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荷

本名:曾今可 别名:
出生年:1901 逝世年:197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西泰和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早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参加北伐。1931年在上海创办新时代书局,出版《新时代》月刊。抗战胜利后以《申报》特派员身份到台北工作,曾编辑台湾《正气月刊》,1971年病逝于台湾。有诗集《爱的三部曲》(1931年)、《两颗星》(1933年),译诗集《最后的偕游》(1931年),编选诗集《女朋友们的诗》(1932年)。曾今可诗集《爱的三部曲》1931年7月由上海新时代书局出版,为“新时代文艺丛书”之一。扉页有“献给正在恋爱着和已失恋的朋友们”。该诗集由袁盈之女士作封面,华林先生代选名画,丁丁先生作序诗。诗集分为三部:第一部曲为“爱的憧憬”,收《天仙般的姑娘》《跟着爱走吧》等10首诗;第二部曲为“爱的沉醉”,收《但怕你不爱我》《赠给你两样宝贵的东西》等10首诗;第三部曲为“爱的幻灭”,收《一首每秒的诗》《请你远远的走开》等10首诗,前有《序曲》《序诗》《前奏曲》,后有《尾声》。

康白情

本名:康白情 别名:商隐、厚庵、愚庵等
出生年:1896 逝世年:194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四川安岳人 流派:新潮社,少年中国学会

诗人简介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1月与罗家伦、傅斯年等组织新潮社,提倡新文学,创办《新潮》月刊,发表新文学作品,同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组织“北社”,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回国后离开文坛。1945年病逝。著有诗集《草儿》、《草儿在前》,编辑有《新诗年选<1919年>》等。

康定

本名:程康定 别名:康定
出生年:1920 逝世年:199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河南邓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0年前后在河南《阵中日报》、重庆《诗丛》、《文讯》、《青年文艺》、万县《诗前哨》、桂林《青年文艺》、上海《诗创造》、以及天津、北平等地报刊发表诗作。1947年10月在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出版诗集《掘火者》,该诗集被列入《创造丛刊》出版发行。有诗集《掘火者》,收诗13首,依次为《老兵》《无题》《小火石》《掘火者》《星群》《春的第一朵》《荒店》《小城》《村庄剃头匠》《黑皮》《雨天,在小城里》《穷孩子们》《生活小题》。

柯灵

本名:高隆盛 别名:芜村、林真、陈浮、逆民、丁一元、庄濡、司徒琴、朱梵、宋约等
出生年:1909 逝世年:2000
性别:男 职业:诗人、散文家、剧作家
祖籍:浙江绍兴人 流派:

诗人简介

生于广州。少年失学。1925年任小学教师。1926年开始发表诗作。1930年编辑《儿童时报》。1931年到上海,先后编辑《文化街》、《民族呼声》、《世纪风》、《浅草》、《草原》、《万象》等。后投身电影、话剧运动。上海沦陷后,两度被日本宪兵速捕,备受酷刑。抗战胜利后,任《文汇报》主笔兼副刊主任,兼编《新民晚报》副刊《十字街头》,与唐弢等创办《周报》,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后被选为该会中央常委。1948年赴香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大众电影)与《上海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著有诗集《月亮姑娘》,电影文学剧本《武则天》、《乱世风光》、《春城花落》、《海誓》、《为了和平》、《不夜城》、《秋瑾传》,报告文学集《春满人间》,散文集《望春草》、《晦明》、《市楼独唱》等。

柯仲平

本名:柯维翰 别名:仲、柯仲屏、云南、南云等
出生年:1902 逝世年:1964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云南广南人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延安诗会,延安新诗歌会,创造社,狂飙社,战歌社

诗人简介

1915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时在学校组织学生“爱国联合会”,出版《滇潮月刊》,同时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冬离滇赴北京。1924年入法政大学法律系,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到上海,在创造社出版部工作。同年秋被捕,出狱后回到北京。1927年抵西安,在中学和师范学校任教。1929年到上海,参加“狂飙社”活动并在建设大学任教。同年冬又被捕,不久出狱。1930年春任《红旗报》记者,后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及上海工会联合会秘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第三次被捕。1933年8月出狱。1935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期间组织“理践社”,研讨马克思主义。1937年8月回国,11月赴延安。1938年1月任边区文协副主任;2月成立“战歌社”,任社长。同年与田间等发起街头诗运动;民众剧团成立,任团长。1939年任《文艺战线》编委、文协延安分会理事。1941年任延安新诗歌会执委。1942年任边区文协主任、边区地方艺术学校校长、延安平剧研究院副院长并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3年任戏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49年被选为全国文协副主席。1950年后历任西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文联主席、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协西安分会主席等职。著有长诗《海夜歌声》、《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诗集《从延安到北京》,诗剧《风火山》,歌剧《无敌民兵》等。

库尔班·伊明

本名:库尔班·伊明 别名:朔胡·艾尔肯
出生年:1914 逝世年:199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新疆喀什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2年后就读于经文学校及世俗小学。1931年开始写诗。1935年在喀什城郊农村小学当教员。1939年春入乌鲁木齐省立师范学校读书。1942年毕业,分配到阿瓦提县小学任教,年底到哈牧力克小学任教。1944年1月在英吉沙县维吾尔文化教育协会文化科当干事。1945年在喀什市二小当教员。1947年任《喀什日报》维文编辑。1949年7月在喀什市人民教育宫图书馆工作。1950年调喀什文工团从事文学创作。1955年9月调市文化馆。1957年加入新疆文联和作协。后任《喀什文艺》副主编。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诗集《甜》,与人合著《塔力木嘎扎力诗集》、《不会断的情意》等。

赖和

本名:赖河 别名:和仔仙、甫三、灰、安都生等
出生年:1894 逝世年:1943
性别:男 职业:小说家,诗人
祖籍:台湾彰化人 流派:台湾新文学社,台湾文艺联盟

诗人简介

1907年入小逸堂学汉文。1909年入台北医学校就读。1914年毕业。1916年返彰化开设赖和医院。1917年到厦门博爱医院服务,开始接受新文化思潮的影响。1919年返台,一面继续行医,一面从事抗日运动和新文学运动。1921年加入台湾文化协会。1923年底因从事民族解放运动被捕,不久出狱。1926年1月1日在《台湾民报》发表《斗闹热》,与同时发表的杨云萍的《光临》被公认为台湾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白话小说。1932年任《台湾新民报》学艺栏编辑。1934年加入台湾文艺联盟。1938年曾赴日本,后转赴东北、北平游历。1941年第二次被捕入狱,被关押50余天。在台湾被尊为“台湾新文学之父”。著有小说《斗闹热》、《一杆枰仔》、《不如意的过年》、《前进》、《蛇先生》、《雕古董》、《棋盘边》、《浪漫外记》、《辱?!》、《可怜她死了》、《归家》、《惹事》、《善讼人的故事》、《赴了春宴回来》,新诗《南国哀歌》、《流离曲》、《低气压的山顶》、《思儿》,散文《狱中日记》等。另有《赖和先生全集》(1979年出版)。

兰尘侣

本名:金国祥 别名:尘侣
出生年:1908 逝世年:1953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台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金国祥1925年在温州省立第十中学读书,参加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蔡雄等秘密创办《照胆》报。1929年,进地下党控制的上海艺术大学学习,此后多年致力于革命解放运动。1953年在上海亚东中学教书,不及两月肺病复发,医治无效死亡。诗集《马路上》1932年5月由闪砾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下两辑:上辑为“放歌之什”,收《我们的放歌》《荒年》《战士之死》等诗9首;下辑为“霏微之什”,收《薄暮时分》《寄病中人》《晨光里的一幕》等诗4首。前有《序曲》,后有《后记》。

蓝本

本名:王乐天 别名:蓝本
出生年:1917 逝世年:1996
性别:男 职业:诗人,画家
祖籍:上海人 流派:中国美术家协会

诗人简介

蓝本,曾任《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王乐天漫画选》。1947年,蓝本的诗集《独语诗集》由天鹅社出版。前有《序诗》《叩问》,《独语》中收了《致黑影》《致采菱女》《致星空》《致烟斗》《致绿苹果园》等48首诗,标题皆为《致XX》,其后有《诗尾:七重天小立》以及3首英文诗《When raphael grown up as a man》《To starry sky》《To pipe》。书前有他的《诗谈片》。

雷溅波

本名:雷必兴 别名:碧星、三弟等
出生年:1909 逝世年:1999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云南思茅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5年考入昆明省立一中,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校学生会主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到上海,在劳动大学工作。1931年被捕,获释后从事红色工会工作,开始诗歌创作。曾与田间合编《每月诗刊》并编辑《中华日报》副刊。1932年参加“左联”和中国诗歌会。1934年秋,任“文总”组织的飞行示威总指挥。1935年去日本,在东京编辑《诗歌生活月刊》,参加“留东”诗歌社的活动。1937年回国。抗战期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编辑《歼倭半月刊》。1947年任《新云南周刊》社副社长。1948年重新入党。1949年赴思茅游击区,任六顺具长、思茅六顺军政民联主席等职。1951年后任云南省文化馆馆长、昆明市文化馆馆长。著有诗集《战火》、《群众的队伍》、《前进!中国兵》等。

雷石榆

本名:雷社隐 别名:林未春,舌夷、式羽、玉桑、纱雨、雷霆、雷破空、马山、牛车、莫非我、杜拉等
出生年:1911 逝世年:199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广东台山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9年入台山县立中学学习,主编《台中半月刊》。1932年任台山《民国日报》副刊编辑。次年留学日本,入中央大学经济系,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与日本左翼诗杂志《诗精神》合作。后主编过《东流》及《诗歌》月刊,与蒲风等创办《诗歌生活》。1936年回国,在福建学院附属高中任教。1937年与黄宁婴、芦荻等组织中国诗坛社,编辑《中国诗坛》。1938年任第一、第二战区司令部日语编译员。抗战时期曾主编《西南文艺》、《福建民报》副刊、《闽南新报》副刊等,负责全国文协云南分会工作。1947年去台湾大学任教。1949年被捕,后流亡香港,在南方学院、中业学院任教。1952年后任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教授,作协天津分会、河北分会理事等职。著有诗集《沙漠之歌》、《国际纵队》、《新生的中国》、《小蛮牛》,译有《海涅诗抄》、《奴隶船》等。

黎梵薰

本名:李文勋 别名:李卉、黎梵薰
出生年:1920 逝世年:198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常熟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2年4月,黎焚薰的诗集《滨岸》出版,由江西尖兵书店总经售,为诗歌与木刻社主编“诗木丛书”第一辑之一。收《荫路》《滨岸》《到城市的路上》《播种季节》《墓歌》《春日》《茅舍》《窗下》《棉大衣》《耕牛》等诗12首,有作者《后记》:“这里收集了十二篇长短诗,只是一些没有成熟的可怜的产物,写作的年月也相差得很厉害,有的甚至在一九三九年度写下的,最近写下的也收集了若干篇,由于这个缘故,风格上的歧异是很容易看出来的,……黎焚薰于一九四一,十一,廿八。”1941年12月,《诗歌与木刻》杂志曾为这本诗集刊登广告:“黎焚薰先生是一个青年诗人,他底作品,充满着情深情热,也是青年们狂然地喜爱的!本集包括14长短篇,是作者近年来认为认真的东西。伟大的三十一年,它像风云中一条伸长的火链子,而这个《滨岸》的出版,更有它的历史意义;平素喜爱黎焚薰先生诗作品的,看这个集子,尤其会帮助更了解诗,了解作者,与了解时代。全书32开本,一百数十面,横江重纸精印,并由张乐平先生设计封面。该书三十一年二月出版,预约实价每本一元五角,优待《诗歌与木刻》月刊订户,享有八五折扣,挂号寄费均在外。”

黎锦晖

本名:黎锦晖 别名:
出生年:1891 逝世年:1967
性别:男 职业:作家,音乐家
祖籍:湖南湘潭人 流派:

诗人简介

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朝举人,曾官至桂林知府。父亲黎培銮是贡生。黎家八子四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老大黎锦熙是语言学家,是白话文推广运动的主将。黎锦晖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音乐体育专修班。1914年开始儿童诗歌的创作和编辑。1916年起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活动,并在其兄黎锦熙的影响下参与推广国语拼音运动。1919年黎锦晖渐渐地认识到,推广国语要从少年儿童抓起,最好的方法就是唱歌跳舞。1920年,黎锦晖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他创作的儿童歌曲《老虎叫门》也问世了——“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1921年到上海,在中华书局编辑语文教科书,并参与“新音乐运动”,他创作了大量的儿童表演歌曲和儿童歌舞剧。1922年4月黎锦晖创办《小朋友》周刊。1920年至1927年创办国语宣传队、中华歌舞专科学校。1928年组织中华歌舞剧团(后改为明月歌舞剧社),在上海、南洋等地演出。抗战爆发后去重庆,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并为中国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1922年到1927年是他创作最重要的阶段,创作有诗歌、童话、短篇小说等400余篇。主要著作有:儿童表演歌曲《可怜的秋香》《因为你》、《寒衣曲》、《蝴蝶姑娘》、《欢乐之夜》。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月明之夜》、《三蝴蝶》、《葡萄仙子》、《春天的快乐》、《小小画家》等。《黎锦晖歌曲集》共三册。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第一册1926年10月出版,1929年5月第七版。全书19页,收录歌舞剧《葡萄仙子》(9首)、歌曲《可怜的秋香》(3首)、歌曲《寒衣曲》(2首)的歌词,共14首歌词。

黎青主

本名:廖尚果 别名:黎青主、黎青
出生年:1893 逝世年:1959
性别:男 职业:音乐家
祖籍:广东惠阳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出身于书香之家,武昌起义时曾参加潮州战役。1912年留学德国,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学,兼修钢琴和作曲理论,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投身大革命,广州起义失败后遭通缉,改名青主。1928年起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并主编《乐艺》季刊。1934年后脱离音乐界,四十年代中期以后一直以教授德文及翻译为生。著有《诗琴响了》(1931年),《哥德》(1933年)。诗集《诗琴响了》1931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之一。分为三辑:“复归于我的艺人”收诗42首、“艺人的爱”收诗22首、“似曾相识的戎马书生”收诗8首。最后有一文《怎样创作诗的艺术》。“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是我国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第一套由专业音乐家执笔编著、系统应用于专业音乐教学的音乐教材,共33种34册。萧友梅将《诗琴响了》列入该丛书之一。《哥德》1933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百科小丛书”之一,由王云五主编。这本著作介绍哥德及其作品,如第五章为“哥德的抒情诗”。前有黎青主的《序》。

黎特夫拉·穆特里夫

本名:黎特夫拉·穆特里夫 别名:
出生年:1922 逝世年:194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新疆尼勒克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2年到伊宁市塔塔尔小学学习,毕业后入伊宁市的俄罗斯中学读书。1937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诗作。1939年入省立师范学校读书。1941年到《新疆日报》工作。1943年被当局调到阿克苏专区阿克苏报社工作,受到监视、传讯和迫害。1944年冬在阿克苏秘密组织革命团体“火星同盟”,用诗歌唤起民众武装起义。1945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年仅23岁。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数民族作家中影响较大者之一。著有诗集《给岁月的答复》、《爱与恨》、《黎·穆特里夫诗选》等。

黎先耀

本名:黎凝晓 别名:楚原等
出生年:1926 逝世年:2009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杭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7年参加演剧队,后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救亡戏刷活动。演剧队解散后,进学校读书,开始诗歌创作。194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45年入暨南大学经济系学习,组织太白社。1947年协助臧克家编辑《创造诗丛》。次年赴香港,任《文汇报》编辑。同年冬进入华北解放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接管北平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1957年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1973年后任北京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自然》杂志主编、作协北京分会理事。著有诗集《初唱》、《夜路》、《脚印》以及《黎先耀散文选)》等。

黎央

本名:李一航 别名:虹飞
出生年:1916 逝世年:
性别:男 职业:诗人,翻译家
祖籍:浙江德清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后去日本留学。抗战爆发时回国。1938年至1941年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任中学教师、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在浙江省文联工作。著有《虹飞诗集》,译有《叶赛宁诗抄》等。

黎之

本名:李曙光 别名:黎之
出生年:不祥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记者,编辑
祖籍:山东黄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7年任《新洛阳报》、《中原日报》及《长江日报》记者、副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干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谁曾这样唱》、《火中钢》、《向北京致敬》,短篇小说集《两个汽车驾驶员》,历史小说《锦瑟曲》、《泰娘歌》等。1949年8月,黎之的诗集《转运翻身》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为“人民艺术丛刊”之八。收《河南民谣》《转运翻身》《康文成》《张大嫂》4首诗。书有《前记》。

李白凤

本名:李象贤 别名:李逢,李木子、鹑衣小吏等
出生年:1914 逝世年:1978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北京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曾在青岛铁路中学读书,后考入北京民国学院。抗战爆发后,辗转南下。1941年在桂林一边教书一边从事诗歌和散文创作。1946年到上海,为财政局小职员。1946年至1949年间参加全国文协,任诗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开封师范学院等校,主要从事古文字学研究。著有诗集《北风辞》、《采旗谣》、《凤之歌〉、《春天,花朵的春天》、《南行小草》,散文集《圣者的血迹》,小说集《马和放马的人》、《小鬼》、《孩子们》等。

李白英

本名:李澄 别名:李白英
出生年:1903 逝世年:1981
性别:男 职业:作家
祖籍:江苏无锡人 流派:

诗人简介

8岁入私塾,后进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因家贫,高小未毕业而辍学。1921年考入上海国立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商科,肄业后返乡任小学教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李白英编《江南民间情歌集》1929年由上海光华书局印行,收情歌96首,前有编者序言。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