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光
本名:王采 | 别名:王有光 |
出生年:1914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河北行唐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在抗日战争初期开始创作,后在重庆为《新华日报》写诗。建国后偶有诗作。著有诗集《鹰之歌》《你在那儿》《给魔鬼》《他们来的时候》《开花的大地》等。1948年,王采的诗集《你在那儿》由中兴出版社出版,为“中兴诗丛第一集”。全书收诗10首,依次为《你在那儿?》《开花的土地》《画家的梦》《火,在黑夜燃烧!》《我第一次看到海》《自传》《沉默的时候》《总有这一天》《我要回来,北方!》《反击》。1949年6月,王采的诗集《给魔鬼》在上海由文化工作社出版,为“工作诗丛”第2辑之一。全书收诗20首,包括《扬子江的颂歌》《给〈百灵鸟〉》《我来到上海》《收获季》《伸出钢铁的胳臂》《枪的祈祷》《他们来啦!》等。1945年3月,王采的诗集《鹰之歌》由蜜蜂社出版,为“蜜蜂社丛书”之一。收《鹰之歌》、《自由啊,自由》、《天地间响着一个声音》、《在太阳的下面》、《来啊,都来集合》诗5首,有作者《序诗》。
王佐才
本名:王佐才 | 别名: |
出生年:不祥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不祥 | 流派: |
诗人简介
曾就读于东吴大学,为苏雪林学生。其诗作常载于《酸果》《真美善》《新东吴》《文学旬刊》《北新》等,有诗集《蝉之曲》(1929年)、长诗《蒙地历史歌》(1931年)。王佐才诗集《蝉之曲》1929年8月由上海真美善书店出版,收有《金鱼》《失了母亲的小孩》《农村悲歌》等诗51首。前有苏雪林《苏序》、王佐才献诗《致H,S》、王佐才《序诗》。苏雪林在序中详述王佐才诗歌艺术上的优缺点,该序也曾载于《北新》1928年5月16日第2卷第13期。王佐才长诗《蒙地历史歌》1931年9月由中央宣传部蒙藏旬刊社出版。
王佐良
本名:王佐良 | 别名: |
出生年:1916 | 逝世年:199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
祖籍:浙江上虞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2年就学汉口宁波小学。1928年入武昌文华中学学习。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爆发后,随校迁往云南昆明,即西南联大。1939年-1946年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助教、教员、讲师。1946年秋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讲师。1947年秋考取庚款公费留学,入英国牛津大学,成为茂登学院研究生,师从英国文艺复兴学者威尔逊教授,获B.LITT学位。1949年9月回到北京。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直至1995年去世。任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约翰·韦勃斯透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英国文体学论文集》《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
韦丛芜
本名:韦崇武 | 别名:韦立人,蓼南、白菜、费学、伊夫等 |
出生年:1905 | 逝世年:197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 |
祖籍:安徽霍邱人 | 流派:象征诗派,未名社 |
诗人简介
1920年考入阜阳第三师范,与他人一道为《评议报》编《微光周刊》。不久转入岳州湖滨中学。后毕业于北京崇实中学。在燕京大学学习时,加入未名社。1930年主持未名社社务。1931年去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32年任安徽霍邱县县长。因“神驰宦海”,与文艺别。30年代后期及40年代经商。1952年后,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工作。著有诗集《君山》、《冰块》,译有《穷人》、《罪与罚》、《格列佛游记》等。
韦素园
本名:韦崇文 | 别名:韦素园、韦漱园 |
出生年:1902 | 逝世年:1932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 |
祖籍:安徽霍邱人 | 流派:未名社 |
诗人简介
参与未名社,曾任《民报》副刊编辑。韦素园译《黄花集》1929年2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该集为散文与诗歌的合集,其中译诗有玛伊珂夫《诗人的想象》、蒲宁《不要用雷闪来骇我》、梭罗古勃《小小的白花》等诗8首。
魏沧石
本名:魏沧石 | 别名:舒塞 |
出生年:1928 | 逝世年:不详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四川阆中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6-1949年,以“王鸦”“文兰”“巴浪”“杜芜”“金果”“星沙”“舒牧原”多个不同笔名在重庆《新阵地》《江畔》《露唏诗丛》《火种》、昆明《时代晚报·呼喊》等报刊发表诸多诗歌、评论。主要作品有诗集《呼喊》《登楼赋》《舒塞草》。
魏荒弩
本名:魏绍珍 | 别名:魏荒弩 |
出生年:1918 | 逝世年: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文学翻译家 |
祖籍:直隶(今河北)无极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0年毕业于遵义外国语专科学校俄文专业。曾任《枫林文艺》、《诗文学》主编,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理事,西北大学讲师,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俄苏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魏荒弩译诗集《希望》为“百合文艺丛书”之二,收译诗10首,依次为《囚徒》(俄·普式庚)、《又寂寞又悲伤》(俄·莱蒙托夫)、《破坏者与杀人屠夫》(苏联·玛雅可夫斯基)、《希望》(南斯拉夫·玛斯克)、《最后的飞舞》(瑞士·柏利华特)、《睡眠与诗》(英·济慈)、《云雀》(捷克斯拉夫民谣)、《美丽的山岭》(西班牙民谣)、《出征》(拉脱维亚民谣)、《囚徒》(立陶宛民谣)。
魏晋
本名:魏运织 | 别名:魏晋 |
出生年:1907 | 逝世年: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西赣州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7年1月,魏晋的诗文集《黄花集》由收获出版社出版。收有《污染钢刀的血液》《在东京拘留所》《争取历史的光荣》《小小的礼物》《中国空军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报》《蔡锷将军》等诗18首。书有《前言》和殷梦萍《序》,书末有魏晋的《后记》。
魏巍
本名:魏鸿杰 | 别名:芦笛、魏大、红杨树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200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报告文学家 |
祖籍:河南郑州人 | 流派:战歌社,铁流社 |
诗人简介
读中学时编辑报纸副刊《芦笛》、《铁笛》等周刊。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2月铁流社成立,为核心成员。1939年3月与丹辉等人主编《诗战线),联合战地社的田间等人,发起和组织街头诗运动。抗战期间参加过“百团大战”等多次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教育科长,参加平津战役等战斗,后任骑兵团政委。1950年赴朝鲜前线,创作报告文学。1953年后,历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部长、《解放军文艺》副主编、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诗集《两年》、《黎明风景》、《不断集》,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等。
温流
本名:梁启佑 | 别名:梁惜芳,笔名方慧心、笑涡等 |
出生年:1912 | 逝世年:193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广东梅县人 | 流派:中国诗歌会 |
诗人简介
广东梅县人。少年时随父去南洋婆罗州邦戛埠,入小学。不久被送回国。1925年进松口初级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市立一中。1934年秋入广州中山大学教育系,开始创作新诗。为中国诗歌会骨干之一。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7年不幸逝世。著有诗集《我们的堡》、《最后的吼声》等。
温梓川
本名:温梓川 | 别名:温梓川 |
出生年:1911 | 逝世年:198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广东惠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祖籍广东惠阳,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926年赴广州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1927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返回槟城,任《新报》副刊编辑。抗战胜利后,出任槟城《光华日报》副刊主编。1971年前后,任《光华日报》总编辑。其诗常载于《新时代》《文华》《艺风》《新垒》等刊物。著有诗集《咖啡店的侍女》(1930年)、《美丽的肖像》(1953年),选编《恋歌二百首》(1929年)、《南洋恋歌》(1930年)、《现代山歌》(1933年)等。温梓川诗集《咖啡店的侍女》1930年4月由上海世界文艺书社出版,收《歌》《永记着相逢时节的一刹那》《咖啡店的侍女》等诗36首。前有章铁民、曹聚仁、陈毓泰、倪璀、温梓川的五篇序。
闻一多
本名:闻亦多 | 别名:闻家骅,闻多、风叶、H・S・L、夕夕等 |
出生年:1899 | 逝世年:194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学者 |
祖籍:湖北浠水人 | 流派:格律诗派,新月社 |
诗人简介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5年任《清华周刊》编辑。1919年任《清华年报》图画总编辑。五四运动中被推为清华学生代表团成员,任文书,后又被选为全国学联代表。1921年夏毕业前夕,为声援大专院校教职员索薪斗争,罢课罢考,被留级。从1920年起开始写作和发表新诗。1921年参加清华文学社。1922年赴美国,进芝加哥大学学美术。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同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攻读油画。翌年改入纽约美术学院。1925年参加留学生组织的以国家主义为宗旨的大江学会。同年夏回国,在大专学校任职。1926年与徐志摩编《晨报诗镌》,倡导新格律诗。1927年4月任北伐军总政治部艺术股股长,仅1个月便因不习惯军队生活而离职。1928年《新月》出版,被列名为编辑,次年辞职。大革命失败后,先后任第四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8年清华并入西南联大,随校至昆明。1943年后,积极投身民主运动。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7月11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16日参加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并发表讲演,下午被特务枪杀。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论著甚丰,除收入《闻一多全集》者外,尚有手稿200余万字。
乌铁库尔
本名:阿布都热衣木 | 别名: |
出生年:1923 | 逝世年:199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新疆哈密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幼年入经文学校读《古兰经》。1936年考入乌鲁木齐一中。1939年考入新疆学院,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1942年毕业后,先在中学任教,后任《新疆日报》维文版总编辑。1944年被捕,1945年出狱。194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新疆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理事等职。著有诗集《心底沉默》、《喀什噶尔夜沉沉》等。
吴奔星
本名:吴立华 | 别名:立华、柳溪、浮筏、乃同、牛乃同、常明、长芒等 |
出生年:1913 | 逝世年:200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学者 |
祖籍:湖南安化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7年入长沙一所农业学校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36年主编《北平新报》副刊《半月文艺》并与李章伯等创办诗刊《小雅》。抗战爆发后,任桂林医学院、桂林师范学院、贵阳师范学院、社会教育学院等校教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教局编审,武汉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宣传委员,作协江苏分会理事等职。著有诗集《暮》、《春焰》(均印就,因抗战爆发未出版发行)和《鸭绿江之歌》(与人合著),论著《茅盾小说讲话》、《鲁迅旧诗新探》、《艺术风格与文学流派》等。
吴琛
本名:吴琛 | 别名:柳叶、唐突、孟浪、苏丹、魏于潜等 |
出生年:1912 | 逝世年:1988 |
性别:男 | 职业:剧作家,导演 |
祖籍:江苏无锡人 | 流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
诗人简介
早年在上海大同中学参与组织荒漠文艺社,出版《荒漠》月刊。1932年与金山等组织光光剧社,后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6年到《生活星期刊》社工作,后转入生活书店。抗战爆发后,到湖南创办生活书店衡阳分店,任经理。1939年任上海剧艺社总务主任、编导。1941年后任华艺剧团、大中剧团和苏州金星剧场编导。抗战胜利后编辑《文章》月刊。1947年加入玉兰剧团。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教师、歌舞剧科主任,华东戏曲研究院艺术室主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等职。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作品有剧本《寒夜曲》(又名《比翼鸟》)、《甜姐儿》、《钗头凤》等。
吴坤煌
本名:吴坤煌 | 别名:梧叶生 |
出生年:1909 | 逝世年:199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戏剧家 |
祖籍:台湾南投人 | 流派:台湾文艺联盟 |
诗人简介
1929年在台中师范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肄业于日本大学艺术专门科及明治大学文科。1932年参加东京筑地小剧场工作后在该剧场新剧团训练班学习。1934年与东京留学生张文环、巫永福等发起组织台湾艺术研究会并创办《福尔摩沙》杂志。同年加入台湾文艺联盟。1935年起开始发表新诗。1936年至1937年,参加东京筑地小剧场的演出并与人合作导演过中国话剧《洪水》、《雷雨》、《五奎桥》、《视察专员》等。抗战期间在北平、徐州、上海、南京等地教书或经商。1945年台湾光复后返台,从事广告及印刷工作,经营小工厂等。诗作有《南蛮茶房》、《贫乏赋》、《晓之梦》、《母亲》、《飘流旷野的人们》等,评论有《关于诗的问题》、《台湾的乡土文学》等。
吴朗
本名:余仲秋 | 别名:吴朗、余仲丘 |
出生年:1923 | 逝世年: 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南石门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7年4月,吴朗的诗集《牧人底鞭》由诗方向出版社出版,为“诗方向丛书”之二。收《帆》《断了线的风筝》《清道夫》《生命的春天》《牧人底鞭》等诗28首,有作者《后记》:“这个集子,是从诗稿中选了《灵魂与剑》以后再选出来的,内面差不多包括了六年来所写的一部分短诗,六年,这时间,并不太长,而我个人底生活,却未一刻安定,至少每篇之间的风格技巧都有相当的距离。还有一部分稿子如《金砂与泥土》《梨子树》等几个长篇都在远征的行军中失掉了,这里附记一下,以作纪念。‘诗人吃的是草,流的是血’,我没有这样骄傲的自负,这些粗糙的声音,是我底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
吴启瑞
本名:吴启瑞 | 别名: |
出生年:1901 | 逝世年:1980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无锡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吴启瑞民国时期在上海中华书局任美术编辑,建国后为江苏省无锡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机关图书馆工作直至退休。1980年,因病逝世。 吴启瑞、黎锦晖、李实编辑的《歌谣》共八集。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23年8月出版第一集,1928年8月出第四版,收入歌谣60首。第二集1923年9月出版,1930年4月第五版。收入67首歌谣。第三集1923年9月出版,1930年4月第五版,收入歌谣74首。第四集1923年10月出版,1930年4月第五版,收入歌谣76首。第五集1923年12月出版,1930年3月第四版,收入歌谣69首。第六集1924年2月出版,1930年3月第四版,收入歌谣68首。第七集1924年3月出版,1930年3月第三版,收入歌谣67首。第八集1924年4月出版,1930年2月第三版,收入歌谣79首。八集共计选有江苏、河南、河北、浙江、广东、云南、湖南等地歌谣560首。投稿者有顾颜刚、褚东郊、王约三、楼敬轩、毛寄庐、姚慧父、冯国华、楼绝俗、秋心宋、叩天生、东平等数十人。
吴秋山
本名:吴晋澜 | 别名:吴昊、茅青、鲁哲、吴天庐、白冰等 |
出生年:1907 | 逝世年:198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教授 |
祖籍:福建诏安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19年考入县立中学。1923年入厦门集美师范。后到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33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37年后回福建,先后任教育厅视察督导员、福建师范教师、福建音专讲师。1943年任协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8年任海疆学校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在福建漳州师专、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著有诗集《枫叶集》、《秋山草》、《游击者之夜歌》,散文集《茶墅小品》等。
吴曙天
本名:吴冕藻 | 别名:吴曙天 |
出生年:1903 | 逝世年:1942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 |
祖籍:山西翼城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与章衣萍为夫妻。吴曙天译《雅歌》1930年7月由北新书局出版,为中英对照译本,《雅歌》共有分5个部分,后有周作人《圣书与中国文学》、周作人译《论雅歌与传道书》、冯三昧《论雅歌》、薛冰《雅歌之文学研究》。扉页有“The Song of Songs,which is Solomon's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插图有八幅。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