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载熙

本名:周载熙 别名:
出生年:1884 逝世年:1933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椒江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08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回国后任椒江中学学堂堂长。1919年任教于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等校,1926年任教于海门私立东山初级中学,1933年病逝。著有诗集《寒蝉》(1931年)。周载熙诗集《寒蝉》1931年7月由上海东中同学会出版,分为三辑:第一辑收《梦游园》《芙蓉》《双十节》等诗;第二辑收《有感》《口占》《紫薇美人蕉》等诗;第三辑收《石门瀑布》《归途放歌》《雪中》等诗。诗歌皆未分行,集中有大量歌谣、古诗、新诗。前有陈心存《陈序》、周载熙《自序》、《同学启会》。

周作人

本名:周櫆寿 别名:子荣、仲密、知、知堂、药堂、山叔、不知、周逴、萍云女士、苦雨老人、苦荣、案山、茶庵、岂、岂明、淳于、粥尊、伍曾亮、碧罗、独应、难明、难知、药庐、药、憧敬、周遐寿等
出生年:1885 逝世年:1967
性别:男 职业:散文家,诗人,学者
祖籍:浙江绍兴人 流派:现实主义诗派,新青年社,新潮社,文学研究会

诗人简介

17岁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班。1906年赴日本,初入法政大学预科,后进立教大学文科,开始从事外国文学的译介。1909年娶日人羽太信子为妻。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会稽县立中学教员。1917年春到北京,任北京大学附属国史编纂处编纂员。同年7月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任女高师(后改为“女师大”)、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中法大学、华北大学、平民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留校教授之一。1938年任伪北京大学校长。1941年任伪华北政务会教育督办。1945年12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处10年徒刑。1949年出狱。新中国成立后寓居北京。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泽泻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苦竹杂记》、《瓜豆集》、《药味集》、《秉烛谈〉、《书房一角》、《药堂杂文》、《过去的工作》、《知堂乙酉文编》,杂文集《谈虎集》以及《艺术与生活》、《周作人书信》、《知堂回想录》、《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欧洲文学史》、《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此外,还有译作多种。

朱大枬

本名:朱大枬 别名:
出生年:1907 逝世年:1930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四川巴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22年与蹇先艾、李健吾组织文学团体“曦社”,编辑《国风日报》副刊《爝火》。1924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学,1926年与徐志摩等共同创办《晨报》副刊《诗镌》。朱大枬、王余杞、翟永坤诗文合集《灾梨集》1928年11月由文化学社出版,为“徒然社丛书”之一。该集包括:朱大枬诗文集《斑斓》,收散文《寄醒者》《寄行路者》等7篇,诗歌《淡忘》《斑斓》等22首;王余杞文集《百花深处》,收文章《活埋》《百花深处》等6篇;翟永坤诗文集《夜游》,收《梦幻》《别离之后》等诗14首,《梦里的青山》《黑影的颤动》等文4篇。

朱丹

本名:朱家瑜 别名:天马、未冉、渥然等
出生年:1916 逝世年:1988
性别:男 职业:诗人,画家
祖籍:江苏铜山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5年入南开大学,开始创作,为“铁流文艺社”骨干。同年冬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攻读绘画并编辑学联刊物《生活文学》。1937年秋参加八路军,继而在新闻社、全民通讯社任战地记者。1938年在延安任西北文工团副团长。1946年赴东北,任《东北画报》社社长、东北文艺工作委员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画报》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等职。著有诗集《诅咒之歌》和《朱丹散文选》等。

朱光潜

本名:朱光潜 别名:
出生年:1897 逝世年:1986
性别:男 职业: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祖籍:安徽桐城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7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入香港大学教育系,开始写作美学论文。1922年至1923年,相继在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后去上海,与夏丐尊、叶圣陶、胡愈之等成立立达学会,创立立达学园并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1925年赴英国留学,入爱丁堡大学。1929年转入伦敦大学。1930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37年与朱自清、俞平伯等创办《文学杂志》,任主编。抗战爆发后,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长。一年后,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1942年任武汉大学教务长。从1946年起,一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文学》等,译有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选》、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等。

朱健

本名:朱德馨 别名:
出生年:1923 逝世年:2021
性别:男 职业:摄影记者
祖籍:河北定县人 流派:七月诗派

诗人简介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军区地方部队第十一大队宣传员、摄影干事,晋察冀野战军一纵队宣传部摄影股长,晋军区摄影记者,《华北画报》摄影记者。代表作有:《快逃吧,鬼子又来了》、《宗艾战斗》组照、《向石家庄机场冲出》、《接受新党员》。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画报》摄影记者,河北省广播电台编辑,天津广播电枧台、《广播电视杂志》摄影记者兼编辑。拍有《朱总司令检阅装甲部队》等珍贵历史照片。

朱维基

本名:朱维基 别名:
出生年:1904 逝世年:197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上海人 流派:

诗人简介

早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1927年开始从事文学翻译,1930年与芳信、夏莱蒂等人组织绿社,出版《绿》月刊,1933年在上海主编《诗篇》,1938年与蒋锡金等编辑诗刊《行列》。1941年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1943年出狱后在中国艺术学院教英国文学、西洋戏剧文学史。1946年从上海到苏北解放区,在华中建设大学、华东大学任教授。1951年回上海先后在华东文化部研究室、新文艺出版社任职。其诗1920、1930年代常载于《火山月刊》《白露》《绿》《诗篇》《诗之叶》《诗人丛刊》等刊。著有诗集《花香街诗集》(1933年)、《世纪的孩子》(1946年)等,译《水仙》(与芳信合译,1928年)、《失乐园》(1934年)。1946年7月,朱维基诗集《世纪的孩子》由永祥印书馆出版,为“文学新刊第二集”之一。收诗21首,依次为:《物质之歌》《粮食》《路倒尸》《春的在望》《我们不要忍耐》《遥寄雪地上的朋友》《黎明前放歌》《作于锡金诞辰一日》《给启英》《给青年》《观苏联战争新闻片后》《整稿有感》《述怀》《夜思三章》《对太阳》《题新波木刻〈新生〉》《告政协会议代表诸公》《历史的七月》《上海的骚扰的夜》《上海文艺晚会》《战神睡着了》。

朱渭深

本名:朱永鸿 别名:朱渭深
出生年:1910 逝世年:不祥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浙江湖州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0年创办《湖州报》,建立流行文学社,1934年任吴兴县私立三余商业学校国文教员。1936至1937年联合中国诗歌会湖州分会成员创办暘谷文学社,出版《暘谷》周刊。抗战爆发后,在湖州创办《救亡三日刊》,1946年任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中部中文教员。朱渭深诗集《期待》1930年4月由上海流星社出版,为“流星丛书”第一册。分为两辑:第一辑收《归去的船上》《清晨醒来的祝福》等诗14首,第二辑收《期待》《运命哟我认识你了》等诗5首。共收诗19首。同为“流星丛书”的诗集还有张子海《刹那的慰安》,该集1930年4月由上海流星社出版,为“流星第三丛书”,收诗《刹那的慰安》《过去和未来》《在湖滨》等诗14首。书前有献词:“献给渭深社兄”。从张子海《刹那的慰安》中刊载的广告可知,“流星丛书”有:《期待》(朱渭深诗集)、《歌女》(张子金散文)、《刹那的慰安》(张子海诗集)、《烟云集》(任苍厂杂文)。

朱湘

本名:朱湘 别名:董天柱,天用等
出生年:1904 逝世年:1933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安徽太湖人 流派:格律诗派

诗人简介

生于湖南沅陵。192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参加清华文学社,在《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新诗和译诗,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夏赴美国留学,初入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继而又因不满某些美国人的歧视改入俄亥俄大学。1929年归国,在安徽大学英国文学系任教。1932年失业。1933年12月在江轮上投水自杀。曾在新月社所编刊物上发表诗文,被称为“新月四子”之一。著有新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散文集《中书集》、《海外寄霓君》、《朱湘书信集》,文学评论集《文学闲谈》等;译有《路玛尼亚民歌》、《英国近代小说集》、《番石榴集》等。

朱英诞

本名:朱仁健 别名:庄损衣、杞人、琯朗、朱芳济、净子、朱清和、朱进衡、朱青榆等
出生年:1913 逝世年:1983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如皋人 流派:

诗人简介

生于天津。1932年考入民国大学,不久开始发表诗作。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风近似现代派。后在大学、中学任教。主要作品有诗集《无题之秋》、《朱英诞诗全集》、《小园集》等。

朱自清

本名:朱自清 别名:朱自华
出生年:1898 逝世年:1948
性别:男 职业:作家
祖籍:浙江绍兴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1923年3月10日朱自清长诗《毁灭》发表在《小说月报》第14卷第3号。这首近300行的抒情长诗,迅疾引起诗坛关注。1924年11月小说月报社编录朱自清的《毁灭》,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收有俞平伯的《读<毁灭>》《文艺杂论》等文。1922年6月文学研究会初期新诗合集《雪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封面标“新诗集”,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刘延陵、郑振铎著。朱自清的诗文合集《踪迹》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全书174页,无序跋。分两辑,第一辑1页到125页,收入31首诗,长诗《毁灭》也收入其中。第二辑125页到 174 页,收入4篇散文。朱自清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35年10月15日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为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8集。书前有朱自清《导言》、《编选凡例》、《编选用诗集及期刊目录》、《选诗杂记》及《诗话》。

祝实明

本名:祝世德 别名:拾名
出生年:1908 逝世年:1951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四川巴中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2年任职于江西九江第四中学,1933年返回四川。1934年参与组织沙龙社,编辑机关刊物《沙龙》。1940至1942年先后在成都等地政府任职,曾被任命为汶川县、筠连县、珙县县长。1930年代其诗文常载于《新时代》《青年界》《现代学生》等刊。著有诗集《影像集》(1934年)、《垦殖集》(1944年)、《不时髦的歌》(1944年),论集《文学与战争》(1939年)、《新诗的理论基础》(1947年)。拾名诗集《影像集》1934年1月1日由上海新时代书局出版,分为两卷:第一卷收《那只鸟》《给无果之花》等诗20首;第二卷收《摧残》《你曾来叩门》等诗20首。前有赵景深、曾今可的序。

庄涌

本名:庄涌 别名:
出生年:1919 逝世年: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江苏邳县人 流派:七月诗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诗人简介

1934年考入运河乡村师范。两年后,祖国的大片领土遭受日军铁蹄践踏,他毅然放弃自己的学业,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以诗歌为武器,讴歌抗日,遣责侵略,成为“七月”诗派中最年轻的诗人。1938年,庄涌在武汉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曾任重庆版《大公报》记者。1945年受聘为《真报》社聂绀弩助编。1948年底,庄涌应聘到徐州市第二中学。1949年8月到上海市务本中学任语文教师,1952年调入上海市文艺工作者协会。1953年调到长春,任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讲师。1954年2月,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同年因“反革命”被捕入狱,又恰逢“胡风事件”牵连被继续关押20年,刑满后转入江苏洪泽湖农场劳动改造。1974年昭雪。著有诗集《突围令》《悲喜集》。

宗白华

本名:宗之櫆 别名:
出生年:1897 逝世年:1986
性别:男 职业:诗人,美学家
祖籍:江苏常熟人 流派:少年中国学会

诗人简介

生于安徽安庆。1914年入青岛大学学德语。1918年卒业。五四运动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编辑《少年中国》,同时编辑《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经常发表郭沫若的新诗。1920年5月赴德国留学,先入佛兰府大学哲学系,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美学和历史哲学。1925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1937年随校迁至重庆。1945年随校回南京。1952年调北京大学哲学系任美学史教授。早年以诗歌创作著称,后来主要建树在美学方面。著有诗集《流云》,通信集《三叶集》(与郭沫若、田汉合著),论著《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宗白华美学论文集》等。

邹荻帆

本名:邹文学 别名:史纽斯、狄凡、杨令、祥麟、陆泉、德府、闻方
出生年:1917 逝世年:199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湖北天门人 流派: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诗人简介

早年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诗。1938年在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与冯乃超等编辑诗刊《时调》。193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大别山文化工作团,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同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在武汉、桂林、香港一带从事戏剧活动。1940年秋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和经济系读书。1941年后当中学教师、报纸编辑、新闻社翻译、香港飞机修理工厂工人,在重庆、成都、武汉编辑过《诗垦地》诗刊。新中国成立后,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编委等职。著有诗集《在天门》、《木厂》、《尘土集》、《意志的赌徒》、《雪与村庄》、《青空与林》、《噩梦留忘录》、《跨过》、《总攻击令》、《祖国抒情诗》等。

邹枋

本名:邹枋 别名:
出生年:1908 逝世年:1989
性别:男 职业:诗人,经济学家
祖籍:浙江宁波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30年左右就读于复旦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劳动大学。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全国经济委员会兼土地委员会专员。其诗文1930年代常载于《草野》《星期文艺》《当代文艺》等刊。邹枋长诗《香吻》1930年10月由上海草野社出版,分为《第一个吻》《第二个吻》《第三个吻》等6节。前有傅东华、赵景深的序,及作者《题记》,附多幅插画。

邹绿芷

本名:邹尚录 别名:贺新、费雷等
出生年:1914 逝世年:1986
性别:男 职业:诗人,翻译家
祖籍:辽宁辽阳人 流派:

诗人简介

30年代中期先后在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写诗。抗战爆发后奔赴陕甘宁边区,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重庆育才学校教导主任、西南学院教授等职。1947年到上海。1949年任中国福利会业务室主任,继任《儿童时代》社社长。著有诗集《山地诗抄》、《杂色的行动》,另有翻译多种。

邹蕴真

本名:邹蕴真 别名:
出生年:1893 逝世年:1985
性别:男 职业:诗人
祖籍:湖南汉寿人 流派:

诗人简介

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参与发起新民学会,1922年入南京东南大学学教育,1924年后历任湖南省立一师、私立明德中学、周南女子中学等校教职。邹蕴真新旧体诗《惆怅》1929年出版,分为两辑:第一辑为新诗“隔着”,收诗《隔着》《山夜》《沪杭车中》等100首;第二辑为旧体诗“素罗”,收诗《夏夜泛舟》《客中送别》《记梦》等153首。

乐园鸟·新诗云


乐园鸟·新诗云平台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团队研究成果推介与面向全国新诗研究的数据库窗口。数据库建设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重点资助。

乐园鸟·新诗云数据库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整合新诗文献、新诗研究和诗坛动态,为新诗的交流学习和深入研究提供平台,共同助力中国新诗研究的发展。平台致力于展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新诗研究成果,为高等院校、学术机构等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与学术信息资源。

联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 430079 邮箱: leyuanniaoxinshi@163.com


  • 微信

  • 微博

  • 抖音