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本名:杨季征,杨缤 别名:杨刚、贞白、失名等
出生年:1905 逝世年:1957
性别:女 职业:小说家,记者
祖籍:湖北沔阳人 流派: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诗人简介

1924年就读于江西南昌美国教会所办葆灵女子学校并开始从事写作。1926年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中文秘书。1927年被推荐入北京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因参加群众游行被捕。为北方“左联”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33年应美国友好人士斯诺邀请与萧乾一道协助编译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1939年接编香港《大公报・文艺》。1940年当选为“文协”香港分会理事,兼任岭南大学教授。1942年曾以《大公报》记者身份去前线访问。1944年赴美国留学,兼任《大公报》驻美特派员并积极从事国际统战工作。1948年离美到香港任《大公报》社评委员。1949年任天津《大公报》副主编。同年五月随军到上海。1950年后曾任中宣部处长、《人民日报》副总编等职。著有小说《公孙鞅》、《桓秀外传》、《挑战》,散文通讯集《沸腾的梦》、《东南行》、《美国札记》,长诗《我站在地球中央》等。

杨华

本名:杨显达 别名:杨花、机器人
出生年:1906 逝世年:193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台湾屏东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家境贫寒,文化知识多赖自学。曾在私塾任教。1927年1月以《小诗》获新竹青年会征诗奖并在《台湾民报》发表。同年2月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黑潮集》诗53首。1934年被邀参加台湾文学成立大会,未能出席。1935年发表小说《薄命》。1936年因贫困多病悬梁自尽。著有诗集《黑潮集》、《心弦集》、《晨光集》,短篇小说多篇。

杨明

本名:杨明 别名:
出生年:1920 逝世年:2005
性别:男 职业:诗人,剧作家
祖籍:云南大理人 流派:

诗人简介

白族。1936年到昆明读中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文艺创作。1941年入中法大学,投身学生运动,加入“联大新诗社”。其长诗《死在战场以外的中国兵》由闻一多在反内战群众大会上朗通,又被青年学生改编成话剧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在云南省文化局从事戏剧改革工作,曾任云南省文化局副局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等职。著有长诗《死在战场以外的中国兵》,改编戏曲多种。

杨骚

本名:杨古锡 别名:浮石、一骚、白杨、北溪、丰山、南公、素、杨维、小山、溪北等
出生年:1900 逝世年:1957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福建漳州人 流派:中国诗歌会,中国文艺家协会

诗人简介

1918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回国。次年去新加坡任小学教师。1927年回国。192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与蒲风等人发起组织中国诗歌会。1933年编辑《新诗歌》。1937年从上海回到福州。抗战爆发后,在福州与许钦文、楼适夷等组织“文化界救亡协会”,任常务理事。1938年到重庆,加入全国文协。1939年参加全国文协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战区访问。1941年到新加坡,主编《闽潮》半月刊并参加抗日保卫新马运动。1942年去苏门答腊。1946年回到新加坡,在岭东中学任教。1950年到雅加达,编辑《生活报》。1952年9月回国,历任作协广州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代表等职。著有诗集《受难者的短曲》、《心曲》、《春的感伤》、《乡曲》,诗剧《迷离》、《他的天使》,散文集《急就篇》等。

杨世恩

本名:杨世恩 别名:
出生年:1904 逝世年:192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鄞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清华乙丑级生(1925年毕业),与孙大雨及降级后的饶孟侃同级。1925年6月毕业后,先考取同年秋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研究题目为《诗经国风诸篇之体裁》。并与孙大雨同向学校申请延长一年出洋。同年秋冬起,清华四子,即朱湘(子沅)、饶孟侃(子离)、孙大雨(子惠),以及杨世恩共同租住在北京西单梯子胡同一间公寓。与朱湘同为“清华文学社”社员,《晨报·诗镌》同仁。1926年7月18日,杨世恩在等待出洋留学前夕,因染时疫伤寒,不幸病逝杭州。逝后,由友人唐亮代为编成《子惠遗集》,于1926年12月出版。 诗文合集《子惠遗集》,杨子惠著,1926年12月出版。扉页有杨子蕙漫画像。全书114页,收录8首诗歌1篇短篇小说,3篇散文。

杨周翰

本名:杨周翰 别名:
出生年:1915 逝世年:1989
性别:男 职业:西方文学史家
祖籍:江苏苏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5年11月25日生于北京。1933年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师从吴宓。1935年赴瑞典协助美学史家喜龙仁编写英文本《中国绘画史》。1938年回国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英文系学习,1939年毕业。1939年至1946年,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助教、讲师。1946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1949年毕业。之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整理汉学古籍。195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改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后升任教授,任西方文学教研室主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顾问,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副会长,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考试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委员等职。曾任《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刊物主编。著有《攻玉集》、《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镜子与七巧板:比较文学论丛》、《忧郁的解剖》、《中国比较文学年鉴》(主编);主要译著:英国剧作家谢立丹的《情敌》、赛内加剧本《特罗亚妇女》、罗马诗人赫拉斯的文艺评论《诗艺》、伊瓦肖娃的《十九世纪外国文学史》、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奥德维神话史诗《变形记》、美国作家戴文波长诗《我的国家》、斯末莱登小说《兰登传》、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等。

姚奔

本名:姚正基 别名:姚向之,史抄公、映实、姚芝闻
出生年:1919 逝世年:1993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吉林扶余人 流派:七月诗派

诗人简介

1938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39年开始发表诗作。1941年与邹获帆、曾卓等组织诗垦地社,参与编辑《国民日报》副刊《诗垦地》,出版《诗垦地丛刊》。1942年大学毕业后,任《自林西报》助理编辑。1945年在重庆和上海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图书馆工作。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收获》、《上海文学》、《萌芽》等刊物编辑。1976年调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著有诗集《给爱花者》、《痛苦的十字》等,译有诗集《拜伦爱情诗选》。

姚名达

本名:姚名达 别名:
出生年:1905 逝世年:194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西兴国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江西省立赣县中学,1923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国学专修科,1925年毕业,考入国立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1928年毕业,应邀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编《万友文库》。1933年创办女子书店,创编《女子月刊》、《女子文库》,1934年起,先后任暨南、复旦、中正等大学历史系教授。1942年组织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同年阵亡于抗日战场。编《暴风雨的一夕》(1935年)。姚名达主编《暴风雨的一夕——女作家新诗集》1935年4月由女子书店出版,为“女子文库·现代中国女作家创作丛书”之一。该诗选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抒情之什”,收沈冠真《轻些我的心》、方芬《天角断虹》等诗3首;第二部分为“勉励之什”,收黄蕊秋《同情的呐喊》、陈白玉《细雨湿了燕子的鸟衣》诗2首;第三部分为“相思之什”,收椰子《海角之冬》诗1首;第四部分为“凄凉之什”,收赵苏琴《月光曲》、叶蕊《请莫错过今宵》等诗5首;第五部分为“哀怨之什”,收方芬《颤断了的心弦》、王君晶《暴风雨的一夕》等诗4首;第六部分为“悲壮之什”,收赵苏琴《出塞曲》、李耐《江畔》等诗4首。共收19首诗。

姚蓬子

本名:姚梦生 别名:姚方仁、姚杉尊、小莹、慕容梓等
出生年:1905 逝世年:1969
性别:男 职业:作家
祖籍:浙江诸暨人 流派:象征诗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诗人简介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12月在天津被捕。次年4月在南京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出狱后曾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扶轮日报》副刊编辑。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被推选为理事,任出版部主任,曾主编“文协”机关刊物《抗战文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剪影集》等。

叶伯和

本名:叶伯和 别名:式倡、式和
出生年:1889 逝世年:194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广东梅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受其“蜀派琴师”家门之熏陶,叶氏少时能弹奏《陋室铭》《醉渔》《流水》等。且从小跟随母亲诵读,年少即通诗及春秋三传。13岁应童子试,中秀才榜首。中秀才后,考入四川省城学堂普通科学习。1908年秋,18岁的叶伯和同13岁的弟弟叶仲甫,随父亲叶大丰东渡日本,考入日本法政大学。是年因酷爱音乐,转入东京音乐学院学习西洋音乐。在该院与近代音乐家、作曲家萧友梅、李叔同结识,受他们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叶伯和喜爱文学,擅长诗歌。初期写旧体诗,到日本后,涉猎西方诗作,深受爱伦堡、歌德、泰戈尔的影响,转而开始新诗创作,是早期新诗尝试者之一。1912年,先后任教于成都崇实学堂、成都县立中学校、川中师范学校、四川省立第一中学校等学校,讲授西方音乐理论及五线谱等,同时讲授钢琴及小提琴等乐器。著有诗集《诗歌集》(1920年)。

一凌

本名:高亚伟 别名:一凌
出生年:1916 逝世年:1998
性别:男 职业:诗人、学者
祖籍:广东兴宁人 流派:

诗人简介

一凌曾就读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0年回乡任兴宁县立一中教员,后去台湾。其诗文1930年代常载于《华北月刊》《燕大周刊》等刊。一凌的诗集《夜行集》1936年3月出版,由北平传信书局代售,收《烦恼与安慰》《初次的期待》《卖淫妇》等诗21首。1936年三部同名诗集《夜行集》出版,分别为一凌《夜行集》(北平传信书局代售,1936年3月)、周而复《夜行集》(文学丛报社,1936年6月)、王统照《夜行集》(生活书店,1936年11月)。

夷白

本名:廖仲恺 别名:夷白
出生年:1877 逝世年:1925
性别:男 职业:诗人、革命家
祖籍:广东梅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廖仲恺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1921年4月,孙中山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廖仲恺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诗集《流水》1932年9月出版,收《播种者》《往田间去》《挣扎》等诗29首,前有《献词》、作者自序。夷白谈到:“在这小册之中,有我无限的悲哀,也有我微微的笑容。若有人读到时,或者也可微微的一笑么?”

殷夫

本名:徐柏庭 别名:徐祖华、徐文雄,白莽、任夫、文雄、徐白、沙洛、殷孚、莎菲、Lvan、伊凡等
出生年:1910 逝世年:193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象山人 流派:太阳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诗人简介

1923年考入上海民立中学。次年开始写诗。1926年考入浦东中学,开始同革命运动发生关系。“四一二”政变后被捕,后由其大哥保释出狱。1927年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德文补习科。1928年再次被捕,不久保释出狱回象山。1929年再赴上海,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并创作红色鼓动诗。同年夏第三次被捕,出狱后从事青年运动,参加《摩登青年》、《列宁青年》的编辑工作。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31年1月被捕,同年2月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为“左联”五烈士之一。著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殷夫集》,收入其全部诗文。

殷红

本名:曾树寰 别名:殷红
出生年:1911 逝世年:194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 流派:

诗人简介

殷红年少负有才名,崇敬诗人郭沫若,与诗人蒲风、作家叶紫等人有过交往。著有诗集《青春之献》《红色的山花》《流亡者哀歌》《奴隶的挽歌》《远征行》等。其诗集大都散失,仅有《远征行》遗存。1940年10月,殷红的诗集《远征行》由诗歌出版社出版。收有《东亚细亚莽原上的狮子》《征》《遥远的行程》《红色的美丽的江山》等诗19首。有《卷头言》与《编校后记》。

应修人

本名:应麟德 别名:蕤、会5、会2、修修人、修、 Siujen、Siu、丁九、舒丁、丁修人、可九等
出生年:1900 逝世年:1933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慈溪人 流派:湖畔诗社

诗人简介

早年在上海福源钱庄做学徒、帐房。1920年任中国棉业银行出纳股主任并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组织“上海通信图书馆”。1922年与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结成“湖畔诗社",相继出版诗集《湖畔》和《春的歌集》。1925年创办《支那二月》,任主编。同年加入共青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到广州黄埔军校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到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任职。同年冬,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8月回国,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同盟。1931年调中共上海临时中央组织部。1932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主编《大中报》。1933年壮烈牺牲。著有诗集《湖畔》(与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合著)、《春的歌集》(与冯雪峰、潘漠华合著),诗文集《修人集》等。

友瑟

本名:朱仲琴 别名:友瑟
出生年:1896 逝世年:197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灌云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曾就读于江苏省第八师范学校,后在八师附属小学、灌云县第一高等小学、灌云县立初级中学等校任教。其诗文1910至1930年代常载于《学生文艺丛刊》《新青年》《儿童世界》《小朋友》《青年界》等刊。朱仲琴其诗文1920、1930年代常载于《虞社》《现代评论》《生活教育》等刊。朱仲琴诗集《狮吼》1937年1月由民风社出版。该集分为两编:第一编收《我们的东北》《狮吼》等诗49首;第二编收《新年来了》《绿衣人》等诗27首。后有附录《山中集》,该集为旧诗。前有江恒源、马仲殊的序,后有孙佳迅《朱仲琴的诗歌》。

于赓虞

本名:于赓虞 别名:波西、东美、君评、萍等
出生年:1902 逝世年:1963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河南西平人 流派:格律诗派,绿波社

诗人简介

1918年入开封河南第一师范。“五四”后开始创作。1921年人南开学校。1923年3月,与赵景深、焦菊隐等人组织绿波社。1925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次年退学,与胡也频、沈从文组织无须社,编辑《世界日报・文学周刊》。1928年与高滔合编《河北民国日报・鸮》周刊。1929年与庐隐合编《华严》月刊。1932年在开封与汪漫铎、叶鼎洛等编辑《河南民国日报・平沙》周刊。1935年赴伦敦留学。次年回国,任开封河南大学副教授。1941年出任洛阳河南省印书馆总编辑。1942年后曾任西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等职,编辑兰州《和平日报》文艺副刊《笔阵》。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诗集《晨曦之前》、《骷髅上的蔷薇》、《魔鬼的舞蹈》、《孤灵》、《世纪的脸》,诗论集《论诗》、《论风格)等;译诗有《雪莱诗选》。

俞良洪

本名:俞亢咏 别名:石文
出生年:不祥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文学翻译家
祖籍:江苏苏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8年考入沪江大学商学院,1939年与刘龙光创办《小说月刊》 ,俞亢咏撰写了《发刊词》《敬向全国文学家进一言》,并在其上连载翻译长篇小说《飞将军》。俞亢咏译有大量外文作品,发表于于《名著选译月刊》《家庭》《万象》等,也曾创作诗歌。出版有诗集《诗一束》(1944年,诗潮社),《高尔基传》(1953年,太平洋出版社);翻译有谢林斯基《法捷耶夫》(1949年,时代书局)、《毛姆随想录》(199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等作品。1944年10月,俞亢咏诗集《诗一束》由诗潮社(上海正阳路214弄112号)出版。正文共收诗38首,前两章(2首):《云》《星火》;第一辑(10首):《死水》《夜的雨巷》《子夜》《七夕小唱》《舞》《冥想曲》《寄语》《知了》《鬼恋》《快乐的人生》;第二辑(10首):《青春颂》《爱的消息》《期望》《咖啡礼赞》《万年笔》《她离我远去了!》《泪》《痴人之歌》《浦江之滨》《小草》;第三辑(16首):《萤》《心箭》《宝盒》《江上行》《自画像》《四行》《湖光拾影四首》(湖上、吊、窗外、洋台上的速写)、《黄梅》《六月之旅》《烦忧》《清夜》《送发篇》《迎发篇》。书前有诗人小像与一首《题像》,书后有路易士的题诗《〈诗一束〉读后》及伊林的《译赠两行》。

俞铭传

本名:俞铭传 别名:
出生年:1915 逝世年:1979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 流派:

诗人简介

1915 年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麟潭村,1930 年前后在上海立达学园读中学,参加过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35年考入省立安徽大学,1936年以插班生身份考入武汉大学外文系二年级,1939年毕业于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1942年进入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就读研究生,期间担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助教,云南大学外文系讲师,1946-1952年任北京大学西语系讲师、副教授。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出任北京大学讲师助教联合会主席、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校工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工会北京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重要职务。1951年,政治受挫,被开除党籍。1952年调至中国外文局工作,1956年任《人民画报》编辑室副主任,1961年调至石家庄河北师范学院工作。文革中受到冲击,文革后平反。1979年在北京病逝。著有诗集《诗三十》。

俞平伯

本名:俞铭衡 别名:平、苹初、Y・P、环、援式、一公、屈斋、赵心余、吾庐、槐居士等
出生年:1900 逝世年:1990
性别:男 职业:诗人,散文家,学者
祖籍:浙江德清人 流派:现实主义诗派,新潮社,文学研究会

诗人简介

生于江苏苏州。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部。1918年开始创作新诗,参加新潮社,任干事部书记。1919年大学毕业。次年去英国留学,不久回国。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并赴美国考察教育。1923年在上海大学任教,与郑振铎、沈雁冰等组织朴社。1925年至1945年,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诗集《冬夜》、《西还》、《忆》、《雪朝》(八人合集),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学术专著《谈诗杂记》、《读词偶得》、《<红楼梦>辨》等。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