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

本名:吴汶 别名:吴文
出生年:1901 逝世年:198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台州金清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0年考入复旦大学,1936年去日本东京大学留学,1937年回国,后出任君毅中学浙江分校校长。其诗歌在1930年代常载于《现代》《诗歌月报》《青年界》等刊物。著有诗集《菱塘岸》(1935年)。吴汶诗集《菱塘岸》1935年6月由中国诗社出版,收《小墓》《夜渔》《七月的疯狂》等诗27首。前有谢六逸的序言,后有作者《写诗小记》。

吴新荣

本名:吴新荣 别名:
出生年:1907 逝世年:1967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台湾台南人 流派:台湾新文学社,台湾文艺联盟

诗人简介

1915年就读于台南县将军庄沤汪公学校。1922年入台南商业专科学校预科学习,1924年毕业。次年赴日本,入冈山市金川町金川中学就读。1928年考入东京医学专门学校,后曾创组“拾仁会”,参加东京“里门会”并主办《苍海》、《里门会志》等刊物,开始写作诗歌及论文。1932年在东京医专毕业返台,到佳里医院工作,同时参加文学活动。1933年与庄培初、郭水潭等组织佳里青风会。1935年6月与友人成立台湾文艺联盟佳里支部,先后任台湾文艺联盟执委、《台湾新文学》编委。为30年代形成的“盐分地带”诗人之一。台湾光复后历任台湾省医师公会监事、台南县文献委员会编纂组长、中国文化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委员等职。著有诗作《道路》、《烟肉》、《农民之歌》,随笔《亡妻记》等。其作品后收入《震瀛诗集》、《震瀛随想录》等。

吴兴华

本名:吴兴华 别名:
出生年:1921 逝世年:196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杭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初中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转入北平崇德中学。1937年16岁时跳级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1941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日军封闭,他因身体不好未随校南迁,留北京在中法汉学研究所工作,直到抗战胜利回燕京大学任教。他自幼爱好诗歌,1936年在北京《小雅》诗刊发表处女作《歌》,1937年7月10日在上海《新诗》上发表长诗《森林的沉默》。沦陷时期曾主编燕大《篱树》半月刊,并用吴兴华、钦江等笔名在燕大刊物《篱树》《燕京文学》《燕京新闻》诸副刊和北京的《中德学志》《赈学》《辅仁文苑》《覆瓿》《艺术与生活》《朔风》《学文》《沙漠画报》《晨报》副刊、《中国文艺》《新民报》半月刊、《实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寒夜的造访》《这月亮》《西风》《河水上的虹》《杜鹃》《闻箫》《沙滩上的月夜》《爱的沉默》《献诗》《观画》《残年《听梅花调黛玉探病》《柳毅和洞庭龙女》《Sonnet》《记忆》《火花》《短歌十首》《秋日的女皇》《绝句外三篇》《诗两首》《画家的手册》《驼铃集》《诗·绝句》《星光下》《“老屋”》《空屋及其他》《短铭五首》《绝句七首》《白杨庄》《夜赠》《落叶吟》《中夜梦醒作》《影》《致——》《自选诗》《二首十四行》《给伊娃》与以《诗》命名的无题诗4首等新诗,《诗的本质——想像力》等诗论,《随笔》《沙的建筑者》等散文,以及翻译的英国露加斯的《危机》《故园》等一系列散文、梅特林克的《闯入者》《檀塔斯儿之死》等剧本,此外在上海的《西洋文学》上还发表有翻译的叶芝的诗。

吴疑

本名:周祖武 别名:周而复
出生年:1914 逝世年:2004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安徽旌德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8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赴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诗文常载于《文学丛报》《光华年刊》《每月诗歌》《宇宙风》等。周而复诗集《夜行集》1936年6月由文学丛报社出版,为“诗丛”第一种,收《远方》《宣判》《从坟墓里我走了出来》等诗24首。前有郭沫若《序》

吴瀛涛

本名:吴瀛涛 别名:
出生年:1916 逝世年:197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台湾台北人 流派:台湾文艺联盟

诗人简介

1934年毕业于台北商业学校。1936年加入台湾文艺联盟。1939年开始写诗。1943年在日本出版配给会社台湾支店工作,兼任台湾艺术社记者。1944年旅居香港,与戴望舒等有交往。后返台任职于台北帝国大学图书馆。1945年曾短期任台湾长官公署国语翻译。1946年任职于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兼任中、日文周报《中国周报》编辑。1964年与林亨泰等组织“笠”诗社。著有诗集《生活诗集》、《瀛涛诗集》、《暝想诗集》等。

吴越

本名:吴春恒、吴敬模 别名:吴越
出生年:1910 逝世年:200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泗阳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8年,开始在《杠杆》发表散文。1943年后,在福建《东南日报》、重庆《文学修养》上刊载小说《贞情》《白燕》。1946年,在《大公报》《联合晚报》《人世间》《青年月刊》《民歌》《文坛》《论语》《人艺先锋》等报刊发表一系列小说、散文、诗歌与评论。主要作品有诗集《最后的星》《暴风雨集》《火焰集》、长第小说《婚礼》等。吴越的诗集《最后的星》,收诗18首,依次为《母亲》《当我有时快乐》《无题》《苦难》《最后的星》《受伤的船》《蒲公英》《驴》《风雪》《新秋小景》《我也走到公园》《四等车》《死鸟》《我老想到岩壁和参天的森林》《苍苍的山冈》《冬夜的风》《在风雨的昨夜》《小弄堂》。

伍禾

本名:胡德辉 别名:聂文、宇之、劳人、牛回、洗耳、眉甥、上官米、江北米、叔孙季、纪孙季、纪烟、黑山等
出生年:1913 逝世年:1968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湖北武昌人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诗人简介

30年代入师范学校学习,开始新诗创作。曾自费出版诗集《梦之歌》。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新华日报》工作。1940年到桂林,在欧阳予情领导的艺术馆任职。不久到重庆,在南天出版社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文艺》主编。著有诗集《寒伧的歌》、《箫》等。

西华

本名:程少怀 别名:西华
出生年: 不祥 逝世年: 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不祥 流派:

诗人简介

1929年8月,程少怀(西华)诗集《流浪者的歌曲》由上海启智书局出版,为“白杨社丛书”。白杨社于1923年在吉林成立,由穆木天、郭桐轩、何霭人主持,以“发表文艺创作、促进吉林新文坛”为宗旨,1924年出版《白杨文坛》。该诗集分四部:《春雨之夜》有诗13首,《蔷薇之梦》收诗17首,《萎褪的春青》收诗9首,《新时代的憧憬》收诗11首,共50首。前有赵景深序言。

西门柳

本名:邱楠 别名:邱南
出生年:1916 逝世年:1979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 流派:

诗人简介

十五岁时在北平 《世界日报》发表短篇小说,十六岁出版英诗选译。为鼓励邱楠出国深造,蒋介石曾助以学资。邱楠遂东渡日本,在日本大学专研文学。后又入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关系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抗战暴发后,邱楠回国,参加艺文研究会办 《同报》,其后在湖南源陵办 《中报》,鼓吹抗日。其诗文常载于《华北月刊》。邱楠选译《欧美的情诗与恋歌》1934年8月20日由北平立达书局出版,中英对照。分为两辑,第一辑为“情诗之部”,收《加底兹的姑娘》《当我的姝莱穿着绸衣走路的时候》《白玫瑰》等诗38首;第二辑为“恋歌之部”,收《在黄昏里》《昨夜》《我怎能离开你》等诗7首。前有邱楠于1932年12月作的序《短短的写在前面》。

萧谷

本名:吴南薰 别名:萧谷、吴蓝、吴岚、田地
出生年:1927 逝世年:2008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杭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主要作品有诗集《告别》《风景》《我们是真正有志气的人》《佛子岭组诗》等。诗集《告别》收诗12首,依次为《檐》《日子这样过去了》《告别》《手推车》《一份人家》《小店》《桥》《土地》《昨夜》《新闻》《病》《人生》。诗集《风景》由星群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4 辑,收《春讯》、《上海的讽刺诗》、《茶馆风景》、《我住在搁楼上》等诗12首。

萧红

本名:张迺莹 别名:悄吟、田娣、玲玲、荣子、小鹅等
出生年:1911 逝世年:1942
性别:女 职业:小说家
祖籍:黑龙江呼兰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9年人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读书,喜爱进步文学。1930年为反抗父亲包办婚姻逃往北平,后又因未婚夫的欺骗、抛弃而被困于哈尔滨的一个旅馆里。1932年得萧军救助,摆脱困境。1934年与萧军经青岛到上海,同鲁迅相识,过从甚密。1935年8月,其长篇小说《生死场》由鲁迅写序并帮助出版,引起文坛的轰动。1936年去日本养病。1937年初回国。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38年去临汾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不久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并与萧军离婚。后经武汉辗转到重庆,积极从事写作。皖南事变后到香港。1941年底日寇攻陷香港时已身染重病。1942年2月22日在香港病逝。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小城三月》、《跋涉》(与萧军合著),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散文集《商市街》、《桥》、《回忆鲁迅先生》等。

萧剑青

本名:萧剑青 别名:
出生年: 逝世年: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广东香山人 流派:

诗人简介

萧剑青是广东香山人,其父亲早年在南洋经商,1927 年回上海发展,在虬江路开设神农制药厂,所产万岁太和茶风行沪地,生意十分兴隆。因家境好,18 岁的萧剑青自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洋绘画,同时也学漫画,并常有文章在东京发表。1930 年左右他从日本回国,当年他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政论等大量作品,在国内文坛颇为活跃。萧剑青,曾主编《青年画报》,1930、1940年代其诗画常载于《春色》《艺风》《红茶》《人间》《中华画报》等刊。萧剑青长诗《战歌》1937年11月由青年作家协会出版,为“救亡文库”之一,全诗共分8节。

萧三

本名:萧植蕃 别名:萧克森、埃弥・萧,天光、萧山、S·3、小山、小三、萧爱梅等
出生年:1896 逝世年:1983
性别:男 职业:诗人,翻译家
祖籍:湖南湘乡人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华北文艺界协会,延安诗会,延安新诗歌会

诗人简介

1918年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同年秋赴北京,在留法预备班学习。翌年参加五四运动,开始文学创作。1920年赴法国,参加“工学世界社”。1921年加人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赴莫斯科。1923年入东方劳动者大学,与陈乔年将《国际歌》译成中文。1924年回国,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1926年任团中央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参加上海工人三次起义。1927年去苏联,先后在远东大学、莫斯科东方学院任教。1930年出席国际革命作家代表会议,后被选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书记处书记。1934年出席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任苏联作协党委委员。1939年回国赴延安,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协、文化俱乐部任职,编辑《大众文艺》、《新诗歌》,从事创作。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不久,任晋察冀文协常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诗歌》、《拥护苏维埃中国》、《血书》、《湘笛集》、《萧三诗选》、《和平之路》、《友谊之歌》,传记《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等。

萧野

本名:林耀 别名:萧野、林莽中、林雪海
出生年:1915 逝世年:200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广东揭阳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46年参加广东潮汕人民抗日韩江纵队,任民运工作队队长,主编《军中文艺》。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到《解放军文艺》任编辑。曾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作品》等刊物发表《黎明的云彩》、《接待》等诗歌一批。1958年转业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历任编辑、研究部副主任。1962年调广东省人民出版社任总编辑。系广东作协会员。1964年调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中国当代文学史。1982年 9月离休。1945~1949年,在香港新华社任编辑。1942年4月,萧野的诗集《途中》出版,由白虹书店总经售。全书收诗12首,分为三辑,第一辑收《高窗下之歌》等诗6首,第二辑为1首长诗《途中》,第三辑收《鲁迅先生!你笑着吧》等诗5首。书末有作者写于1942年1月30日的《后记》:“现实给我许多兴奋和悲愤,我不能让它闷压在心头,我要尽情的歌颂,我要大胆的诅咒,我为甚么要沉默呢?我有腿,我有耳朵,我有眼睛,我有喉咙……”。出版诗集《战斗的韩江》。

谢采江

本名:谢长枢 别名:谢采江、谢庚辰
出生年:1893 逝世年:1984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河北保定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7年考入直隶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2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育德中学并留校任初中部国文教员。1925年1月,在谢采江倡导下,文学研究会创办了文学期刊《微声旬刊》,先后出刊5期,同年秋终刊。不久,文学研究会更名为海音文艺社,活动中心由保定移到北京沙滩31号,该社社员也有增加,除保定育德中学历届校友外,还有北京大学和女师大的部分学生。通过海音文艺社,谢采江在北京曾旁听名家教授讲课。同年暑假回家,与原育德中学时的同学、同乡张秀中(定兴一街人)商定,按股份制集资创办了海音书局,出版《海音社文学丛书》,并陆续出版了一批中外文学译著。并先后出版9部诗集,影响较大的有《荒山野唱》(1926年)、《梦痕》(1926年)和《野火》(1923年)等。1923年10月,谢采江诗集《野火》由三块协社出版。全书106页,前有卷头语、序诗及潘梓年、沈子韶、耿肇璘及作者所作的序。收入80首诗歌,其中《野火》组诗包括32首诗歌。附录有三部分:《歌》《谣》《词》。1926年1月谢采江诗集《梦痕》在北京明报社出版,微声社丛书之一。收小诗130首,前有《题词》小诗3首。1926年11月,谢采江诗集《荒山野唱》在海音书局出版,海音社文艺丛书之二。诗分3辑:心的摇篮、望云歌、弹簧上。前有《致读者》“真诚的读者!/要把这诗里苦乐的影子/向你的生活中去印证!”,还有作者《题词》、张秀中写的《引论》。卷头语:“这是沙漠里小蚂蚁的呼喊,/如此微弱的声音教谁听?/谁又听得见呢!”序诗:“(一)诗呵!/我快乐了向你说,/我忧愁了向你说,/我劳苦了便躲在你的花园里来休息:/你真是我的好朋友!(二)笔下抄旁人的诗,/心中想自己的诗,/结果谁也当不了谁的。

谢澹如

本名:谢旦如 别名:谢淡如
出生年:1904 逝世年:196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上海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1年与应修人等成立上海通信图书馆,为执行委员。次年参加湖畔诗社。1925年出版诗集。1929年与人合办西门书店。1930年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主持编辑《出版月刊》,办公道书店,为中共地下党传递情报。抗战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文化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著有诗集《苜蓿花》等。

谢力鸣

本名:谢力鸣 别名:
出生年:1917 逝世年: 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辽宁辽中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7年出生于辽宁辽中,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八路军一二○师,历任三五九旅剧社主任,延安鲁艺戏剧系学员,延安留守兵团部队艺术学校教员,东北辽南白山美术学校编导主任,辽东省文联主任,辽东省文化局局长、文委书记,中央电影局编剧。 1949年8月,谢力鸣的诗集《李锡章老两口子》由东北新华书店出版,收有《李锡章老两口子》、《廉二嫂》、《“赶上他”》诗3首。

谢挺宇

本名:谢挺宇 别名:
出生年:1911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宣平人 流派:

诗人简介

谢挺宇,1911 生于浙江宣平,193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文学院。沈阳作家协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阜新市文化局副局长,辽宁省文联常务理事。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毛泽东同志》、《崦嵫情思》,短篇小说集《报仇》等。1947年2月,谢挺宇的诗集《毛泽东同志》由大众书店出版。收《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你会知道》《避暑内幕》《幸福的花》《再会,日本的勤劳大众》《有罪的人》等诗7首,书前有作者《一点希望》代序。

谢云声

本名:谢云声 别名:龙文
出生年:1900 逝世年:1967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福建南安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幼年随父客居厦门,就学于思明中学,毕业后任厦门同文中学教员。为鹭江诗社社员。后入广州中山大学研究院,专门研究民俗学。曾任厦门民俗分会主任,与著名民俗学专家顾颉刚、钟敬文有学术交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厦门新民书社编译部供职期间,编印有《闽歌甲集》《台湾情歌集》《福建故事集》《闽谚集》《闽南谜语》《闽南风俗》《泉州史荟》等。曾任厦门同文书院华文部文史教员及兼任《江声报》等报刊副刊编辑部主任。1937年赴新加坡,任华侨学校等校教师、校长。抗战时期转业从商。战后重执教鞭,就任裕廊律裕华学校、巴耶黎培基学校校长。后执教女子中学,直至退休。一生研究国学,擅长诗词、书法,是研究闽台民俗学和先驱。著有《闽歌甲集》等。《闵歌甲集》,谢云声编,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年出版,“民俗学会丛书”,书前有顾颉刚写的《闵歌甲集序》,谢云声《自序》。全书190页,分上下卷,上卷为儿歌105首,下卷为民歌145首。

辛笛

本名:王馨迪 别名:
出生年:1912 逝世年:2004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淮安人 流派:现代诗派,新现代派

诗人简介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39年回国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光华大学,后任职于银行界,并参与编辑《中国新诗》,1949年后在上海工业系统工作。著有诗集《珠贝集》(与弟弟辛谷合著,光明印刷局,1936)、《手掌集》(上海星群出版公司1948)和散文随笔《夜读书记》(上海森林出版社,1949)。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