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弦
本名:成骏 | 别名:成弦 |
出生年:1916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辽宁沈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成骏,1935年毕业于辽宁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此后至1941年在沈阳《新青年》杂志社当编辑。出版诗集《青春诗抄》。1941年与陈健男编辑《满州文艺》,出版诗集《焚桐集》。1942年为《盛京时报》编辑。1946年任《沈阳日报》副总编辑。1946年在东北文化部戏改处编辑《戏曲新报》,创作评剧剧本《并肩作战》、《夸灯》、《恩仇记》。1953年调东北文联任《东北文艺》编辑。翌年任戏曲研究院研究员,改编传统评剧《小过年》、定州秧歌《借当》。1955年任东北评剧整改委员会委员,收集整理评剧剧目三百多个,并编印成册。1956年改变京剧《柳毅传书》。1958年创作评剧《铜扣记》。1980年编写历史小说《张作霖演义》。1939年,成弦的诗集《青色诗钞》由满日文化协会、诗歌丛刊刊行会出版,定价一元五角。全书收诗25首,分为两辑:第一辑作于1932至1934年,依次为《雨天》《微语》《小景》《梦曲》《年之赠礼》《祭文》《春庭小立》《寄青春》《寄远地人》;第二辑作于1935至1939年,依次为《路人》《初秋小景》《有赠》《上元灯》《闲居》《酒杯》《北京(一)》《北京(二)》《古城》《旧笔》《我的歌》《夜行(一)》《夜行(二)》《月台赠人》《十年》《病室小纪》。书前有金音所作《〈青色诗钞〉序》,书后有诗人《后记》,落款1939年初冬深夜成弦记于“奈何室”。书后标明了“诗歌丛刊”包含6种,已刊4种《青色诗钞》(成弦)、《未明集》(百灵)、《木筏》(小松)、《浮沉》(古丁)。
程边
本名:程光锐 | 别名:程边 |
出生年:1918 | 逝世年:2013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睢宁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程光锐,现代诗人,1937年开始发表诗歌,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业余诗歌创作。新诗多以国际题材为主,歌颂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慷慨激越而有色彩。也擅于作旧诗,有颇深的古典诗词修养。1938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著有诗集《不朽的琴弦》,儿童长诗集《小萝卜》,诗歌《黎明鸟》、《雷雨颂》、《黎明之歌》、《自由》、《笑声滔滔》、《海祭》等。1948年4月,儿童故事诗《小萝卜》由文通书局出版,为“少年文艺丛刊”之一,定价二元八角。全诗共12章,依次为:农民的儿子、和日本打仗啦、高队长的故事、打游击去、在队伍里、出发啦、公路旁的伏击、张明哪里去了呢、放哨、我要救活的、游击队过河打仗去啦、传说。
程鲁丁
本名:程鲁丁 | 别名: |
出生年:1910 | 逝世年:198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四川万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曾任重庆《商务日报》、《扫荡日报》主笔,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编审,上海法学院、上海大夏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31年在《循环》上常发表诗文,1932年任《万州日报》主笔兼经理。1981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万县市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委员。著有长诗《新生》(1932年)。
崔真吾
本名:崔功河 | 别名:崔真吾 |
出生年:1902 | 逝世年:193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编辑 |
祖籍:浙江鄞县人 | 流派:星星社 |
诗人简介
1931年夏,去广西平乐县省立第十中学任教。并与友人在南宁《民国日报》出版《星星周刊》。1933年,出任桂林省立第三中学教务主任兼英语教员。一年后,去广西师专乡村师范部任国文教员。1935年,去南宁省立第四高中任教。1936年,参加广西南宁文化协会和中国民主抗日救国大同盟。在各项斗争中都坚决站在进步势力一边,被桂系特务列为重点侦查对象。1937年8月31日,遭国民党桂系反动派逮捕,关押在南宁行辕看守所。9月15日深夜,被秘密杀害。诗集《忘川之水》1929年1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后乐园里》《母亲的自语》《被弃者》《失望的深渊》等诗35首;译作有史沫特莱的《将军的戒指》、斯惠忒拉的《接吻》,与鲁迅、柔石合译的《奇剑及其他》、(《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一)》、《在沙漠上及其他》、(《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二)》等。
戴望舒
本名:戴朝寀 | 别名:笔名梦鸥、信芳、江思、郎芳、艾生、陈御月、苗秀、方仁、庄重、陈艺圃、张白衔、达士、林泉居、常娥、戴月、亚巴加・艾昂甫等 |
出生年:1905 | 逝世年:195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浙江杭州人 | 流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诗人简介
1917年入宗文中学。1922年开始发表小说。1923年与施蛰存、张天翼、杜衡组织文学团体“兰社”,创办《兰友)半月刊。同年夏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后转向诗歌创作。1925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春与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同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被捕,不久保释出狱。1928年夏与冯雪峰、刘呐鸥、施蛰存组织水沫社,创办“第一线书店”,出版刊物《无轨列车》。1929年开办水沫书店,出版第一部诗集。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冬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1933年夏转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冬与冯至、卞之琳等人创办《新诗》杂志。1938年5月赴香港,编辑《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39年与金仲华等人合编《星岛周报》,与艾青合编诗刊《顶点》,与冯亦代等人创办英文版《中国作家》,为文协香港分会理事、宣传部负责人和编辑部委员。1942年春被日本侵略者逮捕,不久保释出狱,任大同图书印务局编辑。1944年和叶灵凤主编《华侨日报》副刊《文艺周刊》,后主编《香岛日报》副刊《日曜文艺》。1945年回上海,在暨南大学、上海音专、新陆师范等校任教并参加“教授联谊会”。1948年离沪赴香港。次年3月离港北上抵北平,在华北大学第三部工作。后调新闻总署新闻局法文组任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译有《一周间》、《铁甲列车》、《高龙芭》、《恶之华掇英》、《洛尔迦诗抄》等。
丹歌
本名:徐仲年 | 别名:家鹤 |
出生年:1904 | 逝世年:1981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无锡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无锡第三师范附小、同济大学德文班、基督教青年会中学。1921年留学法国,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学、里昂花园中学等校补习法文和拉丁文。1926年入里昂大学文学院学习,193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公学等校教授。1931年任法国文化协会和中法联谊会理事等职。出版小说散文诗合集《陈迹》(1933年)、译诗集《虞赛的情诗》(1936年)、著作《法国文学ABC》(1933年)等。
涤庵
本名:林凡 | 别名:涤庵、翊宇 |
出生年:1931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艺术家 |
祖籍:湖南益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7年11月,林凡译诗集《春情曲》由正风出版社出版,封面和版权页亦标为“世界名诗选集”之二。含歌德、席勒、海涅、郭欧尔格、波姆、孟倍、里尔克、海赛、里特郝斯等诗人之诗歌51首。书前有译者题记,表示是由英文译本转译而来,并且认为“译诗却可以剥去原诗华丽的外衣,来裸露它诗的本质……能经过英译而保存其诗意的,翻成中文后也较能站得住”。对于选诗的内容,译者表示“这里的诗,虽然凌乱,不能代表德国诗的精神和风格,但透露一部分德国诗的意趣是可能的。……从三百多首诗中,只选出五六十首……选入的诗多半是抒情诗,而着重的则是那些能启示新的表达方法,新的写诗角度的作品,因为它们可以教给我们一些新的技巧,开展我们诗的境界,使我们从旧的狭窄中解放出来”。据题记可知,此书在付印之前还曾由宗白华批阅一遍,并用德诗原文部分地校对过一次。
蒂克
本名:考昭绪 | 别名:考减 |
出生年:1918 | 逝世年:196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山东潍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3年在四川乐山主编《诗月报》。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诗歌编辑。著有诗集《小兰花》等。
丁丁
本名:丁嘉树 | 别名:丁丁 |
出生年:不祥 | 逝世年: 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上海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丁丁、曹雪松编诗选集《恋歌——中国近代恋歌选》,1926年9月由泰东图书局出版,1929年第3版,1935年4月第5版。全书共111页,收诗49首,有编者《序》。所选诗歌作者有:闻一多、梁宗岱、郭沫若、徐稚、汪静之、刘梦苇、冷玲女士、梁实秋、淦女士、倪贻德、周灵均、冯至、沙刹、刘大白、卢冀野、胡梦华、徐志摩、刘延陵、王独清、李金发、味辛、朱湘、王怀心、宗白华、雅风女士、顾泽培、丁丁、曹雪松,约30位诗人之诗。书前有作者1926年3月15日写就的《序》。另有《未寄的诗——过去的恋歌》(1926)。
丁景唐
本名:丁景唐 | 别名:丁英、歌青春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2017 |
性别:男 | 职业:作家、诗人、出版家 |
祖籍:浙江镇海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1948年任沪江大学中文系助教。 曾任《小说月报》、《文坛月报》编辑,《文艺学习》主编。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1945年4月,丁景唐诗集《星底梦》由诗歌丛刊社出版,作者署名“歌青春”,为“诗歌丛书”第1册。全书收诗28首,第1辑收诗10首,依次为《星底梦》《在南方》《西子湖边》《当春天踅近我的身傍》《江上》《五月的雨》《雁》《秋》《寒园》《窗与瓶花》;第2辑收诗6首,依次为《我爱》《鸽铃》《向日葵》《囚狮》《塔》《春天的雪花》;第3辑收诗5首,依次为《异乡草》《生活》《开学》《病中吟》《乡恋》;第4辑收诗4首,依次为《桃色的云絮》《敏子,你还正年轻》《红叶》《初夏夜之风》;第5辑收诗3首,依次为《风筝与小草》《弃婴》《秋瑾墓前》。书前有一首诗《有赠》作为代序,书后有《星底梦读后》(穆逊)、《青春的歌手》(祝无量)作为跋。
丁明哲
本名:丁力 | 别名:丁明哲、丁觉先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1993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北洪湖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幼年家贫,仅陆续读过几年私塾。1942年起,开始在《新湖北日报·艺林周刊》、恩施《楚风周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此后在重庆《西南日报》、长沙《诗与木刻》、南京《新民报》、《南京日报·文艺新潮》、武汉《武汉时报》副刊《扬子江》和《星原》、徐州《前路文艺》、香港《大众文艺丛刊》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和一些散文,这时期的诗作,除收入诗集《招唤》(南京正风图书公司1948年版)外,有些收入《灾区的小故事》(湖北新华书店1950年版)、《从乡下喝到城里》(上海正风出版社1951年版)等诗集。1947年后,曾与胡牧、杨琦等人出版《平民诗歌》《诗主流》《诗行列》等丛刊。建国后,曾在南京文联、市委宣传部工作,后任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教授、《诗探索》副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其作品还有:诗集《大红花》(1951年)、《俯首集》、《苦难的童年》(1955年)、《发光的日子》(1958年)、《北京的早晨》(1959年),长诗《仇恨》(1956年)、《踏天曲》(1966年),评论集《诗歌创作与欣赏》(1983年)等。丁力诗集《招唤》,收《灯笼》《鹦鹉》《赶马车的》《乡下的新闻》《招唤》《夜程》等诗,分为两辑,第一辑“素描集”8首,第二辑“乡土集”5首。书前有胡牧的序文《泥土》。
丁屹
本名:彭桂萼 | 别名: |
出生年:1908 | 逝世年:1952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云南临沧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1年毕业于东陆大学预科第八班,任教于缅宁(今临沧)初级中学,1936年任教于双江县的省立简易师范。1940年,该校迁校至临沧,升格为缅云师范学校,彭桂萼担任校长。彭桂萼于193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1938年加入广州中国诗坛社,1939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理事,曾主编《缅宁旅省学会会刊》《警钟》杂志、“边城丛书”“警钟丛书”。著有诗集《震声》(1938)、《澜沧江畔的歌声》(1941)、《边塞的军笳》(1943年)、《怒山的风啸》(1945年)、《后方的岗卫》(1945年)等。1941年10月,彭桂萼诗集《边塞的军笳》由警钟社出版,列为警钟丛书之一,老舍题写书名。全书收诗10首,依次为《军笳》《跨进了战斗的第三年》《胎动》《祖国已快要回春》《突破病魔的封锁线》《怅望着高黎贡山》《踏上天海路线》《南方的秋晨》《茶山鸡的歌唱》《鸭野塘边开野宴》。
董作宾
本名:董作仁 | 别名:董作宾 |
出生年:1895 | 逝世年:1963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甲骨学家、古史学家 |
祖籍:河南南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南阳县立师范讲习所、开封育才馆。1922年人国立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次年人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1925年获史学硕士学位。曾任《民国周刊》编辑,参加故宫藏品分类编目事宜。1925年至1927年,任福州协和大学国文系教授.河南中州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干事、国立中山大学副教授。1927年在广州与钟敬文合编《民间文艺》杂志。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员,1932年任研究员。1947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考古学客座教授,讲授甲骨文、金文等课程,并在耶鲁大学讲学。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歌谣集《看见她》,论文《歌谣与方言问题》等。
杜谷
本名:刘锡荣 | 别名:刘湛、周若牧、刘令蒙,林流年、林野、刘令门、芳夏等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南京人 | 流派:七月诗派 |
诗人简介
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编辑《南京人报》副刊《雅歌》,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在成都组织华西文艺社。1940年到重庆,在文化工作委员会文艺组任职。1942年入中央大学柏溪分校与芦甸等组织平原诗社,创办《平原诗刊》。1943年考入四川大学文学院。1945年后在四川成都、大邑、自贡、江津、重庆等地的学校任教。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青年》主编。1950年被选为重庆市文联理事。1954年调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兼任《旅行家》杂志编辑。1955年因“胡风事件”受株连。1979年获平反。后任四川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诗集《泥土的梦》等。
杜蘅之
本名:杜蘅之 | 别名: |
出生年:1913 | 逝世年: 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浙江青田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先后毕业于杭州私立之江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出国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硕士毕业、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毕业。曾翻译柯勒律治诗歌《古舟子咏》,发表小说《狗男女》,诗歌《长江》《在西湖上空》《哀西湖》等。1940年9月,诗论《诗的本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2年1月长诗《哀西湖》由中国诗艺社出版,为中国诗艺社丛书之一。
杜若
本名:左景清 | 别名:杜若 |
出生年:1912 | 逝世年:198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南湘阴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生于天津。20世纪30-40年代在南京《华报》《中国日报》、成都《党军日报》编副刊,发表长篇小说作品,出版长篇小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太平年》、《一百朵蔷薇花》、《长夜》、《五家别》、《康桥》,论著《文人与文学》,小说散文集《杜若自选集》等。1947年6月,杜若、芥子的诗文集《钩梦集》由长城出版社出版。收有杜若《沉默的火山上》、芥子《小诗一束》、亚莲《遥寄》等诗。
杜谈
本名:杜兴顺 | 别名:杜英夫 |
出生年:1911 | 逝世年:198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剧作家 |
祖籍:河南内乡人 | 流派:中国诗歌会,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
诗人简介
1928年在北京大学旁听,开始诗歌创作。1930年加入北平“左联”,后参与《北方文艺》、《文哨》、《擎旗手》、《普罗诗选》等文艺刊物的编辑工作。1932年与张秀中、铁岩等合编诗文集《血在沸》。同年秋到上海,参加“左联”诗歌组工作,为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1933年参与编辑《新诗歌》旬刊。1935年被捕,次年获释。抗战爆发后辗转到延安,入延安中央研究院学习,结业后留该院新闻教研室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随军赴东北,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宣传科长。1949年调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8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著有诗集《还乡记》,独幕剧《到明天》,电影剧本《翠岗红旗》。
杜运燮
本名:杜运燮 | 别名:吴达翰、吴进 |
出生年:1918 | 逝世年:2002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福建古田人 | 流派:现代诗派,新现代派 |
诗人简介
在马来西亚初中毕业。1934年回国。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大外语系,开始诗歌创作并与学友组织冬青文艺社。继而入伍,任美军译员,到过缅甸、印度等国。1945年大学毕业,任重庆《大公报》编辑。曾到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华侨中学任教并与友人编辑《学生周报》。后任香港《大公报》、《新晚报》编辑、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新华通讯社国际部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四十首》、《九叶集》(9人合集),散文集《热带风光》等。
范贤才
本名:范纪曼 | 别名:范贤才、范幼文 |
出生年:1906 | 逝世年:199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教师 |
祖籍:四川梁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曾就读于武昌汉阳兵工厂、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担任中共梁山县委书记。1931年“五卅”运动纪念日被捕,保释后前往北平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九·一八”事变后,被推举为抗日学联主席之一,带领五千多名学生卧轨请愿出兵抗日。曾翻译海涅《还乡集》,著有诗歌集《汐之螺》。1946年1月,范纪曼的诗集《汐之螺》由中外文艺书店出版。收有《汐之螺》《五万万》《我爱大陆》《苦恋》《宙斯的愿望》《五月的虹彩》《小春的忧郁》等诗44首,诗集装帧与插图亦由他本人完成。
方冰
本名:张世芳 | 别名:林之曲、李满 |
出生年:1914 | 逝世年:199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安徽凤台人 | 流派:西北战地服务团 |
诗人简介
抗战爆发后,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赴晋察冀边区,在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并开始创作。后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与田间、邵子南、曼晴、魏巍等开展街头诗运动,并且负责编辑油印诗刊《诗建设》。1944年到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历任中共新民县委宣传部长兼民运部长,旅大市文教局长、市文联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柴堡》、《战斗的乡村》、《飞》等。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