为诗歌,收18首诗,第二辑为散文,收7篇散文。

天兰

本名:王名衡 别名:王若海、柏生、汪若海,白木次郎等
出生年:1912 逝世年:1984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西南昌人 流派: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诗人简介

1932年考入浙江大学外文系并开始发表诗作。1935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学习。参加过“一二九”运动。曾任北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委员兼出版委员,编辑《榴火》《联合文学》、《大学文艺》等刊物。1937年在山西洪洞八路军总部任秘书。1938年在延安任八路军总政治部通讯股长,《前线》杂志助理编辑,火线通讯社社长,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编辑科长,参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一书的翻译工作。1944年曾去南泥湾生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辽西省委机关报《胜利报》主编、《西满日报》副主编、《东北工人》报主编、东北总工会宣传部长、本溪煤铁公司铁矿部部长。1949年以后,先在东北煤矿总工会任副主席,后调北京中央党校任教。1956年受胡风错案牵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6年得到平反,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1981年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著有诗集《预言》、《队长骑马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太阳般升起〉、《天兰诗选》等。

天蓝

本名:汪若海 别名:天蓝
出生年:1912 逝世年:1984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西南昌人 流派:

诗人简介

主要作品有诗集《礼物》《预言》《队长骑马去了》《天蓝诗选》等。1942年5月,天蓝诗集《预言》出版,为“七月诗丛”之一,初版印刷2000册,1947年3月在上海再版,再印2000册。全书收诗7首,依次为《哀歌》《无题》《云底海》《夜,守望在山岗上》《预言》《G.F.木刻工作者》《队长骑马去了》。

田汉

本名:田寿昌 别名:陈瑜、叔常、伯鸿、亢明等
出生年:1898 逝世年:1968
性别:男 职业:剧作家
祖籍:湖南长沙人 流派:少年中国学会,创造社,绿波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时,即编写过小型剧本。1916年随舅父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留学期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并开始发表文艺论文和短剧。1921年参与发起创造社。次年归国,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在大夏大学、上海大学执教并从事话剧创作。先后创办了南国剧社(后更名南国社)、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等团体,出版《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南国月刊》。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左联”,被选为常务委员并参与组建“左翼剧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委员。1935年被捕,后保释出狱,被软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到武汉,任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处长,主持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方面的抗敌宣传工作。后辗转于桂林、昆明、重庆等地,创作了大量话剧、戏曲,歌剧、电影剧本。1948年进入解放区。1949年9月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上,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新中国代国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戏剧《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乱钟》、《扬子江的暴风雨》、《卡门》、《回春之曲》、《丽人行》、《复活》、《黎明之前》、《阿Q正传》、《最后的胜利》、《风雨归舟》、《秋声赋》、《新雁门关》、《武松》、《江汉渔歌》、《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等,散文集《银色的梦》、《田汉散文集》,论著《文学概论》、《爱尔兰近代剧概论》、《抗战与戏剧》、《文艺论集》等,译有《哈孟雷特》、《沙乐美》、《罗密欧与朱丽叶》、《日本现代剧选》等。

田间

本名:童天鉴 别名:天涧、中国人
出生年:1916 逝世年:198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安徽无为人 流派:七月诗派,西北战地服务团,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华北文艺界协会

诗人简介

1933年到上海光华大学学习,开始诗歌创作。1934年加入“左联”,参与《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193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7年春赴日本,“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八一三”后离沪赴武汉,其间创作了长诗《给战斗者》,震动诗坛。1938年赴晋东南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任战地记者。不久赴延安,与柯仲平等发起“街头诗运动”,创作了《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等影响较大的诗作。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加过百团大战。1941年任边区文协副主任。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此后至1949年历任盂平县宣传部长、中共晋察冀区党委《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张家口市宣传部长等职。曾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办公室主任、中央文学讲习所主任。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两次赴朝鲜慰问。1958年任河北省文联主席,主编《蜜蜂》。著有诗集《未明集》、《海》、《中国牧歌》、《中国,农村底故事》、《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誓词》、《戎冠秀》、《赶车传》、《马头琴歌集》等20余种,散文集《板门店记事》、《欧游札记》、《火花集》,评论集《海燕集》等。

田野

本名:雷观成 别名:田野
出生年:1923 逝世年:2009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四川成都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1年开始在武汉《长江》《大江》和四川万县《太阳》、成都《拓荒》、重庆《新蜀报·蜀报》、台湾《桥》《台湾文学》、南京《新诗帖》,以及上海、北平、广州等地的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和评论。主要作品有诗集《爱自然者》《路》《航海者》《一个人和他的海》、散文集《海行记》《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小说集《蓝色是我的名字》等。

田植萍

本名:田植萍 别名:
出生年:不祥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不祥 流派:

诗人简介

毕业于北大外语系,于1946年起任北平市立四中的校长,止于1948年。曾任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国大代表。其诗歌曾载于《文艺时代》《绿洲》。田植萍诗集《落月集》1935年3月10日出版,北新书局总代发行,收《落月》《影》《黑林的歌》等诗33首。前有南星的序,他记录植萍的写诗状态,评价其诗歌“含蓄而不流于隐晦”:作者常常因写诗而不得睡眠或弃掉其他工作。有一次我们几个人正在屋里谈得高兴,他忽然说要去写诗了,于是匆匆地开门而去。但他并不是一得兴感即刻下笔的,默想占去了他的一部时间。他不常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或纸片,而又不愿闭门创作,尤其是夜间,他会不知不觉地走出寓所,去与水上的或田间的月光亲近;北平的北河沿与石门的郊野做了他所爱好的去处。有许多诗句是夜行时在脑中完成然后一字不易地移到纸上的,握着残缺的诗稿搜索枯肠的滋味他从没有尝到过。在这集子中有许多小诗是我喜欢的,如《要学》与《衫影》,有含蓄而不流于隐晦,较之中国的五七绝,日本的俳句,英美的意象诗之常常失于纤巧而又自不同。其他较长的诸篇则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想象,与生命上的苦辛与悲痛,而他的坚毅的性格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童晴岚

本名:童霁霖 别名:童雨林,尤力等
出生年:1909 逝世年:1979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福建厦门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8年厦门沦陷后加入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任干事会干事兼总务,并参加创作歌曲《我们是钢铁的一群》。

万曼

本名:万礼黄 别名:治夔离、匡术等
出生年:1903 逝世年:197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天津人 流派:绿波社

诗人简介

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20年入天津新学书院学习。1923年加入绿波杜,参与编辑《新民意报》副刊《诗刊》、《绿波周报》。1923年毕业后在天津伊文思图书公司、德商天利洋行任职,在天津高中和南开中学任教。1933年受聘于济南师范。抗日战争开始后,辗转任教于洛阳中学、南阳中学、天水师范、樟潼师范等校。1942年主持北海文艺社。1945年主编天水《陇南日报》1947年任开封高中教职,不久,转人武昌育杰中学。1949年调人中原教育部编委会任编审科长,后任河南文教出版社副社长。1951年到开封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5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60年代任开封市文联副主任。著有诗歌、小说合集《淡霞和落叶》和专著《白居易传》等。

汪静之

本名:汪立安 别名:汪安、汪安富,静芝、逸文、蛀书虫等
出生年:1902 逝世年:199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安徽绩溪人 流派:湖畔诗社,晨光社

诗人简介

1919年入屯溪安徽第一茶务学校学习,开始写新诗。1920年夏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1年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发起组织“晨光社”,次年成立“湖畔诗社”,出版4人诗合集《湖畔》并出版了个人第一部诗集。1924年至1926年在武汉、保定、芜湖任中学国文教员。1926年冬到武汉,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1927年夏调任《革命军日报》编辑,兼编《劳工月刊》。大革命失败后回杭州。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38年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国文教官。1944年脱离军校到重庆,经商维持生活。1946年后在白沙大学先修班、江苏学院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1955年去职。著有诗集《蕙的风》、《寂寞的风》、《诗二十一首》等,小说集《耶稣的吩咐》、《父与女》等。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