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漱心

本名:俞束文 别名:俞漱心
出生年:1905 逝世年:2000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杭州人 流派:力社

诗人简介

1943年7月,灰马的诗集《碎羽集》由山山书屋出版,定价每册二十元。全书收《纪念》《战争在延展着》《树之感》、《霞飞路上》等诗47首,分为“花”“八月抒情”“梦香船”4辑,有作者《题记》,附录《与友人论诗》4则,分散于第36、58、80、96页,谈及“抒情的主观作用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写诗决不可枉守绳墨”“‘亲炙’是处理诗的第一要义”“诗中之旨趣,惟摄其精神”等观点。书前引用了W.Blake.的诗句,是《Auguries of Innocence》的开头4行。

虞岫云

本名:虞岫云 别名:虞琰
出生年:1910 逝世年:1988
性别:女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慈溪人 流派:

诗人简介

虞岫云先后毕业于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和复旦大学,曾参与上海戏剧协社。其作品常载于《当代文艺》《新时代》《絜茜》《现代文学评论》等刊物。有诗集《湖风》(1930年)。虞琰的诗集《湖风》1930年1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收有《春夜泛西湖》《夜的呻吟》《我愿化作青烟》等诗38首,有一之《序》、昌君《诗序》和作者《后面要说的几句话》。

玉杲

本名:余念 别名:玉杲、王正先
出生年:1919 逝世年:199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四川芦山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8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进璧山社会学院学习。1946年夏毕业于重庆社会教育学院。到延安,执教于米脂中学、延安大学。主要作品有诗集《大渡河支流》《人民的村落》《安巩传》《开拓者》《方采英的爱情》《红尘记》等。1943年,玉杲创作长篇叙事诗《大渡河支流》,1945年在邵荃麟主编的《文艺杂志》月刊上发表。稿件后由冯雪峰带到上海,写序并交给建文书店出版。1947年10月,玉杲长诗《大渡河支流》由上海建文书店出版,全诗共8章,依次为《是这样开头的》、《家》、《冬天》、《新妇怨》、《赶烟会的时候》、《街口有两个人在谈话》、《她疯了么?》、《这并没有完》。雪峰在《序》中将这首《大渡河支流》誉为史诗

袁勃

本名:何凤文 别名:何苞九
出生年:1911 逝世年:1967
性别:男 职业:诗人,文学评论家
祖籍:河北广宗人 流派:西北战地服务团,中国诗歌会,太行诗歌社

诗人简介

1931年与王亚平等创办《紫微星》。1932年参与组织中国诗歌会河北分会。1935年在青岛编《诗歌周刊》、《诗歌季刊》。次年编《诗歌杂志》,出版第一部诗集。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代任重庆《新华日报》助理编辑、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编辑主任、华北《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北平《解放报》总编辑。建国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处长、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常委、作协昆明分会主席等职。著有诗集《真理的船》、《袁勃诗文选》等。

袁昌英

本名:袁昌英 别名:
出生年:1894 逝世年:1973
性别:女 职业:剧作家,学者
祖籍:湖南醴陵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幼年读过私整,后入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学习。1916年赴英国留学。1921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6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和欧洲近代戏剧。1928年回国,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并开始业余戏剧创作。1929年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抗战爆发后随校内迁四川乐山,胜利后又随校返回武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武汉市文联执行委员、武汉大学中文系和外文系教授。“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剧本《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饮马长城窟》,散文《山居散墨》、《行年四十》,论著《法兰西文学》、《法国文学》、《西洋音乐史》,英文著作《中国的爱国文学》等,译有《玛停》、《痛苦的灵魂》等。

袁济

本名:袁同兴 别名:袁济
出生年:1911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河北阜平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1年在阜平发起组织旭光文艺研究社,1932年编辑《河北日报》副刊《曙霞》,1933年编辑《新徐日报》副刊《狂奔》。1937年任《抗敌报》总编辑,解放后在武汉工作。袁同兴诗集《谐和的心曲》1936年6月由北平建设图书馆出版,收小诗73首。扉页作“献给人间的美人!和地下的烈士!”前有刘芳棣的序,与作者自序,刘芳棣称赞“作者文笔流畅,辞句的素雅,都足以证明作者的修养,而值得我们向大众推荐的。”但是“收罗在这集子里的体裁,于表现我们这苦艰的大时代,其力量不算够。”袁同兴表明:“我要表现我在人生旅程上某一个阶级的痕迹,不妨我做一匹探索的骑士,为人类未来的久远的前途泄露了一点消息。”

袁可嘉

本名:袁可嘉 别名:柯嘉
出生年:1921 逝世年:2008
性别:男 职业:诗人,翻译家,学者
祖籍:浙江慈溪人 流派:现代诗派,新现代派

诗人简介

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在大学学习期间开始写诗。1946年至1950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1951年至1953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室任翻译。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4年至今,历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因其诗被收入《九叶集》,而有“九叶派”诗人之称。著有诗集《九叶集》(与辛笛、穆旦等合著),文学论文集《现代派论·英美诗论),译有《米列诗选》、《彭斯诗钞》、《英国宪章派诗选》、《试论独创性作品》、《美国歌谣选》等近10种。

袁水拍

本名:袁光楣 别名:酒泉、魏沫、水云、王念劬、应天长、仰高、兰君、李念群、司马牛、珍妮、齐伟、路漫、史家瑞、诸望、马凡陀、媚娘、白迭、劳泥、杰泥、L·N、牛克马、相因、泉柏、青城等
出生年:1916 逝世年:198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吴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青年时期入苏州艺术专科学校学美术。30年代中期考入中国银行当练习生。抗战开始后调到香港分行信托部任职员,开始创作。1940年调重庆总行任职,出版第一部诗集。1941年5月再度调到香港分行。同年12月离港。1942年辗转经桂林赴重庆,仍供职于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信托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春,随银行调回上海,同时担任《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编辑。1948年离沪到香港,进《华商报》工作。1949年回上海。同年9月调北京。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主编、文化部副部长等职。著有诗集《人民》、《向日葵》、《冬天,冬天》、《沸腾的岁月》、《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解放山歌》等。

臧承志

本名:臧克家 别名:臧承志
出生年:1905 逝世年:2004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山东潍坊诸城人 流派:

诗人简介

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诗人之一。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曾任《诗刊》主编,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4年2月5日,臧克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1941年,诗集《战斗季》由南窗书屋出版,为“诗与木刻丛书”之一。收有《丰收年》《筑路者之歌》《飞到敌人防线里去》等诗。书前有《代序》,书后有《校后记》云:“1939年冬与王亚平、李撶、温涛诸兄创‘诗与木刻社’。这些东西,有一部分是那时候写的,其后还陆续写了些,经汰选后,辑成此册。”

臧亦蘧

本名:臧瑗望 别名:臧亦蘧
出生年:1903 逝世年:1946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山东诸城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幼时在家乡读私塾,1919年去济南上高中,192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预科班学习,两年后辍学。1925到1932年间,印行三本新诗集。1927到1937年间,在诸城县中和简易乡村师范任教。“七七事变”后臧亦蘧利用课堂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工作,1938年参加八路军诸城独立营,之后辗转多地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46年因脑血管病逝世。著有诗集《弦响》(1925年)、《霜》(1931年)、《碎鞋诗集》(1932年),臧克家为其选编《一石诗选》(1991年)。臧亦蘧诗集《霜》1931年8月出版,由青岛书店发行,青岛大同印刷公司印刷。分为2辑:第1辑收《栽花的人》《我们都跌在泥沟里》等诗47首;第2辑收《我在村中寂寞极了》《在战壕的一边》等诗26首。共收诗73首。臧亦蘧诗集《碎鞋诗集》1932年12月自印出版,由北平市社会局第一习艺工厂印刷。收有《我们要作工》《放入了我的火炉》《济案已解决了》等诗147首。又有“补入集目录”,收《新寡》《亲爱的霜》《千千万万的同胞们》等诗144首。无序跋。1991年由臧克家选编臧亦蘧诗集《一石诗选》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选录臧亦蘧的三本诗集《弦响》《霜》《碎鞋诗集》中的部分诗歌。前有臧克家序言《抛尽心血为写诗——<一石诗选>序》,臧克家向读者介绍臧亦蘧的诗歌人生,还提到臧亦蘧曾向胡适、梁实秋、鲁迅讨教诗歌的事情。他也节选了几首诗,让读者领略臧亦蘧的诗歌魅力,评价其诗“写得很真实,很大胆,取材方面,也比较多样,从中可以窥见一点时代影子和人民苦难的情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是特点鲜明,真正是用白话写出来的白话诗。他有感就抒发,即兴而命笔,这表现了诗人的率真”,他也指出其诗歌缺点:“确有鲁迅、梁实秋先生所指出的缺点——‘质白,致将诗味掩失’;在艺术上,缺乏‘雕刻之功’”。

臧云远

本名:臧云远 别名:辛苑、秀沅等
出生年:1913 逝世年:199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山东蓬莱人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方左翼作家联盟

诗人简介

1919年上小学。1926年入省立八中。1929年到北平上高中。“九一八”事变时任学生会主席,到南京请愿示威。1932年加入北平“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冬赴日本,与陈辛人等合办《杂文》、《质文》杂志,开始诗歌创作。1937年回国,在武汉一边筹办民族革命大学,一边编辑《自由中国》,同时参加华北救国会活动,为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发起人之一。1938年秋到延安。次年离延安到重庆,在文协从事诗歌活动。1946年到青岛任教。1948年到解放区。此后,历任华东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华东艺专副校长、党组书记,山东文联常委、山东省人大代表,上海作协理事,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著有诗集《炉边》、《静默的雪山》、《云远诗草》(上、下卷,上卷为《清道夫和白果树》,下卷为《河冰解冻的时候》),诗剧《苗家月》等。

曾平澜

本名:曾平澜 别名:
出生年:1896 逝世年:1943
性别:女 职业:诗人
祖籍:广西永康州城南街(今中东镇)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壮族。1934年下半年,由雷荣甲介绍到雷沛鸿创办的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执教,兼该院《日刊》主编。1935年夏,收集十余年来所写的部分诗作,整理成《曾平澜诗集》,由南宁三管图书局出版发行。此外,还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编辑出版了《邕宁童谣集》(已佚)。1936年9月,教育研究院停办,她至平乐省中任教。半年后回扶绥老家,办波澜学园。1939年冬,日寇入侵广西,家乡沦陷,她在战乱中流亡南洋,在新加坡育英中学任教,著有《新加坡之前夕》(已佚)。1941年初,又重回家乡,在同正县立国民中学任教。

曾卓

本名:曾庆冠 别名:路隽、林微、方宁、方佐、方萌、柳江、马莱、阿文等
出生年:1922 逝世年:200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湖北武汉人 流派:七月诗派

诗人简介

1936年在武汉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到重庆。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与编辑《诗垦地》,同时加入全国文协。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947年毕业。1948年编辑武汉《大刚报》副刊《大江》。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湖北省教育学院、武汉大学兼课。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中南作协常务理事、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等职。1955年受“胡风事件”株连。1979年获平反,后任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诗论集《诗人的两翼》等。

詹冰

本名:詹益川 别名:
出生年:1921 逝世年: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台湾苗栗人 流派:银铃会,笠诗社

诗人简介

在台中二中毕业后,入日本明治药学专门学校。1942年与张彦勋、林亨泰等组织“银铃会”,创办诗刊《绿草》。台湾光复后任国中教师。1964年加入笠诗社。1943年至1946年的大部分诗作收入诗集《绿血球》(1965年出版),另有儿童诗集《太阳・蝴蝶・花》。

张光年

本名:张文光 别名:兰枫、无明、李怀、华山、黎青、辛仁、光未然、华夫等
出生年:1913 逝世年:2002
性别:男 职业:诗人,文学评论家
祖籍:湖北光化人 流派:华北文艺界协会

诗人简介

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主编《鄂北青年》。1934年被推为秋声剧社社长。1936年赴上海参加冼星海、张曙领导的歌咏运动。1937年与邵子南、陈沂等组织“中国文艺者战地工作团”,任团长。同年10月到武汉,做促进朗通诗运动和抗日歌咏活动工作。1938年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工作,率领抗敌演剧三队去吕梁游击区。1939年初到延安,创作《黄河大合唱》歌词。同年9月赴重庆,从事文化界统战工作。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任诗歌朗通队队长。1941年初去缅甸仰光,任《新知周刊》主编。1942年夏到云南,编辑《民主增刊》。1946年编辑《民主周刊》北平版。同年冬进入晋冀鲁豫边区。1947年春,任北方大学艺术学院主任。1948年夏,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剧本》和《文艺报》主编、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作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雷》、《五月花》,文艺评论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艺辩论集》、《风雨文谈》等。

张季纯

本名:张季纯 别名:
出生年:1907 逝世年:2000
性别:男 职业:剧作家,诗人
祖籍:山西阳城人 流派: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诗人简介

中学时期开始文艺创作。1928年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1932年毕业。同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4年任联华影片公司《联华画报》编辑。1935年至1936年任西北剧社社长。1937年到上海。“八一三”上海战争后,参加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队。1938年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戏剧班任教。同年底任民族革命实验剧团团长。1939年任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导师。1941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教员、西北文艺工作团团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等职。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编辑《群众文艺》月刊。1949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1953年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局长、西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剧本《塞外的狂涛》、《卫生针》,秧歌剧《保卫和平》,诗集《太行山》等。

张露薇

本名:张文华 别名:张露薇
出生年:1910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吉林宁安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8年入东北大学,1931年入清华大学,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方部,1934年编辑《文学导报》。抗战爆发后,成为汪伪政府的御用文人,解放后被关押,刑满释放后住在山西。张露薇的诗集《情曲》1930年5月10日由北国诗社出版部出版,为“北国诗社丛书”之一,收有《飞草》《且饮罢了这杯情爱的屠苏》《迷离的黄昏》等诗33首。

张篷舟

本名:张映璧 别名:张篷舟
出生年:1904 逝世年:1992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四川成都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8年发起成立“美社”,1936年参与《大公报》编辑工作,1937年改任战地特派员,后参与筹建《大公报》香港版。张篷舟的诗集《消失了的情绪》1933年12月出版,由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印刷公司印行。收有《登凌云山》《苏州道上》《孤寂之歌》等诗19首,前有《序说》。

张清水

本名:张清水 别名:
出生年:1902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翁源县李村人 流派:

诗人简介

"张清水,1902年生于翁源县李村,1924年考入广东大学预科就读,曾陆续担任翁大公路新江车站站长、翁源县教育局督学、培正培道联合中学教师、南浦小学校长、广州市一中教师、广州市《国民日报》副刊编辑、广州市《翁声月刊》编辑。1938年7月20日,张清水以青水为笔名出版诗集《一只手》(诗歌出版社),印刷1500册,每册售价一角五分。全书分3集,收《我是高射炮》《给蒲风》《献给绥远死亡将士》等诗32首。书前有蒲风《诗序》、任启珊序、罗香林序和诗人自序。任启珊在序文中评价:“张清水先生是一个真性的诗人、是一个热情的诗人。因为他是真性的诗人,所以字字出于至诚,因为他是热诚的诗人,所以对于国家民族,事事都有感发。我相信他的诗和宇宙间的巨大气流——风——一样,是有不可抵抗的力量的,他所赞美的,死者必能复苏,他所讥刺的,坚强也要摧毁。这一本诗集,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生气,也就是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毒气。” 同月,一郎的诗集《火炬》出版。收《圣洁的血》《因素》《还能不惘然么》《拥护领袖》《遥盼着鲁南》《回答强盗们》《保卫大武汉》《我们的态度》《流吧我们的血》《索取代价》等诗41首。书前有《自序》:“握紧我们钢铁的拳头!/举起我们坚实的双手!/燃着我们澎湃的血液!/发出我们强烈的怒吼!/趁在这大时代的前夜;/我们一起飞步朝上走! 一郎廿七年于金华”"

张殊明

本名:张殊明 别名:
出生年:1898 逝世年:1998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福建泉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泉州。1915年左右到南洋谋生,后到厦门大学就读,肄业,到上海艺术大学求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市泉漳中学。曾任香港达德学院董事、《文艺生活》杂志出版社发行人。1949年回国后,被选为政协第一届候补代表、中侨历届委员等。张殊明的诗集《寨上》1930年9月由上海新时代书店出版,为“破晓社丛书”第二种,收有《珍珠山下之尸》《车轮下的生命》《槟榔山头鸟瞰》等诗30首。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