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军
本名:张清荣 | 别名:一郎、迷生、忆、M・S、野马、以斋、剑华、四光、老童生、大胜等 |
出生年:1902 | 逝世年:195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文学评论家,学者 |
祖籍:台湾台北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小学毕业后入台湾新高银行当工友,后调厦门分行任雇员,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1923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班就读。返台后任《台湾民报》汉文编辑,致力于推动台湾新文学运动。从1924年开始,发表一系列文章,如《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台湾文学界》、《为台湾的文学界一哭)等,抨击台湾旧文学,介绍和提倡新文学。1925年再去北京,入中国大学国文系。翌年转入师范大学。1929年毕业。后历任师范大学、北大学法学院、中国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工学院讲师、教授。1945年台湾光复后返台,先后在台湾茶叶公会、台湾合作金库任职。著有《张我军文集》,新诗集《乱都之恋》,短篇小说《买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诱惑》等,另有译作《生活与文学》等多种。
张秀中
本名:张毓坤 | 别名:草川未雨,荒村寒烟等 |
出生年:1905 | 逝世年:1944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翻译家 |
祖籍:河北定兴人 | 流派: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
诗人简介
1921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法文班学习。1923年开始诗歌创作。1925年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1926年与谢采江等人组织“海音文艺社",开办海音书局。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初,任北平东城区委宣传部长,不久,加入北平“左联”。同年底调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秘书,后任副秘书长,参加省委党刊《北方红旗》和北平“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前哨》的编辑工作。1932年兼任北平“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任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长。1934年5月被捕。1937年获释。1940年后任太行区文联秘书、常委、《华北文艺》编委等职。著有诗集《晓风》、《清晨》、《动的宇宙》,论著《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另有译作数种。
张志民
本名:张稚民 | 别名:宛石、笔直等 |
出生年:1926 | 逝世年:199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河北宛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曾在学校加入“中国少年抗日先锋队”。1940年秋参加冀热察“挺进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在“抗大四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挺进军司令部做译电员。此后,在部队任文化教员、政治教员、指导员、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组织干事、军校队长、教导员等。1947年参加河北农村土地改革运动。1949年调华北军区文化部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前线。1953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6年从部队转业,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后任《诗刊》主编。著有诗集《死不着》、《将军和他的战马》、《社里的人物》、《村风》,短篇小说集《婚事》、《有我无敌》等。
章靳以
本名:章方叙 | 别名:靳以、章依 |
出生年:1909 | 逝世年:1959 |
性别:男 | 职业:作家,编辑 |
祖籍:天津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20世纪30年代写了许多反映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生活,描写青年男女生活和爱情的小说。40年代目睹国民党破坏抗战,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作品中出现革命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热情参加文化建设工作和各项政治活动,曾任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1959年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50岁。一生共有各种著作30余部。有诗集《我们的血》(1938)。
章石承
本名:章柱 | 别名:章石承 |
出生年:1910 | 逝世年:1990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海安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1930年代留学日本,抗战时期,回到家乡创办成达中学。五十年代初任镇江《大众日报》社社长,兼镇江文联主席。1920、1930年代常载于《开明》《新时代》《艺风》等刊。章石承诗集《石承的诗》1934年4月由上海孤帆社出版,收《给》《锄秧草的农夫》《世界活像一块沙漠》等诗23首。有于右任题字、莫志恒装帧、穆木天作序、夏炎德作序。
章衣萍
本名:章鸿熙 | 别名:章洪熙 |
出生年:1902 | 逝世年:194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散文家 |
祖籍:安徽绩溪人 | 流派:莽原社 |
诗人简介
1916年进师范学校学习,不久被开除。1919年到北京大学旁听。2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论文。1928年任暨南大学校长秘书。抗战爆发后赴成都,以开设书店谋生。1946年病故。著有诗集《种树集》、《深誓》,散文集《烦恼的春天》、《枕上随笔》等。
赵景深
本名:赵景深 | 别名:卜朦胧、冷眼、陶明志、博董、露明女士、邹啸露等 |
出生年:1902 | 逝世年:1985 |
性别:男 | 职业:散文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
祖籍:四川宜宾人 | 流派:现实主义诗派,绿波社,文学研究会,中国文艺家协会 |
诗人简介
生于浙江丽水。1919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开始向报刊投稿,发表翻译作品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纺织科。1922年毕业后进《新民意报》社任副刊编辑。后为绿波社社长,与焦菊隐、万曼等编《微波》、《虹纹》、《绿波周报》等刊物。1923年秋加入文学研究会,到湖南长沙教书。1924年与田汉等创办《潇湘绿波》。1925年任上海大学教授。1926年到绍兴任教。1927年到广东海丰中学教语文。同年秋回上海,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至194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北新书局编辑。上海沦陷后曾在安徽学院任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从事民主进步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一生著译数量多、范围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栀子花球》,诗集《荷花》,剧本《天鹅歌剧》、《冯玉梅》,散文集《小妹》、《琐忆集》、《文人剪影》、《文人印象》、《文坛忆旧》,学术著作《近代文学丛谈》、《现代世界文学》、《文学概论》、《世界文学史纲》、《中国文学史新编》、《小说论丛》、《明清曲谈》、《元明南戏考略》等。
赵瑞蕻
本名:赵瑞蕻 | 别名:阿虹、朱弦等 |
出生年:1915 | 逝世年:1999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浙江温州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5年温州中学毕业,入大夏大学中文系,一年后转山东大学外文系。抗战后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师从吴宓。1940年毕业后在云南任中学教员。1941年冬到重庆南开中学教书,次年到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助教,一度到女子师范学院任国文系副教授。曾参与成立《南湖诗社》,1942年被聘为中央大学外文系助教,1952年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1953—1957年被高教部选派赴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东方语言系任客座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发起人之一,1984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四次。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梅雨潭的新绿》。译著《红与黑》、《梅里美短篇小说选》等。著有回忆录《离乱弦歌忆旧游》。
赵元任
本名:赵元任 | 别名: |
出生年:1892 | 逝世年:1982 |
性别:男 | 职业: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
祖籍:江苏武进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赵元任编《新诗歌集》1928年6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前有《卷头语》,五篇序:《吟跟唱》《诗跟歌》《“国乐”跟“西乐”》《本集的音乐》《“尾声”》,内容主要有:曲谱目录、正谱、简谱、歌词读音、歌词字音表、歌注。该集在曲谱上,收胡适《他》、刘大白《卖布谣》、刘半农《听雨》、赵元任《秋钟》等14首。
赵紫宸
本名:赵紫宸 | 别名: |
出生年:1888 | 逝世年:1979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神学家 |
祖籍:浙江德清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1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留校教国文、英语、圣经等课程。1914年留学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神道学学士学位,后到东吴大学任教。1926年任燕京大学宗教学教授,后主编《真理与生命》月刊。1953年任北京燕京协和神学院研究教授,后任金陵协和神学院名誉教授。赵紫宸的诗集《打鱼》1930年12月由上海广学会出版,收《打鱼》《圣诞》《苏州的旧历新年》等诗35首。扉页写:“敬献曾宝荪女士”。
征军
本名:施启达、施继仕 | 别名:征军 |
出生年:1913 | 逝世年:1946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广东琼山(今属海南省)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4年在《同文学生》第4期发表诗歌《食》。之后在《诗歌生活》《诗歌杂志》《东方文艺》《今代文艺》《思想月刊》《烽火》《游击队》《中国诗坛》《园民公论》《诗创作》等刊发表《我们的进行曲》《珠江》《南国的女神呦珍重》《祖国,是涂着血的谷粒!》《空军战歌颂》《大地的苦难》《五月一日》等诗,出版诗集《红萝卜》。1942年9月,征军的诗集《红萝卜》由诗创作社出版,为“诗创作丛书”之七。收《红萝卡》、《向苏联致敬》、《沉在泥沼中的人们》、《中国在射击》等诗19首。1943年11月,《文学杂志》第1卷第2期刊登了这本诗集的广告:“这是诗人继《蒙古的少女》后向着更上发展的珍获,《向苏联致敬》、《祖国的路》等篇都是精心的力作。”
郑敏
本名:郑敏 | 别名: |
出生年:1920 | 逝世年:2022 |
性别:女 | 职业:诗人 |
祖籍:福建闽侯人 | 流派:现代诗派,象征诗派,新现代派 |
诗人简介
1931年考入南京女子中学。1937年到重庆,进南渝中学。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后转哲学系。在大学时开始发表诗作。1943年大学毕业,赴美国留学。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6年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调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现为该系教授。受德国后期象征派诗人里尔克的影响和西方音乐、绘画的熏陶,诗风倾向于“现代派”,为“九叶”派诗人之。著有诗集《1942-1947》、《九叶集》(9人合集)等。
郑思
本名:郑正思 | 别名: |
出生年:1917 | 逝世年:1955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湖北天门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38年在武汉参加抗敌演剧五队,后去桂林从事文化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广州,任《草莽》杂志编辑。1948年在江汉解放区任《江汉日报》编委。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因“胡风事件”受株连,服毒自杀。著有诗集《吹散的火星》、《夜的抒情》等。
郑振铎
本名:郑振铎 | 别名:西谛、CT、郭源新、铎、西、C、S·C、子汶、Y・K、文基、宾芬、谷、何谦、玄览居士、幽芳居士、纫秋居士、友荒、敬夫等 |
出生年:1898 | 逝世年:195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学者 |
祖籍:福建长乐人 | 流派:现实主义诗派,文学研究会,中国文艺家协会 |
诗人简介
生于浙江永嘉。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与瞿秋白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开始文学活动。1920年8月与瞿秋白创办《人道》月刊。1921年1月与周作人、耿济之、王统照、许地山、沈雁冰、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不久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负责编辑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并负责编辑《文学旬刊》。1922年创办《儿童世界》周刊。1923年起主编《小说月报》。1925年“五卅”慘案发生后,曾与商务同人创办《公理日报》。1927年与胡愈之等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参加上海革命政权组织“市民代表会议”。大革命失败后被迫流亡欧洲。1929年回国,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1931年去北平,任燕京大学教授,主编《文学》、《文学季刊》。1934年返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长。1938年参加全国文协,被选为理事。上海沦陷后,坚持地下抗日救亡活动。与胡愈之等组织“复社”。1945年创办《民主》周刊。1949年去北平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文协常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长、文化部副部长、文学研究所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等职。1958年赴阿富汗、阿联访问,在苏联境内因飞机失事遇难。著有诗集《雪朝》(8人合集),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蛰屈散记》,专著、论文集《俄国文学史略》、《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泰戈尔传》等。
钟敬文
本名:钟谭宗 | 别名:静闻、静君、金粟等 |
出生年:1903 | 逝世年:2002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散文家,民俗学家 |
祖籍:广东海丰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22年在陆安师范毕业后,回乡教小学,开始写诗和散文。1927年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助教并出版第一部散文集。1928年到杭州,在浙江大学文理学院任教,与人创立中国民俗学会,编印《民间》、《民俗学集刊》。1934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研究院学习。1936年回国,在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和国立艺术院任教。1938年到桂林,在迁此的无锡教育学院任教,后去广州四战区政治部做视察专员。1939年到广东绥靖公署工作,协助左恭编辑《新军》。1940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1947年去香港达德学院任教,并且任文协香港分会常委。1949年赴北京,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后获改正。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诗集《海滨的二月》、《未来的春》,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话》、《湖上散记》,论著《诗心》、《柳花集》、《民间文艺丛话》、《中国民谣试说》、《民间文艺学的建设》等。
钟天心
本名:钟天心 | 别名: |
出生年:1903 | 逝世年:1987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广东省五华县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早年在香港读小学,后赴北京入南开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在校期间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常于《晨报》、《京报》副刊及《民生周刊》发表诗文。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并任瑞士日内瓦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归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山文化教育馆主任、广东省党部特派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保卫中华歌》、《黄花岗纪念歌》,创办《再生》、《新战线》、《民主世界》等刊。1941年后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水利部长。著有诗集《追寻》(1930年)、《游子吟》(1932年)。钟天心的诗集《追寻》于1930年12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有《追寻》《不期地遇着她》《我只合独葬荒丘!》等诗27首。其中有译诗英国诗人济慈两首、英国诗人罗塞蒂短歌两章。有诗人序言,序言为1929年10月从日内瓦归国后在黄浦江边所写。他在序言中表明心迹,此诗集为早年追寻着爱情所写,如今诗人想抛弃爱情,追求革命
衷若霞
本名:衷曾隽 | 别名:衷若霞 |
出生年:1912 | 逝世年:1978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西南昌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衷若霞,1935年开始在《现代评坛》《华北月刊》《文学导报》《大公报》等刊发表诗文,有诗集《塞北草》(1936年)、《未焚草》(1937年)等。衷若霞诗集《塞北草》1936年12月出版,收《手杖》《木叶落》《忧郁者》《苍老的春》等40首诗,书后有《后辞》1篇。1937年12月,衷若霞《未焚草》由现实文化出版社出版,收《夜尽头》《耕夫曲》《时代的开展》等诗50首。扉页为珞珈作:“太阳快出来了!/会照上我们的面颊。”前有若霞作词、老志诚作曲《消息》《献词》《第一日》3首歌曲。该诗集还有多幅插画,后有《<未焚草>后》,诗人自我评价《塞北草》“空泛得像飞絮”,同时展现了诗人创作的背景。
周大康
本名:周大鹿 | 别名:圣野 |
出生年:1922 | 逝世年: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编辑 |
祖籍:浙江东阳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45年10月,考入浙江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大学时代曾在《中国儿童时报》担任儿童版的义务编辑,先后出版了《啄木鸟》、《小灯笼》、《列车》等三本诗集。1947年8月,圣野的诗集《啄木鸟》由旗社出版,为“旗社诗丛”之一。收《啄木鸟》《云间的祝福》《失眠的夜》《印钞机谣》等诗50余首,分为《感情的花朵》《饥饿集》等6 集。1948年,圣野的诗集《列车》出版,上海星群出版社总经售,为“星诗丛”之一。收有《列车》、《我们的婚姻》、《黄包车夫》等诗。
周全平
本名:周承澍 | 别名:周全平 |
出生年:1902 | 逝世年:1983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宜兴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1919年毕业于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农校,后参加创造社,主编《洪水》半月刊。后曾在江苏省无锡市蚕业推广所等地工作,1949年起在苏南等地文化教育部门工作。周全平诗文集《残兵》1929年12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收长诗《迷途的小羊》1首,前有作者序言。
周绍钧
本名:周灵均 | 别名:周绍钧 |
出生年:1900 | 逝世年: 不祥 |
性别:男 | 职业:诗人 |
祖籍:江苏江都人 | 流派: |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南方参加“北伐”,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同年,开始革命文学创作,主要写诗和评论。为创造社成员,在《创造月刊》等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多篇新诗。创造社出版部成立后,郭沫若任主任,周灵均是干事。1926年,周灵均负责创造社广州分部。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周灵均回到上海,从事革命工作的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参加了太阳社。1934年,周灵均被敌人逮捕入狱。后经营救出狱,在江苏从事教育工作和编辑工作。1953年调入青岛第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周灵均著诗剧《紫绢记》,1927年3月15日上海创造社出版。全书共129页,分为10出,每出又分多幕。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微信
微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