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
本名:常家选 | 别名:剧孟、沉默、常征、牧原、翟端等 |
出生年:1904 | 逝世年:199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艺术史家,学者 |
祖籍:安徽颖上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2年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开始发表诗作。1927年参加学生军北伐。次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31年毕业,任中央大学高中部主任。1934年与汪铭竹、程千帆等组织土星笔会,出版《诗帆》月刊。1935年去日本,入东京帝国文学部大学院研究东方艺术史。1936年回国,与洪深等组织中国舞台协会,1937年与田汉等编辑《抗战日报》。翌年到武汉,任周恩来秘书。1939年在重庆任艺术考古研究院研究员。1942年任国立艺专教授,同时与傅抱石等编辑《学术杂志》。1943年任东方语言专科学校教务长,参与组织全国文协云南分会。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赴印度任泰戈尔大学教授。1949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有诗集《毋忘草》、《蒙古调》,学术论著《民俗艺术考古论集》、《汉唐之间西域乐舞百戏东渐史》、《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等。
车虹
本名:车作汉 | 别名:车虹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河南荥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见诗于《狂飙》,载1944年重庆《文艺先锋》第5卷第1、2期合刊;诗《街巷(外一章)》,载1945年重庆《火之源》第4期。1946年春出版诗集《山茶花》,1947年9月在上海《文艺复兴》第4卷第1期发表《那个梳双辫的女人》。1946年春,车虹的诗集《山茶花》出版。收有《希望》《芦笛吹出的》《山茶花》等诗。(未见诗集)
陈北鸥
本名:陈伯鸥 | 别名:陈北鸥 |
出生年:1912 | 逝世年:1981 |
性别:男 | 职业:作家,编辑,教师 |
祖籍:福建闽侯人 | 流派:北平左翼作家联盟 |
诗人简介
1931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系,1932年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主编《文学日报》、《北平文化》等刊物。1933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研究院学习,曾参与组织留日学生文化协会。1936年回国后,曾任济南《救国导报》总编辑、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救亡日报》记者、华北大学文学研究室研究员等。陈北鸥诗集《心曲》1933年1月由北平著者书店出版,1933年5月再版,收有《你那芳影笑颜》《武士的祈祷》《幽夜苦坐》等诗33首。前有《代序》。
陈此生
本名:陈勉勤 | 别名:陈此生 |
出生年:1900 | 逝世年:1981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教育家 |
祖籍:广西贵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复旦大学肄业,1935年起历任广西师专教务主任、广西大学教务长。建国后,历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广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陈此生诗集《火流》1931年11月由广州星星出版社出版,为“星星丛书第一种”,收《第六仓的第一夜》《梦中的母亲》《偶然的感触》等诗16首。
陈独秀
本名:陈庆同 | 别名:陈乾生,只眼、陈由己、三爱、撒翁、顽石、陈仲、陈仲子、熙洲仲子等 |
出生年:1879 | 逝世年:1942 |
性别:男 | 职业:文艺理论家 |
祖籍:安徽怀宁人 | 流派:新青年社 |
诗人简介
晚清秀才。1897年入杭州求是书院读书。1898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归国。翌年在安徽组织爱国社,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报》。1912年任安徴省政府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大力宣传科学与民主,首张文学革命大旗,撰写《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等文,影响深远。1916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次年任文科学长。1918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新文化与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时为精神领袖之一。同年6月被当局逮捕,出狱后赴沪。1920年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1922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有严重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抗战开始后被释放。1942年在四川江津病逝。著有《独秀文存》(4卷)。
陈迩冬
本名:陈钟瑶 | 别名:沈冬、冬郎、蕴庵、皇甫鼎等 |
出生年:1913 | 逝世年:199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学者 |
祖籍:广西桂林人 |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
诗人简介
中学毕业后考入广西大学。30年代开始创作新诗并从事话剧运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先后任桂林分会、重庆分会理事,曾编辑《战时艺术》、《拾叶》诗刊、《风雨》月刊、《大千》杂志、《诗创作》、《桂林日报》副刊等。1947年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后去香港。1949年赴北平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编北京《新民报》副刊。后任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1954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著有诗集《最后的失败》、剧本《战台湾》、小说集《九纹龙》等。
陈洪海
本名:陈洪海 | 别名: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福建福州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其诗曾载于《诗林双月刊》《国闻周报》等。诗集《海之歌》1937年4月由上海青春社出版,1937年6月再版,收《独唱》《樱花要开遍中华》《三月的支那》等诗29首。前有陈洪海《自白》。
陈辉
本名:吴盛辉 | 别名: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194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南常德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开始写诗。1939年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椐地,任通讯社记者。1941年任涞涿县青救会主任、中共区委书记、武工队政委等职,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战斗在敌后战场上。1945年2月在抗日战斗中壮烈牺牲。著有诗集《十月的歌》。
陈敬容
本名:懿范 | 别名:陈彬范、陈在琼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1989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翻译家 |
祖籍:四川乐山人 | 流派:现代诗派,象征诗派,新现代派 |
诗人简介
193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自学中外文学,开始发表诗作。1938年在成都参加全国文协成都分会。1940年赴西北。1944年到重庆,当过小学教师、合作社职员、《文史》杂志和文通书局编辑。1946年到上海,专门从事创作翻译。1947年参与《诗创造》工作。1948年与杭约赫等创办《中国新诗》杂志并任编委。1949年春经香港到北平,入华北大学正定分校学习。同年底分配到最高人民检察署工作。1956年调《世界文学》任编辑。1965年到《人民文学》诗歌散文组工作。1979年到《诗刊》任编辑。因诗作被选入《九叶集》,故有“九叶派”诗人之称。著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散文集《星雨集》,译有《巴黎圣母院》、《安徒生童话》、《绞刑架下的报告》等。
陈梦家
本名:陈梦家 | 别名:陈漫哉、梦申等 |
出生年:1911 | 逝世年:196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考古学家 |
祖籍:浙江上虞人 | 流派:格律诗派,新月社 |
诗人简介
生于南京。16岁开始写诗。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并出版第一部诗集。1932年赴上海参加抗日斗争。后去北平,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1934年为研究生,攻读古文字学。1936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去清华大学任教。抗战前夕随校南下。1938年至1944年,在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年秋赴美,在芝加哥大学教古文字学,同时搜集、整理中国青铜器,着手编全美所藏中国铜器图录。1947年夏,在游历了英、法、丹麦、荷兰、瑞典等国家后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调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任研究员和《考古通讯》主编。1966年受迫害致死。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天》、《铁马集》、《梦家存诗》,论著《殷墟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等,编辑有《新月诗选》。
陈凝秋
本名:陈秉钧 | 别名:塞克 |
出生年:1906 | 逝世年:198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戏剧家 |
祖籍:河北霸县人 | 流派:西北战地服务团 |
诗人简介
1924年在哈尔滨主编《晨光报》副刊《晨光》,开始诗歌创作。1926年被捕。1927年8月入上海艺术大学学习,参加南国社,开始戏剧生涯。1929年回哈尔滨。1932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3年再次到上海,从事电影艺术工作,同时创作抗日救亡歌曲。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出队第一队并任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同年底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教授。1940年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院长,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边区剧协副理事长。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整风运动。1945年后,先后任热河省文联主任、东北戏剧工作委员会主任、辽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辽北学院院长、东北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全国文联常委、中央实验歌剧院顾问等职。著有诗集《追寻》、《紫色的歌》,话剧《歼灭》,歌剧《滏阳河》等。
陈山
本名:杨时俊 | 别名:黄寄萍、薄采、向东流、杨子、夕拾、李芳原、平原、柳夷、俯冲、雷击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199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剧作家 |
祖籍:浙江宁波人 | 流派:延安新诗歌会 |
诗人简介
1934年开始文艺创作。1936年参加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浙江日报》记者后任四明山抗日根据地鄞慈、上虞等县办事处主任、县武装部长、代理县委书记等职。1945年随军北上山东。1950年任南京文联秘书长,主编“江南文艺丛书”。1952年任华东文化部党组成员。1955年任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月报》编委。1959年调浙江省文联。1962年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开国集》、《报国集》、《擂鼓集》、《谷雨集》,越剧现代戏《英烈缘》、《蚂蚁岛》等。
陈向平
本名:陈增善 | 别名:陈向平 |
出生年:不祥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上海宝山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陈向平是老革命、老出版人。他原名陈增善,上海宝山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受党的委托,打进了国民党主办的《东南日报》社(金华版),主编《笔垒》副刊,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宣传阵地,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揭露黑暗,当时在浙东、皖南、赣东、闽北、闽南一带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向平在主编《笔垒》副刊时,除了团结一批进步文人外,还发现、培养了一些青年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后以金庸名世的查良镛。可以说,陈向平是金庸办报、从事写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与顾惠民主编《中国民歌千首》(1923)。
陈新明
本名:陈新明 | 别名: |
出生年:1956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北大冶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陈新明,中师毕业,曾任小学教导主任、校长,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中南五省中学生文联辅导师。西塞山诗社社员、黄石市暨大冶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华教育研究会会员、《二桥仙》杂志社编辑。著名诗作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游鹿獐山》、《还地桥一瞥》、《东方山落霞》、《颂大冶》、《调寄浪淘沙·咏松》、《春节感怀》等。1944年8月,陈新明诗集《曼陀罗集》由成都中西书局出版,初版印刷3000册。全书收《海的重逢》《微笑》《也许》《期待》等诗30首,书前有柳涛的《写在曼陀罗集前面》一文。
陈友楳
本名:陈友楳 | 别名:秋原 |
出生年:不祥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广东潮州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其作品1930年左右曾载于广东省立第四中学校刊《四种中周刊》。秋原诗集《一握之砂》1930年10月出版,诗集上写明为“短歌集”,后有附录《山居杂诗》《九月三日》。前有诗人《卷端题辞》,他谈到该集中的情感:“有的是悲哀的痕迹,有的是怨恨的眼睛,有的竟是失望的叹气;那出发点不外乎Nihilism。有时自己捧起来读了,不免觉得凄然喟然,而茫然的时候,正也不少。”他也说到该集与日本诗人石川啄木的关系:“他的《短歌集》和《呼子与口笛》是我所最爱诵的,不知不觉间我似乎也感着同他一样的心情……本书的书名是袭自石川啄木在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〇)刊行的《一握之砂》的。因为我想,这称呼用来加在这十八年后的一个无名作者的小小歌集上面,倒是十分适切的事。”
陈雨门
本名:陈化鲤 | 别名:晚清、陈时、曼硕、任何、陈菲、陈晴、李蕾、晚晴、陈阙、小萍等 |
出生年:1908 | 逝世年:199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河南睢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9年在河南美术专门学校中国画系毕业,此后在中学任教。1930年开始写诗。1933年起相继编辑《平野》周刊、《茉莉》副刊、《山雨》月刊、《青春诗刊》。抗战后流亡豫西。解放战争期间编辑《沙漠文艺》。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中南文联委员。著有诗集《瓣瓣落花》、《初耕》、《喜讯》等。
陈原
本名:陈原 | 别名: |
出生年:1918 | 逝世年:200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出版家 |
祖籍:广东新会人 | 流派:中国作家协会 |
诗人简介
1918年5月23日生于广东新会,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30年代起,先后在新知书店、生活书店、三联书店任编辑。1942年9月,陈原的翻译与创作诗集《母与子》由诗创作社出版,为“诗创作丛书”之六。收有《海鸥》《寄绿川英子》《沙漠里的心》等诗。书末有《后记》云:“为了纪念这几年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写的十首小诗编成下辑。”除译作13篇外,下辑“创作之什”收诗10首,依次为《母》《海鸥》《更夫》《寄绿川英子》《沙漠里的心》《晨》《清早送友回营》《赠别》《无题》《牢》。
陈子谷
本名:陈子鹄 | 别名:陈子谷 |
出生年:1916 | 逝世年:198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广东澄海人 | 流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诗人简介
陈子鹄,泰国爱国华侨。1929年从泰国回广东求学。1923年秋到北平,考入中国大学经济系。1933年转外国文学系。1934年12月去日本东京,参加东京“左联”,编辑“左联”机关刊物《东流》的诗歌部分。同时参与另一“左联”机关刊物《杂文》的编辑,并担任经费收集工作。同年8月,他创作出版了诗集《宇宙之歌》,寄赠鲁迅先生一册,以表敬意;又赠郭沫若一册,向他求教。1935年7月15日《杂文》2期上发表他的小诗《待》。1936年初去香港,经宣侠父介绍,参加民族革命大同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7月负责筹建北京地质学院。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凡以后,担任地质部教育司副司长兼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1982年9月离职修养。陈子鹄诗集《宇宙之歌》1935年7月由东流文艺社、文艺刊行社出版,为“东流丛书”之一。分为4辑:第1辑为“狂歌”,收《狂歌》《交响乐》等诗8首;第2辑为“真理的探讨”,收《友爱》《论诗人》等诗3首;第3辑为“圣诞前夜”,收《庆祝的一天》《祈祷》等诗4首;第4辑为“情怀”,收《过去的轮廓》《我们心中没有你们的新年》诗2首。共收诗17首。前有《序诗》、东京“文艺刊行社”的会启.
陈醉云
本名:陈逸 | 别名:陈醉云 |
出生年:1895 | 逝世年:198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浙江嵊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20世纪20年代曾在上海中华书局编辑语文课本。他是儿童刊物《小朋友》的约稿作家,同时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发表诗歌、散文。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入会号121。30年代初回嵊县立中学教书。文学著作有:诗歌《驯鸽》(中华书局1924年7月初版)、《玫瑰》(春潮书局1928年11月初版)、《月亮的绘画》(我的书·新诗,中华书局1934年3月出版)、《望月》(中华书局1930年11月初版)、《采花女》(中华书局1932年8月出版)、《纺织娘》(1934)、《新竹》(1934)。
成仿吾
本名:成灏 | 别名:石厚生、芳坞、澄实 |
出生年:1897 | 逝世年:1984 |
性别:男 | 职业:文学理论家,诗人 |
祖籍:湖南新化人 | 流派:浪漫主义诗派,创造社,中国文艺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华北文艺界协会 |
诗人简介
1910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1921年4月回国。同年7月,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创造社,编辑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同时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工作。1927年出版第一部创作集,次年出版第一部文学评论集。1924年至1927年任广东大学教授、黄埔军官学校教官。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法国。1931年回国。后赴鄂豫皖苏区,历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抵延安,任中央党校校务主任。后任陕北公学校长、华北联合大学校长、晋察冀边区参议会议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校长以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著有文学评论集《使命》,诗歌、小说、戏剧合集《流浪》等。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