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虹

本名:高仰愈 别名:残红、原均、短擎、C・CH等
出生年:1898 逝世年:1949
性别:男 职业:诗人,散文家
祖籍:山西盂县人 流派:莽原社,狂飙社,延安诗会

诗人简介

1915年在太原上中学,思想倾向进步。1924年到北京从事狂飙运动,编辑出版《狂飙月刊》及《狂飙周刊》。1925年初,参加鲁迅发起组织的莽原社,参与编辑《莽原》周刊。其散文、诗合集《心的探险》被鲁迅列为自己主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同时,还与莽原社同人尚钺、向培良等出版《狂飙》、《弦上》、《每日评论》等刊物。1926年秋到上海,恢复《狂飙周刊》。不久与鲁迅关系破裂。

高歌

本名:高歌 别名:
出生年:1900 逝世年:196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山西盂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高长虹之弟。少时就读于清城小学和盂县一高。1919年考入太原省立一师,与高沐鸿、高隽夫、张磐石等人共同研读文学书籍。1922年任盂县一高国文教员,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6年赴北京,与高长虹组织狂飚社,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多篇诗歌、小说。此间,入北平世界语专门学校学习,结识鲁迅与张稼夫等人。此后,先后主编过《豫报》副刊《弦上》周刊、《革命军日报》副刊《狂飚》周刊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捕,失去组织联系,赴安徽谋生。抗战爆发后赴重庆,未再涉猎文学创作。1966年病逝。著有诗集《清晨起来》(1927年)、《压榨出来的声音》(1929年)。《清晨起来》,散文诗集,高歌著,“狂飙丛书第二”,1927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全书111页,收入诗歌20首,无序跋。书后有狂飙丛书第一(开明书店发行)、狂飙丛书第二(泰东图书局发行)、狂飙丛书第三(光华书局发行)、狂飙丛书第四(民权书局发行)目录。1929年9月泰东书局第三版,版权页显示印数“4001-5500”。高歌的《清晨起来》最初于在《狂飙》1926年第3、4、7、8期连载。还发表在1926年11月27日、12月1日、12月6日的《晨报副刊》上。高歌在1929年又出版一本散文诗集《压榨出来的声音》,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全书158页,共收入诗歌26首。其中诗歌分三部,第一部15首,第二部3首,第三部8首。无序跋。有学者指出:“高歌有些作品,在文体归属上意见颇为分歧。像《清晨起来》,有人当小说集看待(如《高歌作品集》就是如此),实际上有些文章应视作散文。”同时他也评价道:“高歌的写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明显。……在诗歌形式上,提倡“自由不羁的字句”,不讲究传统的句法和正常的韵律,喜用文字以外的符号。”

高寒

本名:楚图南 别名:高寒
出生年:1899 逝世年:1994
性别:男 职业:
祖籍:云南文山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楚图南,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笔名高寒。1916年考入昆明联合中学,1919年毕业后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官费生。1922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抗日战争前曾写过一些描述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揭露反动派黑暗统治的作品,如小说《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散文集《悲剧及其他》、《刁斗集》、《荷戈集》、《旅尘余记》。

高兰

本名:郭德浩 别名:郭浩、黑沙、齐云等
出生年:1909 逝世年:1987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黑龙江爱晖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1年考入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主编《春光》。1926年进北京崇实中学高中部。1927年转学到北京汇文高中。次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1932年毕业,参加北平义勇军指挥部秘书处工作。1933年到南开中学任教。1936年去汉口博文中学任教。抗战初期,与光未然等提倡朗诵诗运动。1938年参加全国文协,任东北救亡总会会刊《反攻》编委。1947年编辑《东北民报》文艺周刊。1948年任长春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东师范学院、华东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文联与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获平反。著有诗集《高兰朗诵诗》、《高兰朗诵诗集》、《朗诵诗集》、《高兰朗诵诗新辑》,论著《李后主评传》等。

高沐鸿

本名:高成均 别名:
出生年:1900 逝世年:1980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山西武乡人 流派:狂飙社、太行诗歌社

诗人简介

“五四”时参与组织共进学社,创办《共进》杂志,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参加编辑《狂飙》周刊,出版第一部诗集。1930年至1933年在山西任报纸副刊编辑。1936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编辑《山西日报》文艺副刊。太原失守后,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晋东南工作。1938年主编《黄河日报》。1940年任太行区文联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文联主席、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诗集《天河》、《夜风》,小说、散文集《狭小囚笼》等。

高沙

本名:胡德华 别名:高沙
出生年:1925 逝世年:1996
性别:女 职业:诗人、作家
祖籍:浙江上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7年肄业于民治新专新闻系。1949年前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历任新少年报社社长、总编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全国第三、六、七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常委,全国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中纪委委员。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他为小苗留下了泉水》、《开拓者的足迹——怀念伯父胡愈之》、《匆匆会见黎明前》、《夏社与胡仲持》、《病中怀旧》,主编上海《新少年报》、《中国少年报》。

戈壁舟

本名:廖信泉 别名:耐难、颜行、王众
出生年:1916 逝世年:198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四川成都人 流派: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

诗人简介

1931年入中学,开始写新诗。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学生救国联合会。1939年到陕北,在安吴青训班办《青年报》。1940年调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艺术部编写组。1941年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伊克昭盟乌审旗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46年秋,调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富县边境参加土地改革。1947年5月,作为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跟随第一野战军转战陕北。1948年回延安,编辑《群众文艺》。新中国成立后,曾去朝鲜、苏联访问,历任西北文联创作室主任、西安作协秘书长、《延河》主编、四川文联党组书记等职。著有诗集《别延安》、《延河照样流》、《我迎着阳光》,诗剧《山歌传》等。

戈茅

本名:徐光霄 别名:谷谿、简壤、余亦人、鲁山、齐野、元乐山等
出生年:1915 逝世年:1989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山东濮县人 流派:西北战地服务团

诗人简介

曾就读于濮县师范和山东省立第八乡村师范。1932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做战地通讯工作。1938年到武汉,在《新华日报》工作。同年到重庆,曾任该报副刊编辑主任。翌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与罗苏等合编《文学月刊》。1941年任新四军苏北文化协会秘书长,与戴平万合编《江准文化》。抗战后期,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在南京中共中央代表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社会部秘书室主任、情报总署办公厅副主任、文化部办公厅主任等职。著有诗集《草原牧歌》、《将军的马》,诗论集《诗歌评论》(与王亚平合著)等。

戈阳

本名:许少超 别名:戈阳
出生年:1923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作家
祖籍:广东澄海人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诗人简介

1935年参加革命,长期从事革命的文化艺术工作。1946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曾任该会文艺通讯部理事长等职。解放后历任省文联第一届组织组副组长、《华南青年报》总编辑、广州市记者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青年团华南团校副教育长、宣传部副部长,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新闻纪录片创作室、剧本编辑室、文学部、艺术中心副主任,广东作协第二届常务理事,广东影协第一届常务理事。1984年后,任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常务理事、顾问。1937年始创作诗歌、散文,先后出版《血仇》、《寸心草》、《月亮河》、《漂泊的云霞》等,诗歌、传记和革命回忆录《永恒的怀念》、《历史的轨迹》、《烙印》等7部文集,编导《五一在广州》、《太阳河畔》、《雷州青年运河》、《丽日南天》等10多部电影纪录片。1948年8月,戈阳的长诗《血仇》由新诗歌社出版,为“新诗歌丛书”之一。

葛贤宁

本名:葛贤宁 别名:
出生年:1908 逝世年:196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沐阳人 流派:

诗人简介

葛贤宁,江苏沐阳人,后赴台湾。葛贤宁很早便开始诗歌创作,在去台湾之前,他尤其爱抒情诗,因那时,他便著有一部抒情诗集《海》,一部写实诗集《荒村》和一部散文诗集《黑衣妇人》。到了台湾以后,由于社会有巨大的动荡,诗人的诗作具有了很大的影响力。他的作品有两首长诗《常住峰的青春》、《凤凰的新生》。除了潜心诗歌创作,葛贤宁还研究诗歌,他在去台湾后著有两部评论文集,一部是他与上官予合作写的《五十年来的中国诗歌》,另一部是《论战斗文学》。葛贤宁还写小说,如去台湾后,著有一部长篇小说《霜叶》。1951年11月葛贤宁与钟鼎文、纪弦创办《新诗周刊》,该刊于1953年9月停刊。1954年葛贤宁与钟鼎文、覃子豪在台湾创办蓝星诗社。著有诗集《海》(1933年)、《荒村》(1934年)、《额菲尔斯的青春》(1948年)等。葛贤宁的诗集《海》1933年7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海》《故乡的街道上》《西乡的姑娘》《银子姑娘》等诗32题,35首。有赵景深《序言》,他认为葛贤宁的诗歌风格“柔和婉约”;诗集《荒村》1934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荒村》《老年的木匠》《乡村的医生》《农家的黄昏》等诗27首,有赵景深《序》简要介绍诗集的内容;葛贤宁于1948年出版诗集《额菲尔斯的青春》,共分三卷:第一卷为“瞑”,收《波》《云》等4首诗;第二卷为“夜”,收《浪》《焰》等7首诗;第三卷为“晨”,收《露》《虹》等9首诗,共21首诗。前有《献诗》。

耿仙

本名:钱耕莘 别名:
出生年:1900 逝世年:197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绍兴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5年进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0年毕业,同年担任《曲江工潮》主编。后在绍兴热诚学校、剡山小学、上海劳动大学附属小学、浙江湘湖师范等校任教。1932年由夏丏尊介绍到上海世界书局任编辑,后转到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后又在嵊县中学、省里温州中学等校任职。其诗文常载于《慈幼月刊》、浙江《读书周刊》、《浙江民众教育》《艺风》等。著有散文诗集《劫后》(1929年)。钱耕莘的散文诗集《劫后》1929年7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本千作封面,收有《一片黄叶》《生的虚幻》《一封掉在路上的信》等散文诗84篇。

公木

本名:张永年 别名:顺通、松如、魂玉、章涛、席外恩、张嵩甫、木农、龚棘木、张涛等
出生年:1910 逝世年:1998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河北束鹿人 流派: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诗人简介

1928年秋考入辅仁大学,后转入北平大学,参与编辑《益世报》副刊《初步》。1930年参加北平“社联”、“左联”活动。1931年主编《鏖尔》杂志。1937年赴晋绥军区,编辑《动员》杂志。1938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在“抗大”工作并创作《八路军军歌》、《进行曲》歌词。1940年与萧三等组织延安诗社,编印《诗刊》。1941年主编《部队文艺》。1942年调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任教。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中共本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等职。1954年调北京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副所长、所长。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调吉林大学任教。1979年平反,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著有诗集《鸟枪的故事》、《哈喽胡子》、《十里盐湾》、《黄花集》、《公木诗选》,诗论集《谈诗歌创作》、《诗论》等。

公孙嬿

本名:查显琳 别名:
出生年:1920 逝世年: 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安徽休宁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早岁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等校,1939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并开始文艺创作。1941年辅仁文苑社出版其诗集《上元月》,同年与人组织“四一剧社”。1941年,查显琳诗集《上元月》由辅仁文苑社出版,为“瓣香书屋辑集之一”。收诗32首,依次为《生什之拾(代序)》《廊下一章》《商籁》《遁禅》《雨的音符》《琵琶》《可是我》《秋花献》《辅仁的大楼》《三叠令》《八行》《呈珠黄人》《从秋到冬》《北海的叮咛》《心吟》《落桃花》《塞外春的撷取》《掷一》《虚荣的结晶》《话城》《四行两咏》《夜语》《商籁》《碎梦》《核桃一成》《相羊》《与老树语》《青青》《手绢》《十刹海的归客》《虔寄我的情人》《上元月(赞歌·主题·题记)》。

孤帆

本名:夏树勋 别名:孤帆
出生年:1912 逝世年: 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上海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后辍学,回村任教。1932年就读于上海建国中学,后进上海正风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学习,加入中国诗歌会。之后任教于中小学,并在《救亡日报》《大公报》等刊发表诗文。诗集《孤帆的诗》1936年1月由青岛诗歌出版社出版,为“诗歌出版社丛书第二种”,由郭沫若题封面。诗集分为四辑,收《长工阿二的死》《一个上等兵的歌》《母亲,告诉你》等诗22首。前有蒲风的《序》,他认为:“孤帆没有逃避现实,反而是浸在现实,有时甚至过于溺于现实,因而虽然睁开了目,却看见一些似大道而实则模糊的路。孤帆应该认清楚了现实,指摘着现实,把自己置于前进的歌声中。”

古鲁

本名:吴尊文 别名:古鲁
出生年:1918 逝世年:200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湖南省华容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8年1月,古鲁的诗集《夜行》由春草出版社出版,为“春草丛书”之三。收有《祝福》《死讯》《露珠》等诗。

顾颉刚

本名:顾诵坤 别名:顾颉刚
出生年:1893 逝世年:1980
性别:男 职业: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诗人
祖籍:江苏苏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6年,转北大本科,读哲学。1918年,北大教授刘半农等人发起征集歌谣运动,征集各地民歌。此事引起顾颉刚的兴趣,时值夫人病逝,心情郁闷,无法着手古史研究,于是便在家中搜集,或向邻居亲友搜集歌谣,一二年间搜到歌谣数百首,并其他方言、谜语、谚语、唱本、风俗、宗教等资料若干。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1923年底,在北大研究所,担任《歌谣》周刊编辑,为《歌谣》周刊的主要撰稿人。1927年4月,赴广州中山大学,担任学校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代理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后曾在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担任《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1926年顾颉刚的《吴歌甲集》在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出版,胡适作序,其多为顾颉刚1919年前后休学在家时搜集的。顾颉刚将此200首歌谣分成五类:一、儿童的歌;二、乡村妇女的歌;三、闺阁妇女的歌;四、男子(农、工、流氓)的歌;五、杂歌。他将后四类又再统归为“成人的歌”。其中乡村妇女的歌多为私情歌:“这是以她们的中心思想(爱情)发挥而成的歌;因为她们没有受过礼教的熏陶,所以敢做赤裸裸的叙述。”

顾视

本名:顾孝 别名:顾视
出生年: 不祥 逝世年: 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河北宛平人 流派:华北作家协会

诗人简介

就读于当时的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毕业后在《武德报》社、艺术与生活社及中学工作。1944年任华北作家协会诗歌部门委员。1942年9月,顾视诗集《虹桥集》由艺术与生活社出版,为“艺生文艺丛书”之五。编辑为袁笑星,发型机构为艺术与生活社(北京西直门后),印刷者为和平印刷所(广平库十四号),每册实价六角。全书收诗33首,包括《诉曲》《流》《幽夜》《写照七章》(含《晨》《写照》《雨夜》《秋》等。书前有郭绍虞为诗集作的《序》。1943年5月1日,顾视的诗集《画影篇》由艺术与生活社出版,为“艺生星火小丛书”之一,定价一元。收《画影篇(一)》《画影篇(二)》《芦台拾记》《塞外吟》《草及其他》《流》《夜之歌》《古柳》《刻景二章》《灵》《谎与梦》《题》《山行记二篇》《云与风》《记》《边山》等18首诗。书前有俞平伯题词,商鸿逵作序,书后有诗人后记,宣称“诗的意境是真实的情感对外物冲突的表征,丝毫不容“无病呻吟”的潜伏。

关露

本名:胡寿楣 别名:胡楣,芳君、梦茵、林荫等
出生年:1908 逝世年:1982
性别:女 职业:诗人
祖籍:河北延庆人 流派:中国诗歌会,中国诗人协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诗人简介

生于山西太原。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国文系,后转哲学系,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秋到上海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参与《新诗歌》编辑工作。1934年编辑《中华日报》诗副刊。1936年加入中国文艺家协会,编辑《生活知识》。1937年参加中国诗人协会,被选为理事。同年与王亚平编辑诗刊《高射炮》。1939年在上海受命开始打入敌伪内部搜集情报。1942年在日本女作家佐藤俊子创办的《女声》杂志工作,1945年任主编。抗战胜利后,去苏北建设大学文艺系任教。1949年在华北大学三部文学研究室任文学创作组长。1951年调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5年、1967年两次被错捕入狱。1975年获释,1982年获平反。著有诗集《太平洋上的歌声》,小说《新旧时代》、《苹果园》等。

郭风

本名:郭嘉桂 别名:金戈、郭嘉、张伞、谷枫、苏月、叶于洪、中野、苏明、苏晶、拔荻、野寺、叶一造等
出生年:1918 逝世年:2010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福建莆田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8年在莆田师范半业后当小学教员。1938年主编《铁鸟之群》。1941年春,任福建水安华南通讯社编辑。同年夏,入省立师范专科中文系学习。1944年夏毕业,回莆田当中学教员。1945年底到福州改进出版社任《现代儿童》主编。1946年被选为全国文协福建分会理事。1947年任福州高级工业学校语文教员。1950年选为福建文联常委,任《福建文艺》副主编。1959年后历任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全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诗集《木偶戏》、《叶笛集》、《月亮的船》,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等近10种。

郭沫若

本名:郭开贞 别名:麦克昂、易坎人、羊易之、谷人、爱牟、杜顽庶、高汝鸿、安娜、白圭、牛何之、杜荃、杜、石沱生、龙子、克拉克等
出生年:1892 逝世年:1978
性别:男 职业: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祖籍:四川乐山人 流派:浪漫主义诗派,创造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诗人简介

1906年入嘉定高小。次年升入嘉定中学。1910年插入成都分设中学。1913年冬赴日本留学。翌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秋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进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9年组织夏社,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4月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出版《创造季刊》。同年,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在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编辑《创造周刊》、《创造日》。1924年再次东渡日本,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同年9月回国。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长,随后参加北伐,任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和副主任。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流亡日本。在日期间,从事甲骨文和中国古代历史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任《救亡日报》社社长。1938年到武汉,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进行抗日斗争。同年冬到重庆。1940年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等大型历史剧。1945年夏访问苏联。1946年5月离开重庆,在上海、香港等地领导文化界进行民主革命斗争。1948年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抵北平,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被选为全国文协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瓶》、《恢复》、《前茅》、《新华颂》,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回忆录《创造十年》、《洪波曲》等;历史研究专著有《青铜时代》、《甲申三百年祭》等;古文字学研究专著有《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译有《浮士德》、《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均收入《郭沫若全集》。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